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蒲剧:古韵新声中迎来春天

2025-04-11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阿牛
2025年新春,蒲剧新秀杜丽娜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展示《挂画》绝技。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在历史的星河中,众多文化瑰宝如繁星闪烁,蒲剧便是其中耀眼的一颗。它跨越600余年悠悠岁月,历经无数风雨洗礼,却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今,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蒲剧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媚春天。

蒲剧,原名“蒲州梆子”,起源于古蒲州,也就是现在的河东永济一带,是山西四大梆子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剧种。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元末明初,在明清两代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蒲剧唱腔激昂慷慨、粗犷豪放,表演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剧目丰富多样、情节跌宕起伏,深受城乡百姓的喜爱。无论是田间地头的短暂休憩,还是逢年过节的欢庆时刻,蒲剧的旋律总是萦绕在街头巷尾,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蒲剧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蒲剧人无疑是最关键的推动者,他们满怀热忱,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这门艺术。从老一辈艺术家到年轻一代传承者,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为蒲剧的发展贡献力量。景雪变,这位当代蒲剧界的领军人物,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016年4月,在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颁奖典礼上,蒲剧电影《山村母亲》荣获“最佳影片奖”,主演景雪变凭借出色演技斩获“最佳女演员奖”,摘得影后桂冠,被组委会授予“蒲剧皇后”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景雪变个人演艺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蒲剧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精彩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2023年除夕,年过花甲的景雪变带着《柜中缘》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让蒲剧再次走进千家万户。春晚作为全球华人瞩目的文化盛宴,影响力巨大。短短51秒内,景雪变用精湛的表演,将蒲剧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全国乃至全球观众领略到蒲剧的风采,也让更多人对蒲剧产生了浓厚兴趣。

2025年新春,蒲剧新秀杜丽娜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凭借《挂画》绝技惊艳世界。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世界著名的音乐殿堂,是众多艺术家向往的舞台。杜丽娜登上这个舞台并赢得赞誉,成为蒲剧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为蒲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打开了新的大门。

近日,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将于5月在上海举办的消息传来,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青年演员梁静凭借蒲剧《精卫填海》成功入选。梁静在剧中饰演主角精卫,她深情的唱腔、细腻的表演以及扎实的刀马功夫,赢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戏曲下乡、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河东各市县剧团长年下乡演出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新排或复排经典剧目,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一团的《穆桂英挂帅》、演出二团的《大唐裴晋公》,临汾蒲剧院蒲剧团的《三上轿》,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青春版”的《麟骨床》,万荣县蒲剧团的《李家大院》等等,一批传统经典大戏和新编剧目纷纷上演,广受好评。这些惠民演出,让蒲剧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百姓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在欣赏蒲剧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戏曲下乡、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为蒲剧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蒲剧作为传统艺术形式,如何在新时代保持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应对挑战,蒲剧界积极探索创新。一方面,在保留传统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对剧目进行创新改编,融入现代元素,使剧情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与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与高校合作开办蒲剧专业班,加强年轻人才培养,吸引更多青年投身蒲剧事业。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等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蒲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进入春风和顺的四月,河东大地各家剧团的演职员们正在基层认真演出,城乡百姓踊跃观看,台上台下全情投入。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蒲剧这颗古老的艺术明珠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