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省城玉门河公园,广大蒲剧迷的“家”

2017-03-2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孙轶琼
资料图 玉门河蒲剧团体和鼎成蒲剧社举行联谊活动

每逢周日下午,省城玉门河公园的长廊深处就传来喧嚣的鼓乐声,慷慨激昂的蒲剧腔阵阵入耳,引得不少游园的人驻足观看。如果你正好是蒲剧迷,那可算来对了,这个名为“玉河蒲剧”的组织就是广大蒲剧迷的“家”。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之一。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而得名,以其高亢的旋律深受晋南人喜爱。太原虽不属于晋南,但在太原工作、生活的晋南人并不少,蒲剧在此大有市场,每逢演出,一票难求。太原的蒲剧票友团体也非常多,“玉河蒲剧”票友团就是其中之一。

梆子声声,以唱会友

“玉河蒲剧”最初成立于2007年,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最开始是几个人的小团体,变成了如今小有声誉的蒲剧戏迷团体。每到周日,梆子声、蒲剧腔就会在玉门河公园上空回荡,蒲剧迷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聊聊蒲剧,唱唱蒲剧,共享志同道合的乐趣。除了每周日的聚会外,票友们还有专门的微信群,大家超越地域、超越时空,随时随地谈蒲剧,唱蒲剧,这个群俨然成了蒲剧迷的精神家园。玉门河公园也成为很多生活在太原的晋南人和热爱蒲剧的戏迷朋友们纾解思乡之情以及习练蒲州梆子的场所。

很多戏迷,对戏曲有一种特别的痴迷。“玉河蒲剧”票友团里也有这样的人。有年逾古稀的戏迷,家住在远郊,可每周总会兴致勃勃地来参加活动,极少缺勤;一位腿有残疾的票友,出行需要拄着双拐,可每次聚会都不缺席,由老公陪着一同前来,就是想唱唱心中挚爱的蒲剧,感受着浓浓的家乡味道。

漫漫成长路,众人同“拾柴”

“玉河蒲剧”戏迷群能在省城戏迷圈里有影响力,不仅因为它为热爱蒲剧的戏迷们提供了一个“家”,更因为很多人的付出,使其真正有了家的温度。

每周日聚会,负责人张风兰总会早早来到公园,为大家布置会场,准备好后勤工作。此外,她还非常贴心地关注每位票友,家里远的,她自掏腰包为其买了公交卡,遇到票友生病,她还会去探望,每位戏迷都能感受到来自她的关爱。

票友团还得到了民营企业家张文义的支持,他为票友团出钱出力,四处奔走开展外联活动,亲自驾车接送分散在太原各处的戏迷,有时候遇到演出活动,还去外地拉戏服。其实,像张文义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一位远在杭州的蒲剧迷,在其亲友的介绍下加入了“玉河蒲剧”,今年春节期间还为戏迷群购置了高档乐器;一位老戏迷已经为这个群体默默捐助了上千元的活动经费……

名家来义演,玉门河边传佳话

“玉河蒲剧”不仅在戏迷中有影响力,还引得了不少名家的关注。

常住省城的蒲剧名伶丁桂兰虽年事已高,听说有个叫“玉河蒲剧”的戏迷组织,就曾来到公园进行义演;侯马市蒲剧团的任小明夫妇,不仅无私献出自己购置的戏装供“玉河蒲剧”免费使用,还与该团副团长赵柯薪及其夫人来到龙城,在五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与票友们一道盛装为戏迷们奉献了《芦花》《舍饭》《三娘教子》等传统经典折子戏,为玉门河公园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一时传为佳话。

如今,“玉河蒲剧”已拥有了无数戏迷,随着微信群影响力的扩大,陆续有天南海北的朋友加入其中,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在“玉河蒲剧”的影响下,很多戏迷群都成立起来,不仅为传统戏曲发展提供了传播平台,更为喜欢蒲剧的朋友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使得蒲剧这个传统艺术得以开枝散叶,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