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临汾“雷雨”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4-03-10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吴海涛

 

不逢周末,又是在运城的第二场演出,可仍然座无虚席,观众不时鼓掌叫好,现场气氛火爆。在演出结束后,意犹未尽的观众久久都不愿离去,演员连连谢幕。

这一火爆场面,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某某明星献艺运城,然而却是临汾眉户剧团于2月26日、27日晚上在河东会场上演眉户《雷雨》。

当经典话剧剧目遇上晋南传统眉户,缘何会在观众中得到如此巨大的反响呢?

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核心在于“我们的文艺为什么样的人服务”“该如何服务”两大类的问题。 

随后,《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一批影响深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勃然兴起,带来了解放区的文艺大繁荣。究其原因,就是文学文艺坚持走群众化路线。

再回到临汾眉户剧团的《雷雨》,抛去该剧目自身的影响力和该团多名国家一级演员的功底外,正如该团团长潘国梁所说的,在该剧目改编为眉户的过程中,除了保留戏剧的程式化,更多的要求是生活艺术化,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一切以群众需求为主。让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源于此,眉户《雷雨》在运城受热捧。同样,如果没有我们的四心剧场这个亲民惠民戏剧平台的搭建,老百姓也没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名家名角的精彩表演,临汾眉户剧团也没有机会来到河东大地,向观众演绎眉户戏的精粹。戏曲惠民工程正是坚持群众路线、急群众所急、干百姓所想的具体行动,充分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低廉的票价,亲民的艺术,亲临现场的震撼与感官,这正是四心剧场提供给普通民众的文化福利。一方面,它满足了戏迷观众亲近当地戏剧艺术现场的心愿;另一方面,它也能带动更多百姓了解地方戏,爱上地方戏。同时,四心剧场拉近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也推动了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创新。

“戏曲惠民·欢乐百姓”这不仅是戏曲惠民工程的口号,更是文艺作品贴近群众,贴近百姓的要旨。只有将文艺工作的重点立足百姓,着眼于普通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文学文艺的创作,同时积极营造和构建惠民艺术平台,缩小老百姓和文艺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将艺术深入百姓心中,同时使传统文艺形式的复兴之路更加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