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陕西宜川原创蒲剧《河魂》研讨发言摘要

2015-05-26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佚名

天下为公:演绎上古神话,重振民族魂魄

——陕西宜川原创蒲剧《河魂》研讨发言摘要

  二进家门

叩别睡女峰

 鲧治水失败被诛

大型原创蒲剧《河魂》自2014年7月由陕西省宜川县蒲剧团首演至今,经过多次打磨,深受观众喜爱,在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等6个奖项。2015年4月20日、5月6日,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20多名戏曲专家分别在宜川、北京两地,针对该剧创作得失进行了细致点评。

宜川县蒲剧团作为陕西省唯一的蒲剧传承团体,在宜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原创精品为契机,通过打造经典剧目积蓄后续传承力量,传播传统文化精髓。《河魂》根据大禹治水故事进行创作,集中塑造了大禹治理水患、解民倒悬的艺术形象。专家认为该剧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理念做了很好的结合,既展示了华夏民族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又张扬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小剧团有大气派,尤其是当地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传统戏曲高度重视,体现出高度的国家意识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

自觉高扬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河魂》以可贵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自觉高扬地方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实现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的最佳配置,展现了地方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永生魅力和精神能量,值得称道和推广。这既是繁荣发展地方文化艺术的康庄大道,也是防止时下雷同化、同质化、一窝蜂创作倾向的有效途径。各地都能如此的话,中国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指日可待。

毛时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大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符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资源,治水从堵到疏则是一种高度的民族智慧。蒲剧《河魂》以饱满的激情,紧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情线,综合了神话与写实的元素,倾力再现了大禹治水为天下黎民的精神。其中结尾甚为动人,妻子女娇化为黄河边的睡女峰,大禹呕血,石破天惊,怀孕十三载,儿子启来到人间。从鲧到禹到启,我们看到如黄河流水不竭的精神血脉。这是一部基础厚重、有加工前途的剧目,也是我们期待有更完美提高的剧目。

傅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大禹身上深蕴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有关大禹的历史传说和文献资料非常缺乏,因而以大禹为主人公进行戏剧创作具有先天的困难。蒲剧《河魂》的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取用历史上有关大禹生平的感人细节,将它们放大与细化,营造了一个以大禹和女娇以及众多神话人物相互关联的诗化氛围,让大禹精神有了精彩的戏剧化表达,同时也为古老的蒲剧拓展了新的题材空间。这是用戏曲化手段表现大禹精神的有益尝试。

康式昭(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蒲剧《河魂》以大禹治水为题材,讴歌了大禹坚韧不拔、胼手胝足、历经艰辛、治水救民的英雄壮举,为我们树立了一位远古的“权为民众”“舍己为公”的社会管理者的楷模,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剧作熔现实与神话为一炉,既是深刻而现实的,又富于理想和浪漫色彩。作者以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基础,细致入微地做了一篇感人的好文章。借远古神话传说抒写支撑中华大厦的民族脊梁,歌颂华夏子孙伟大的民族精神,创意很好。该剧刚推上舞台,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希望多方听取意见,再加修改,攀上新高。

姚欣(文化部原艺术局副局长、巡视员):中华民族在价值取向上自古以来就重视群体先于个体,强调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蒲剧《河魂》以黄河壶口瀑布和秦晋大峡谷为地域背景,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题材,以舞蹈为烘托,艺术化地体现大禹等先贤以天下苍生为念、以社稷安宁为重的价值取向,是一出基础很好的、能激励人们坚守中华魂,追寻中国梦的好戏。我希望并相信该剧主创人员会把大禹三过家门的层次和不入家门的原因勾画得更清晰、更有层次、更积极,让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薛若琳(中国剧协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蒲剧《河魂》的题旨是大禹精神,其核心是大禹的坚韧、勇敢和担当精神,是以人民平安为己任的“为民立命”精神,因此这出戏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是比较深刻的。该剧故事内容比较完整,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矛盾冲突不断推进,舞台呈现比较优美,是一出反映远古时代生活的好戏。戏中围绕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及与其妻女娇的感情矛盾为主线,表现大禹一心为公的高尚品德与人格魅力,也表现了女娇从苦苦思念到跳出感情纠葛跨出家门寻找大禹的敢闯精神。

