景雪变:让梦想不断开启新的行程
2014-12-24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辰莹 姜薇 邢晓她有一句话:“宁可累死牛,不让打住车。”
她有许多梦:“要在这个团队,把我的梦、大家的梦、蒲剧的梦都实现。”
她是蒲剧名家景雪变,山西省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12年前,她创办了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这个美妙的梦就开启了一段新的行程……
1971年,运城县蒲剧团到村里演出,11岁的景雪变怀揣着“成角儿”的梦想考入了剧团。人说,学戏是七年大狱,景雪变凭着一股韧劲儿刻苦学习,到15岁时就因主演《刘胡兰》一举成名。之后,景雪变的每一个梦想都是在下一部戏中演好下一个角色,《打金枝》中的升平公主、《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柜中缘》中的许翠莲……而每一个梦想都赐予她一段行程。
有500余年历史的蒲剧,也叫做“蒲州梆子”,对包括京剧在内的很多戏曲的发展都起过一定作用。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它还是个很陌生的剧种。让大美蒲剧唱响在更多人的耳畔,这是几代蒲剧人的追求。而正是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一次获得文华奖的景雪变,把一个古老剧种的新编现代戏多次带进京城。
2002年,为了更好地传承蒲剧艺术,景雪变被调任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去了艺校任职,我首先要把艺校原有的剧团恢复完善起来,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她说。
越美的梦想,越要在行程中经历更多的艰辛。2002年10月,蒲剧青年团在“一无团址,二无演出场地”的情况下建立起来。剧团书记王齐生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团真是艰苦奋斗、自主创业过来的,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
与景雪变最初的想法一致,艺校和剧团形成联动,剧团是艺校的实习基地,艺校为剧团提供了人才资源上的源头活水。为了使这种良性互动更好地维持,2004年初,景雪变向学校提出招收蒲剧少儿定向班的请求,近年来,这个班已经培养了戏剧人才二三百人。
单枝梅花不迎春,曾经二度梅开的景雪变知道,后继者们才是自己钟爱的事业未来的圆梦人。带新人、出精品、兴戏剧……为着这一个接一个的梦想,景雪变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