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新编蒲剧《忠义千秋》:由“神”及“人”的创新性表达

2024-08-0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杨颖琦
 
《忠义千秋》剧照。茹雅 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关公诞生在中条山下盐池岸边的河东解梁……”夏夜,中条山下,常平关帝家庙前,一场关公戏正精彩上演。伴随着雄浑有力的旁白,手持偃月刀、威风凛凛的关公威武登场,绚丽的舞台、气势磅礴的音乐以及蒲剧演员们精彩的演绎,瞬间将观众带回到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关公故里关公戏,关公诞辰看关公。在蒲剧故乡运城,几乎村村有武庙、村村有戏台。在蒲剧演出剧目中,关公戏占有特殊的分量,遍布全国的晋商会馆、关帝庙及各大戏台上久演不衰的关公戏,极大促进了关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关公诞辰1864周年之际,新编蒲剧历史剧《忠义千秋》走进常平关帝家庙,在常平关公文化广场的戏台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氏后裔、信众及关公文化爱好者展现“武圣”关公波澜壮阔的一生。

全剧以关公忠义精神为主线,选取民间广为流传的关公故事,共分为序幕(解梁除霸)、桃园结义、土山约事、画竹明志、古城聚会、华容释曹、水淹七军、大义参天八个篇章,用四十年的时间跨度再现了关公英勇慷慨、戎马一生的坎坷与辉煌。而在这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呈现关公忠义一生的同时,用写人的笔触集中体现关公作为人的温情一面。

无论在历史演绎,还是在文艺创作中,策马奔腾而来的关公形象早已深深刻入人们的心中。他嫉恶如仇、除暴安良;勇冠三军、所向披靡;忠心赤胆、正气凛然;视死如归、大义参天。在暗淡的刀光剑影里,远去的鼓角争鸣中,飞腾的赤兔穿越连天的风雪和漫漫黄沙,搏杀在异乡的土地上。匡扶汉室的忠义情怀、肝胆相照的兄弟情义,始终在他心中澎湃。在剧中“画竹明志”篇章中,面对桃园兄弟的行踪不明、皇嫂的不解诘问,关羽心绪翻滚,有苦说不出,只能看着大哥送给他的披风,独自消化心绪,几句“恨不得”道出了他的身不由己。

关公是“人”,因此他的心中既有公义也有私义。当曹操巧舌力陈自己对关公的恩情时,关公陷入释曹和杀曹的艰难抉择。他不仅想到了曹操对他的恩情,更想到了杀掉曹操会让天下陷入更混乱的局面,因此为了桃园集团的发展,为了扶汉安民的大业,他义释了曹操,而不是简单地“杀之以图后快”。关公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爱兵如子之情。他会在风雪中脱下自己的斗篷盖在受伤士兵身上;会在自己箭伤未愈时,还坚持让潞成将自己的肉汤送给伤兵;会在荆州失守、寡不敌众时,痛陈自己做出错误决定后的愧疚……华容道之后,舞台灯光暗下,此时关公尚且还是黑须飘洒,而第七幕灯光亮起时,已是苍鬓白须。

千百年来,关公在官方敕封、民间推崇的推动下,由人到圣再到神。而在《忠义千秋》中,通过一个个故事铺陈、一场场内心独白、一段段精彩演绎,让观众再一次感受到了关公作为人的“血肉”。

毋庸置疑,关公早已成为人们心中“忠义仁勇”的化身,关公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河东儿女披荆斩棘、恪守道德。而在这里,关公不仅仅是战无不胜、无所不能的“神”,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大写的“人”。

读这样的故事、看这样的文艺作品就像剥洋葱一样,当我们把包裹在外面的冲突、矛盾与人物故事剥开之后,里面都是柔软而复杂的人性。而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因为它关照的内核是人与人性的本身,这才使其具有了超越性。

此外,为了塑造一个“运”味十足的关公形象,在序幕的旁白中,本剧开门见山地点明关公的来处:“东汉末年……关公诞生在中条山下盐池岸边的河东解梁。”更在剧中合理虚构了从小跟随关公习武的徒弟潞成(音同“潞城”);在第一场出走解梁时,关羽让潞成包上了家乡河东的黄土随他远走异乡;在大军陷入绝境之时,关羽向潞成倾诉心声:“看到它,就想到了家乡的中条山、黄河浪、盐湖水……”假使他不幸战死,“就在我身旁挖一把血泥,带回家乡……”这些细节的设置,无一不在向观众们展示关公的故土情怀,展示一个英雄的铁骨柔情。

在群星灿烂的蒲剧史上,一代又一代热爱蒲剧的编剧、导演、演员等怀着对关公虔诚的崇敬,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塑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关公形象,而新编蒲剧《忠义千秋》也在关公文化传播和蒲剧发展史上留下了属于它的色彩。在这部磅礴的历史诗篇中,我们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国与家、神与人、公义与私义,那些深邃而朴素的命题,都留在了观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