基层小剧团所展示的大气魄

季国平(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这个戏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伟大的人物和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联系到当下正在弘扬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戏正当其时,非常有价值。

本剧抓住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而且“过”还有不同的过法,很打动人,借助“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戏核将大禹的家国大爱以及个人情感很鲜明地体现在舞台中。基层创作团队在不是特别好的条件下创作出一台这样的戏,很不简单,值得称赞、鼓励。建议在艺术构思上更大胆一点,在结构与人物关系上再增添一些悬念。

王蕴明(中国剧协分党组原副书记):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远祖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哺育着千秋万代的亿万子孙,今天被宜川县蒲剧团生动地展现在了舞台上。剧作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作为故事架构,贯穿大禹与妻子女娇的情感线,鲜明地表现了大禹为苍生社稷而牺牲个人家庭幸福的献身精神和“天下为公”的治国理念。女娇对丈夫从思念、盼归到守望,夫妻间情感线的贯穿拉近了远古与今天的距离,引发着今人的情感共鸣。由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文明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基层小剧团所展示的大气魄,由地方政府作为所表达的国家意志,观后令人顿生敬意。

崔伟(中国剧协副秘书长):《河魂》弘扬了千百年来这一古代传说蕴含的当代意义。全剧重笔浓墨抒写了大禹三过家门的心理空间和夫妻间的情感世界,感人真实,层次清晰,并极好地运用了戏曲的生动形式,可圈可点,令人印象深刻并深受感动。《河魂》是近年戏曲舞台上一出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的优秀作品。

赓续华(《中国戏剧》主编):黄河壶口瀑布蜚声海内外,大禹治水流传千古。奇观壮景与人文传说,被陕西宜川县蒲剧团演绎成《河魂》,昂首走上当下戏曲舞台,蔚为壮哉!该剧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核心情节,成功展示了大禹为天下黎民的壮美情怀,传递出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中的公而忘私、天下为大。小剧团有大气魄,舞台大气,表演古朴,宜川县蒲剧团谱写了一曲壮歌。

黎继德(《剧本》月刊主编):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不见于舞台。《河魂》则把这个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有张有弛。该剧没去正面展现大禹治水的过程,而是将笔墨集中在大禹为国为民有门难入、有家难回、有妻难聚、有子难见的“难”字上,充满了戏剧性;同时,又侧重描写了大禹和妻子的相别、相守、相望、相思之情,增强了抒情性。如在大禹身上着墨更多些,也许就更合题旨了。

齐致翔(中国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原副主任):新编蒲剧《河魂》,使我们看到距今五千年前史前文化中最耀眼的一幕——大禹治水。我们感念大禹,尤钟爱他美丽的妻子女娇,这个一直用乳汁和心血、温婉与决绝滋养丈夫的女人,为激励丈夫为百姓治水,选择了一个绝佳的峰峦展示她绝佳的睡姿,以使无论身处何地的丈夫都能一眼望到她。女娇成全了大禹,还帮他传承了一代代具有河魂精神的华夏儿女。熔史前历史、传说、神话于一炉的《河魂》被打造成一出好看隽永的优秀剧目。

李春喜(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蒲剧《河魂》以大禹和女娇的情感活动为主要叙事线索,演绎了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讴歌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勇敢牺牲的核心价值观。演出给人一种小剧团、小剧种、大气魄的感觉。希望这个戏继续加工提高:理清大禹和尧帝的关系,确定大禹行动线所处的戏剧情势;大禹和女娇边唱边推转花门的舞台调度,体现了戏曲的虚拟原则,应当把这个艺术精神贯穿全剧;服装的风格要统一;进一步提高演员的演唱艺术等。

努力把《河魂》打磨成一部英雄史诗

周育德(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大禹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蒲剧《河魂》比较生动地表现了大禹精神,包括以民为本、科学决策、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等。大禹治水是流传全国的神话传说,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又展现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宜川擅壶口、孟门之自然形胜,又有睡女峰等民间传说,《河魂》着力表现这些独有的地方色彩。剧作者认真研究了与大禹治水有关的众多历史文献和民间口头文学,以诗人般的激情努力把《河魂》打磨成一部英雄史诗。蒲剧《河魂》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就,在剧情的锤炼和人物塑造方面再下功夫,此剧有可能成为常演常新的好戏。

