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三生红”孔向东
2017-09-0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雨 诗古老的蒲剧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之一。因兴于晋南古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派生出北路梆子、中路梆子与京梆子(今河北梆子)。
清代末期至民国初年,是蒲州梆子的一个重要繁盛时期。在蒲州,梆子戏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精神食粮。抗日战争时期,艺人们“一拨儿去西安,一拨儿上北山,走不动的就地演”。此外,在太岳抗日根据地有解放剧社和太中蒲剧团,在革命圣地延安则有南区合作社蒲剧团。所有这些表演团体,除主要演出传统戏以外,大都兼演一些新编历史剧和配合时事的现代戏。
1949年以后,蒲州梆子重振雄风,不仅在晋南各县建立了30多个专业剧团,上世纪50年代初,太原市也成立了蒲剧学社并从西安接回了王秀兰等一批艺人组成大众蒲剧团,后移归晋南地区改建为晋南蒲剧院。
1950年以后,去往西安的名老艺人相继返回晋南,成为蒲州梆子的代表人物,特别是晋南蒲剧院涌现出阎逢春、张庆奎、王秀兰、杨虎山、筱月来等五大名演员,艺术方面有了超越前人的发展。
盐湖区蒲剧团前身是始建于1962年的运城市蒲剧团,运城地区撤地设市后,更名为盐湖区蒲剧团。盐湖区蒲剧团是具有河东地方特色剧种的剧团。蒲剧借用运城方言来演绎,极受运城老一辈人的喜欢。
蒲剧“三生红”
提起蒲剧,被戏迷称为“三生红”的孔向东是后起之秀。孔向东曾夺得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河东蒲剧界的第六朵梅花,他不论出演小生、须生还是老生,都唱念俱佳,演一角,红一角,被称为“三生红”,并有着山西戏曲演员“男一号”的美誉。
9月4日,笔者采访了盐湖区文化局副局长、盐湖区蒲剧团团长孔向东。提起和蒲剧结缘,孔向东回忆起童年岁月。
1972年,孔向东出生在芮城县一个偏僻古朴的山庄,这里有田园牧歌的自然风光,也有嗜戏如命的父老爹娘。蒲剧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长于抒发慷慨之情,孔向东便是在这种艺术生态质朴而浓烈的土地上悄然成长的。儿时的他天赋聪颖,酷爱蒲剧,加之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和一种异乎寻常的悟性,他对蒲剧的痴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村古树上的大喇叭,天天播放王天明的《空城计》,孔向东太入迷了,他用枣木削成木梆,打着节拍边敲边学,得空就唱,尤其是在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当时村民没有看钟表的习惯,一听见巷道里孔向东的梆子响了,就知道学生放学了。孔向东的奶奶有根铁拐,中空带弯,小向东喜欢把铁拐当号吹,每逢星期天,他便带领村里的小伙伴,吹着敲着打着,自己编着曲唱,触景生情看见什么唱什么,非常有趣味。
由于对蒲剧的由衷热爱,孔向东在12岁那年,以自学《空城计》里一段清唱考上了芮城戏校。两年后,以《芦花》中一段纯净、洪亮的唱腔,受到各位老师的格外青睐,顺利考入运城地区的艺术学校。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的孔向东再一次受到老师的喜爱,各位老师手把手教戏,打着拍子一句一句教唱,在他们的悉心指点下,他苦练基本功,钻研演唱技巧,向老师、前辈学,向同行学,向其他剧种学,一个个荣誉记下了他奋斗的足迹。
1991年,孔向东赴太原参加山西省教学剧目汇演,获得舞台表演、唱腔比赛两个一等奖;1996年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运城行署文化局等联合拍摄的蒲剧电视连续剧《西厢记》中,担纲张生配唱和主题歌独唱,该剧不仅获得了省“五个一工程奖”,而且还获得了中国电视戏曲“飞天奖”。出任盐湖区文化局副局长和盐湖区蒲剧团团长后,孔向东在获得一个更广阔的展示艺术才华平台的同时,又肩负着一份打造盐湖文化品牌的责任:修订制度、刷新剧场、磨练演出团队、盘活演出市场,特别在剧目建设上呕心沥血、四处奔忙。除恢复剧目外,又新排和创作了《赵氏孤儿》《河阳知府》《清风亭》《孝祖虞舜》等剧目。
发扬光大蒲剧,特别是发展蒲剧男声唱腔,是孔向东思考最多的课题。蒲剧的男声唱法行腔一致,唱腔音调高、板眼紧,对演员的声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存在再好的男声也保持不到50岁的残酷局面。眼下蒲剧拥有的年轻戏迷越来越多,他们非常喜欢听现代蒲剧新唱腔,渴望蒲剧与时俱进,因此用科学的方法改革蒲剧势在必行。孔向东想把现代歌曲的元素融进古老的戏剧,创新男声蒲剧新唱腔,使蒲剧逐步与国家大剧种唱腔接轨。
“河东名医秦五郎”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宋、金,至元初毁于兵,仅存故址。上世纪90年代初,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拉开了鹳雀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蒲剧《风雨鹳雀楼》是围绕鹳雀楼发生的一段故事。
8月27日,山西艺术节运城文化艺术周开幕当晚,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展演剧目、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由盐湖区蒲剧团演出的新编蒲剧《风雨鹳雀楼》在山西大剧院小剧场演出。该剧是盐湖区蒲剧团用近一年的时间多次研讨、改编创作、刻苦排练、精心打造的一部优秀剧目。
《风雨鹳雀楼》分求师、改方、惊变、审方、释女、救徒等6场戏,以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为背景,讲述了河东名医秦五郎与其高徒兼女婿高云松二人对于医道和人道的不同理解,演绎了一段悲欢曲折的传奇剧。在剧中饰演“河东名医秦五郎”的孔向东说:“该剧在唱腔上注重传承蒲剧特有的高亢激昂的音调,并加入了现代作曲理念,在内容和唱腔上形成了悲壮激越的视听感受。丰富了蒲剧的表演程式和人物的个性,使演出极具吸引力、感染力。”
“盐湖区蒲剧团精心打造的《风雨鹳雀楼》通过艺术手段呼唤社会公德,重塑文化品格,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盐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苏引萍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