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文化工作发展纪实:花开后土景色新
2015-12-25 发表|来源:万荣发布|作者:畅大成 马逢春隆冬时节,万荣县新编现代戏《万荣女人》太原首演为寒冷的省城带来融融暖意。这是万荣县对外叫响的又一张戏剧品牌,也是该县文化工作全面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万荣县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依托独特的人文优势,注重品牌打造、融和发展和引领指导,全县特色文化、旅游文化、群众性文化等共同发展繁荣,使文化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软支撑”。
品牌打造 特色文化亮点频现
“文化是万荣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和‘传递者’,我们一定要利用好万荣深厚的文化资源,坚持做好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使我县在外影响力更大。”在调研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时,该县县委书记李尧林说。
该县一是挖掘深厚文化资源。万荣目前有后土祠等10处国家级保护文物,荆村遗址等3处省级保护文物,万荣笑话等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后土文化等1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该县不断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万荣笑话文化、后土文化、慈善文化、德孝文化、名贤文化、楹联文化、古建文化、休闲文化八大类独具特色的县域文化,先后被评为“中国笑话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等。
二是推出优秀文化精品。优秀的文化产品是文化资源的输出载体。近年来,该县先后推出了以万荣笑话为主题元素的电视剧《快乐的万家村》、以“善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李家大院》、蒲剧戏剧《董永新传》、大型原创蒲剧现代戏《万荣女人》等精品文化作品。12月10日至12日,万荣笑话剧在太原演出期间,得到了省城1900余名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华笑城”的品牌叫得更响。
融合发展 旅游文化相辅相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经过互相融合共通,才能实现共同发展。”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鹏凯说。
经过初步探索,万荣县目前主要形成了三种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
一是旅游和有机文化融合发展。在沿飞云楼—李家大院—后土祠—西滩旅游线路两侧发展了35个有机农业观光园,初步建成了以有机苹果、有机蔬菜、有机杂粮、有机水产等为特色的有机农业旅游观光带。有机农业带兼备采摘、观光等功能,深受周边县市游客欢迎。
二是旅游和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着眼于万荣笑文化、善文化、根祖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在旅游景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使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使景区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在孤峰山景区组织大型植树绿化活动,在后土祠景区开展海峡两岸同胞寻根祭祖活动,在西滩景区举行亲水善水系列活动,在李家大院景区举行系列红色纪念活动。同时,该县八龙公司研发的“笑城”牌倒走表荣获“中国特色旅游产品银奖”。
三是旅游和生态文化融合发展。近年来,该县着眼于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依托地理、交通、产业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吸引本县及周边县市游客体验,现已建成“三益源”生态农庄、“云隐峰”生态庄园、南张户生态庄园、尚家庄园等不同规模的生态农庄30余家,初步形成了乡村生态旅游集群。
组织引领 群众文化精彩纷呈
寒冬时节,万荣县城、农村街头巷尾,书法、楹联、广场舞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热度依然不减,群众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幸福的生活无不洋溢在脸上。
该县一是培育扶持群众文化社团。县上拨付专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经费培育文化社团发展。目前,该县已有十多家群众文化社团,比如诗词楹联学会、万荣笑话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诗词朗诵协会、薛氏族情研究会、后土文化研究会、“三王”文化研究会、万荣戏迷协会等等,创办有《万荣诗联》《后土文化》《薛氏族情》等多种文化刊物,尤其是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已达1500名。
二是政府加大引导指导力度。近年来,该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每个村都有群众健身秧歌队,并建有农村书屋、文体广场等。此外,该县还为民间工艺文化产业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该县麦秆画和面塑一年产值达百万元,拥有十多个工人进行流水线作业;里望琉璃工艺厂目前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家中型工艺美术企业,年产值达1700万元,成为该乡文化性支柱产业。
文化盛开繁荣花,吹得后土景色新。万荣县文化工作的繁荣,就像后土大地的“信使”,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幅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