安葵(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黄河壶口瀑布雄奇壮观,其地貌可谓鬼斧神工,宜川人民把它与中华民族的英雄大禹联系起来,创造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宜川县蒲剧团根据民间传说创作演出了蒲剧《河魂》,通过“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情节,塑造了在沧海横流的古代社会敢于承担重任、以身作则、坚韧不拔、公而忘私的大禹的艺术形象,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作品还描写了大禹的妻子女娇对丈夫的深情,焕发出中国女性和母亲的美丽。希望作品进一步加工提高,成为能够长期保留在舞台上的好戏。

黄在敏(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名誉会长):蒲剧《河魂》虽然表现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但编导没有把眼光仅仅停留于禹与自然斗争的艰苦卓绝和豪迈壮举上,也没有在“疏”与“堵”上做更多的文章,而是把焦点更多对准了禹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这正是本剧最动人之处,也是全剧最具戏曲审美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因子。《河魂》不仅是豪迈的人生壮剧,也是一首爱的抒情诗,温情中有豪迈,豪迈中有些唏嘘,于是也就多了几分味道。这样的文学创作和舞台演出对于一个县级剧团来说,实在是值得鼓励的。

蔡体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舞台上,洋溢着演出家们的精、气、神。有力度,有自信,有整体创造的魅力,并吸纳蒲剧自身浑厚、乡土、纯朴的风格,塑造了比较鲜活、生动、能被当下观众接受的大禹形象。要讲好这个故事,要张扬大禹的精神,是极具挑战性的艺术创造,基层的蒲剧演出家们做了大胆的艺术尝试,迈出了可喜的、成功的第一步,也为未来的提升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存在着挑战的因素,故事的梳理,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的细化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刘彦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河魂》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宜川县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大禹在壶口瀑布治水的故事,还有中华民族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这个形象和这个事件中走出的,不再是治理天下的豪迈,也不再是个人英雄的呼唤,而是一段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精神引领。这是主创对于这个题材的崭新开掘。不仅如此,创作者对于伯益和后稷两个人物的设置,以及他们背后的舜帝从猜忌、监视到禅让皇位的过程描画,更是构建了一个大气磅礴的叙事空间,使大禹的家国情怀在更为广袤的时空中得以展现。

万素(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该剧从远古时代民间传说中提取素材,以大禹与女娇的婚恋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叙事主线。创作者热情讴歌古代圣贤大禹勇敢地排除千难万险、坚韧不拔、大无畏的高尚品格,旨在引领当代人重建“天下为公”的价值信念,在审美体验中与现实生活对接,由此提升个体精神境界。舞台呈现的载歌载舞、诗情画意,不乏浪漫主义色彩,力求再现上古时代先民的生活图景,开掘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厚底蕴,及古老的母亲河黄河数千年积淀而成的地域人文风情。

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河神”禹王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精神神祇,承载着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筚路蓝缕寻求幸福生活的生命历程,其身上展现出的奉献、忍耐、坚韧、勇猛等美好品质至今仍然是最具感发力量的社会核心价值。蒲剧《河魂》正是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视角,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同时用浪漫的情节结构,展现大禹与女娇普通但又崇高的人性。宜川县蒲剧团是陕西省唯一的蒲剧传承团体,在生存状态欠佳的情况下,勇于创造和传承自己珍视的传统艺术,正体现出世代相承的大禹精神。

何玉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蒲剧《河魂》是一部题材重大、洋溢着时代精神、在艺术上富有表现力的优秀剧目。在舞台呈现上,它气势宏大,载歌载舞,既很好地运用了戏曲的表现形式,又结合了舞蹈的元素;音乐既具有浓郁的蒲剧韵味又有现代感,舞美大气,灯光很好地营造了舞台情境,服装有特点。如果进一步精雕细刻,加工提高,《河魂》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