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河东本土元素的精彩集结 ——评新编蒲剧《还阳珠》

2024-12-0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赵光华
蒲剧《还阳珠》剧照。杨颖琦 摄

11月28日,永济市蒲剧团排演的新编大型古装戏《还阳珠》在该市人民剧院首演,剧场内座无虚席,演员的精彩演出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观众的情绪一次次被点燃。本剧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在高潮部分,台上台下情感互动,观众恍如剧中人。

明朝嘉靖年间,蒲州大旱,虞乡县刘玉英和母亲卢氏在投亲路上,被吏部侍郎罗天林之子罗三调戏。卢氏与其辩理,惨遭马踏而亡,刘玉英被逼跳崖自尽。站在附近山头的卿云观条阳道长欲救,却看到龙生用“还阳珠”将刘玉英救活……

本剧编剧是永济市文联主席杨孟冬先生,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深耕永济本土文化,曾出版多部永济本土文化专著。创作一部以本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剧本是他多年的心愿。本剧紧紧围绕古蒲州,从唱词到场景设计,无不体现了本土元素,故事的发生地就设定在蒲州辖区的虞乡县,从中条山下的王官峪到龙王庙,再到黄河岸畔的蒲州府,观众带入感非常强。本剧故事纯属虚构,没有历史负担,剧本在符合人民群众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下,尽情铺陈渲染。剧本中对人性的刻画深入细腻,角色形象鲜明,极具感染力。剧本情节发展合理,转折点设计巧妙。戏剧冲突的构建和解决方式都处理得非常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河东大地在历史上可谓名人辈出,至今遗留的众多文化印迹无不在述说着这块土地上曾经的辉煌灿烂。《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绕不过去的鸿篇巨著,也可以说是本土戏曲的杰出代表,河东历史名人、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给蒲剧树立了标杆和引领示范作用,还有曾经被拍摄成蒲剧电影的《窦娥冤》,也在蒲剧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杨孟冬主席一直沉浸在浩瀚的蒲州文化的熏陶中,创作《还阳珠》当在意料之中。

本剧的男主角是蒲州知府张济,他到任未满一月,就遇到了蒲州大旱,他一面上报朝廷赈灾,一面拿出自己的俸银周济受灾群众。他虽遭贬谪,但是因为饱读诗书,仍严格按照儒家忠君爱民传统思想行事,他要“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他是封建社会官场的一股清流。历史上这样的清官并不少,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懂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在我们河东大地,这样的清官也不胜枚举,柳宗元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还有来蒲州任职一年八个月的颜真卿,他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祭侄文稿》名列天下第二行书,文稿的背后讲述了一名爱国臣子,为了保护大唐,身先士卒,冲锋在杀敌第一线的故事,事迹可歌可泣。剧中的蒲州知府张济就是他们的化身。本剧通过一个弱女子的诉讼,从侧面反映了以张济为代表的大部分基层官员的刚正不阿和一身正气。马虎、罗三一伙沆瀣一气,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张济明知犯罪集团有深厚的根基,但是他的良知没有泯灭,他要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清官。本剧有一个场景是张继被罗三威胁:“小心你的冠带!”他摘下官帽时,分明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他宁愿削官为民,也要为民伸张正义。到这里,剧情第一次推向高潮,观众席爆发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本剧主题鲜明,运用了文学表达中的对比手法和多种舞台艺术,重点塑造了以蒲州知府张济为代表的清官形象。老百姓盼望清官理政,大家能安居乐业。在老百姓心中,清官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和精神依靠,清官都能名垂青史,得到大家的爱戴,贪官污吏是社会毒瘤,必然会被清算,被后人唾弃。该剧目倡导清廉,扬善贬恶,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剧是永济市委、市政府2024年文化建设的一部重头戏,该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该市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积极关注扶持。永济市蒲剧团严格挑选演员,认真排演,从背戏词到初排,再到通排、挂衣直至首演,全体演职人员在狭小的排演厅摸爬滚打,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

为了提高排演质量,永济市蒲剧团专门邀请了运城市知名导演王建中老师、音乐设计张志勇老师进行指导。各个角色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王建中都悉心指导,直到满意为止。音乐配器是戏曲的灵魂,张志勇根据剧情人物情绪变化和唱词精准设计唱腔。他们的敬业精神都值得肯定。须生王欣创(蒲州知府张济扮演者)的扮相、走台,让人感觉他和张济已经合体,他运用蒲剧的传统功夫“帽翅功”和复杂多变的脸部表情很好地表现人物内心的斗争。他的表演充分展现了戏曲艺术的精髓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小旦张槿(刘玉英扮演者)唱腔婉转、扮相俊美,她通过精彩的演技,将角色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马胡、罗三等人被收押,蒲州大地普降甘霖,按说本剧是喜剧的结尾,但是自古人神不能来往,相爱的人不能结良缘,无奈之下刘玉英说出“今生难相伴,宁做看庙人”。这是刘玉英和龙生的爱情悲剧,在悲喜交加的氛围中,剧情又一次推向高潮,观众唏嘘声不断,情绪被一次次碾压和抚平。

本剧其他演员也各个有戏,比如官丑孙周鹏(虞乡知县“马胡”扮演者),小花脸师小龙(罗三扮演者)等,他们能在导演规定动作之外有自己的独创,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经过精雕细琢,对丰满人物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整台戏曲增色不少。纵观整场演出,台风纯正,唱腔、道白规范,舞台效果好。

“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优秀的文艺作品必然是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评论一部作品的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舞台下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就是对该剧最好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