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张秀芳带领青年蒲剧团 心不离观众身不离舞台

2014-03-12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杨渊

 

干练、稳健、充满自信,谦和、热情、脚踏实地,这是山西省芮城县青年蒲剧团团长、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秀芳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6年前,张秀芳在她艺术巅峰期,毅然来到芮城县,开始了艰辛而扎实的创业之旅;6年后,芮城县青年蒲剧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济济、精品迭出、市场广阔。2013年该团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带着小剧团奔向大舞台

改革是艺术表演团体走出困境、获得重生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张秀芳说:“剧团改革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多演戏、演好戏、演观众爱听爱看的好戏,这样,剧团才能有牢靠的观众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她把竞争招聘、动态考核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把优胜劣汰运用到演员队伍管理中来,将演员业绩同收益待遇紧密挂钩,实行绩效工资。机制活了,剧团活了。

舞台上,没有作品不行。芮城县青年蒲剧团把剧目创作始终放在突出位置,6年来,全团共排演剧目18部,其中新编现代戏3部——《生命》、《“憨”局长还债》、《会说话的苹果》。《生命》一剧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2012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共计获得全国八大类16个奖项。同时,该团排演折子戏、独幕剧30多出,戏曲晚会20多场,剧团初步形成了“新创剧目打天下、移植剧目闯市场、传统剧目练队伍”的良好局面。

作为稀有地方剧种,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腔属芮城县独有,传承保护的重任自然落在了青年蒲剧团身上。在张秀芳的带领和悉心指导下,剧团新编创了《七斤三两》、《没病找病》、《假货郎》等10余个线腔剧目,其中线腔小戏《七斤三两》作为山西省唯一入选剧目,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并获特别奖。

甘当绿叶护红花

在剧团组建伊始,张秀芳就把艺术人才培养当做重要目标,坚持把外引内增作为人才战略,为剧团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艺术人才支撑。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张秀芳不这样认为,她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所学教给年轻人。“我们首推老带新,剧团领导和资深演职人员一带一培养年轻演职人员;‘以演代培’,把实际排练演出当做培养人才的过程;‘以会代训’,利用总结会、讲评会、研讨会和剧组剧情、角色专题分析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鼓励青年演员走出去,参加省市和电视媒体举办的戏曲竞赛,拓宽视野,提高演艺技能等。”张秀芳既当团长又当家长,手把手向年轻人传授自己的舞台经验,悉心呵护青年演员的成长。

春华秋实,一批中青年演员迅速成长起来,很多人成了团里的台柱子,剧团逐步形成了以青年演员为主,行当齐全、角色整齐的演出阵容。在蒲剧界,30多年来少有武戏上演,因为武戏对演员的表演功力、武功功底、记忆力和体力都是严峻的考验,但芮城青年蒲剧团的演员们做到了。该团先后排演了《金沙滩》、《百岁挂帅》等一批文武兼备的剧目,在蒲剧界独树一帜。

一切为了观众

“芮城县青年蒲剧团常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深受老百姓欢迎。建团两年就演遍了全县169个行政村,并且常年坚持,十分辛苦。”芮城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苏民武说。

“百姓是演员的衣食父母。”“一切为了观众。”这是张秀芳挂在嘴边的话。2012年腊月,青年蒲剧团在芮城县历山村下乡演出时,突然停电。救场如救火,关键时刻,张秀芳果断决定:为观众清唱。寒风中,她亲自拿着手电筒照亮舞台。待故障排除后,张秀芳的双手早已冻得通红。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为了抓团风建设,张秀芳专门设定了“八个一样”:城市演出和乡村演出一个样、商业性演出和公益性演出一个样、观众多和观众少一个样、剧院演出和露天演出一个样、演出收入多和收入少一个样、晴天演出和雨天演出一个样、本地演出和外地演出一个样、比赛演出和常规演出一个样。每次下基层演出,农民们都像迎接亲人一样。6年来,剧团共演出1901场,还为老年人、残疾人专门演出87场,到邻省外地巡演1277场。

在张秀芳带领下,团里逐渐形成了一股在艺术上你追我赶、在剧目上精益求精、在舞台上团结协作的好风气。

爱艺术、爱角色、爱观众

张秀芳热爱蒲剧表演事业,主攻青衣,兼老旦,初入行时师承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杨翠花。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她经过艰苦磨练,博采众长,终于在青衣表演艺术上自成一派,被观众亲切地称为“青衣帮首”。她是《百岁挂帅》中的佘太君、《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武家坡》中的王宝钏、《清风亭》中的张氏、《龙凤呈祥》中的孙尚香、《恨锁上阳宫》中的子桑、《沙家浜》中的沙奶奶、《生命》中的杨爱兰,多次获得市、省和国家级表演大奖。

心不离观众,身不离舞台。在张秀芳的心里,戏曲是她诠释生命意义的唯一方式,舞台是她和观众心灵交流的最佳载体。“做一个戏剧人太难了,搞点事业也太难了。”下一步,张秀芳说,一是想把剧团里的孩子都培养出来,二是想找个德艺双馨的接班人,让芮城县青年蒲剧团走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