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历史蒲剧《枣儿谣》在稷山首演
2015-02-17 发表|来源:黄河晨报|作者:景斌
“红枣枣,甜枣枣,甜甜的枣儿哄宝宝,宝宝吃了甜枣枣,香香甜甜睡觉觉”。2月15日晚,一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枣儿谣》持续回荡在稷山县文化活动中心。当晚,经过四十多天紧张排演的新编清代历史蒲剧《枣儿谣》由运城市蒲剧团搬上舞台,成功首演。运城市政协主席柴林山,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波等与上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枣儿谣》是以稷山县吴城村村民吴绍先真实事迹为题材改编的,该剧讲述了主人公吴伯宗步行3万里、途经17省、历经18年,终于寻到被人贩子拐卖的两个小兄弟,而他却付出了生命代价的故事。18年间,吴伯宗跋山涉水、沿街乞讨、冻残身躯、华发早生、宁古塔惨遭殴打,终于兄弟团聚。他的举动感动了康熙皇帝,被钦封为“大清义民”,并赐金字御匾“兄弟孔怀”。
“问大地,何为同胞?问苍天,何为弟兄?问风雪,何为骨肉?问荒原,何为亲情?今生有缘做兄弟,生生死死不离分……”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市蒲剧团团长王艺华饰演的吴伯宗贯穿整场演出,他以高亢悲凉、浑厚铿锵的唱腔与干净利落、形象传神的动作,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人生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观众的掌声达四十次,喝彩声更是不绝于耳。
演出结束后,柴林山、于波等上台看望了演职人员。柴林山说,在2015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非常感谢市蒲剧团为河东父老乡亲送上一部好戏。两个半小时的《枣儿谣》,感动了全场观众,大家看得很入神,四十余次掌声就是对演员最好的证明。同时,这部戏与观众接拍,与时代接轨,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于波看完戏后说出了“五个好”,一是剧本编的好,戏剧所有情节的设置、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等入情入理;二是音乐设计好,特别是自始至终的歌谣《枣儿谣》给观众印象十分深刻;三是舞美排得好;四是导演导得好;五是演员演得好,台上的演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尤其是王艺华,带着感情演戏,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体现了其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百姓的责任感。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临汾市眉户剧团团长潘国梁专程从临汾赶来看演出,对该剧给予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