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青年演员积极报考本科深造
2017-05-24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景斌“这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是根号,这是……”连日来,蒲景苑三楼排练厅,传来的不是演员排戏的声音,而是老师讲授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声音。原来,前不久山西省对口升学考试开始报名,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二十余名青年演员通过了资格审查,报考了运城学院蒲剧本科专业,他们这是在做考前的最后冲刺。
演戏演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上大学呢?上大学会不会影响演出呢?排练厅能换成大教室,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5月19日,记者采访了运城蒲剧青年团团长、蒲剧名家景雪变。
文化缺失,表演上就不具备创新能力
长久以来,景雪变就有让孩子们上大学深造的想法,“因为这些孩子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严重影响他们在戏剧事业上的长远发展”。
三年多时间里,景雪变积极与运城学院洽谈沟通。运城学院立足于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黄河金三角区域蒲剧及多个地方戏剧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戏剧高等人才的培养,经过不懈的努力,于2017年年初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蒲剧本科专业。该专业于今年首次面向社会、院团和学校招收戏曲表演本科专业学生。
按照全省对口升学考试流程,景雪变第一时间动员和安排团里符合条件的演员报了名。报名通过后,她却为如何给孩子们强化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而犯了愁。
按照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市蒲剧青年实验团专门向市教育局作了《关于强化文化课学习辅导的请示报告》,恳请教育局协调帮助解决教师问题。收悉报告后,市教育局局长路胜利高度重视,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要特事特办,立即责成相关人员牵头落实并安排三名老师用他们的课余时间对青年演员进行文化课短期辅导。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景雪变对每个孩子都不放弃,像家长一样呵护着他们成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如果错过了上学的年龄,以后再补就很困难了。”她结合自身的经历说,“戏曲人离不了文化,没有文化的戏曲人,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受到局限。”
补齐短板,舞台水准才能得到整体提升
课堂上,老师在台上用心讲,演员在台下仔细记,彼此频频互动,现场气氛融洽。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文化课,该团暂停了一切演出。“哪怕少演一百场戏,也要让孩子考上大学。人才工程必须要算大账,眼前的付出是为了以后孩子们在艺术上发展得更好!这不仅是孩子们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国家戏曲事业的需要。”景雪变表示,如果这些孩子顺利通过高考,她将尽最大努力,安排他们脱产学习、带薪学习,让他们专心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文化修养,为将来传承光大蒲剧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脱产学习,那青年团的演出怎么办?对于有些人的担忧,景雪变这样讲,“学习丝毫不影响演出,反而有助于演出。理论上的深入学习,有助于演员更好地把握角色、理解台词,在舞台上更具表现力,表演更有感染力,也才能给观众创造更多的舞台精品”。
“大学课程不同于初、高中,孩子们白天上课,晚上还可以演出,这样两条腿走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舞台相结合,就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对戏曲人的要求。”景雪变告诉记者。
据景雪变介绍,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历来重视对团员文化素质的培养,自建团之初,在演出淡季时就坚持每年六、七、八月份给全团人员“补课”,从戏曲基本功到文化知识再到法律讲座,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全员补齐“短板”,致力于打造高素质戏曲人才。
“如今,能把这些孩子送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对他们的今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景雪变信心十足。
插上翅膀,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当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戏曲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让戏曲人不断学习、继续深造,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长李贵荣说,运城学院成立蒲剧本科专业,这在全国地方戏的发展中都不多见,其将为蒲剧的传承与弘扬输出更多人才,对戏曲教育、艺术学校、文艺院团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了“蒲剧本科专业”这个平台后,通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无论是艺校学生,还是院团演员,在练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特别是艺校学生接受大学教育,有了“绿色通道”。
经过多天的文化课强化辅导,青年团优秀青年演员闫海燕告诉记者,虽然感觉有些吃力,但记起很多东西,也掌握了不少知识,一定要跟着老师好好学习,通过考试,不辜负全团的期望。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青年蒲剧演员经过“高炉”淬炼,一定能为蒲剧注入新鲜血液,助力蒲剧事业更好地发展壮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给孩子们插上‘翅膀’,他们将比我们飞得更高更远。”景雪变欣喜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