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的渊源与发展研究

2017-12-02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曹婧
配图

一、山西梆子、河南梆子同出一源

蒲剧是山西流传最为久远的戏剧之一,曾经叫做梆子戏,这种戏剧主要在我国北方流传。豫剧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 , 主要属于河南的地方戏,豫剧的流传范围更是遍及全国,几乎家喻户晓。蒲州境内流行的梆子戏称为蒲州梆子。蒲州梆子向北发展 , 吸收晋北民间艺术而形成北路梆子 , 在晋中吸收祁太秧歌而形成中路梆子。山陕梆子产生于晋、冀、豫交界地带 , 在传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 发展成为不同的剧种。豫剧是河南省的一个主要剧种 , 在戏曲声腔体系中 , 它也属于梆子腔系统 , 因而亦称“河南梆子”。
总之,山西、河南的戏剧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是这种文化遗产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已经逐渐脱离了大众的视野。这就需要现代艺术家们不能固步自封,要学会打开,学会创新,学会调整,蒲剧、豫剧艺术更需要新的交流,在中西艺术文化交流学习中,创造出更好的新戏剧形式。

二、山西蒲剧和河南豫剧的现代转型

文化是艺术的基础,对于民族戏剧来说,文化便是他们形成的根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五大剧种都是通过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而积蓄起来的,最终在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下形成现在大家所喜欢的戏曲形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这两种戏曲发展的关键。

蒲剧在晋西北、山陕地区吸收了地方民歌、锣鼓、杂技、昆曲等众多艺术形式。河南豫剧在唱腔上也富含符调、豫东调、沙河调等几种曲调,无论是蒲剧还是豫剧,都是在融合周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艺术成就。

戏曲的发展需要不断传承与创新,只有不断融合新的元素,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事物,才能更好地把这种民族戏曲传承下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要想把山西蒲剧与河南豫剧发展下去,就必须吸收现代艺术,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打破传统戏曲的局限性,结合西方的歌剧、声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中西结合、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契机,把西方文化与中式戏曲融合在一起。当然这会给传统的艺术带来极大的挑战。但是艺术的形成、发展、延续也是自然法则的一种,要想使得传统戏曲在当今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就必须做出突破性的转型,在保留传统核心文化的基础上,相应地吸收现代因素,适当地做出转变。

在一带一路的文化牵引下,中西文化的融合也在迅速增强,这种文化交流、融合的速度超过了以前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西方的音乐、器乐、民族音乐的理念等都使得我们看到了艺术中全新的领域。这样对于蒲剧、豫剧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戏剧的表演在舞台上可以进行一定的改变,尝试着采用现代的舞台设计,增加美术、灯光、音响的舞台设计,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融入多媒体、影像技术、装置艺术等,形成现代科技与戏曲的完美结合,这样画面效果更加真实。

戏曲除保留自身的艺术特点外,可以学习一些西方的音乐剧、歌剧中对于舞蹈、剧情、表演等方面的经验。戏曲创作都是来自民间故事,通常是一些传统的故事,那么现代的我们可否将现代社会里发生的故事编写成剧本,用传统的戏曲唱腔来表达现代的故事情节。器乐的融入是现代戏曲文化“走出来”的最基本形式,在山西,很多地方表演蒲剧的时候,可以看到现代器乐的融入,例如很多戏曲班子的乐队伴奏增加了电子琴、长笛,这两种乐器与传统乐器搭配十分默契。《花嫁新娘》源自台湾民间故事,它表达的是一种喜庆的气氛,更是民间婚俗嫁娶的一种形式。这出戏融入了话剧的表现形式,搭配上梆子唱腔给人的感觉十分奇特,既有新奇又有传统在里面,受到观众喜爱。当你剖析这出戏时,你会发现,之所以这部戏里可以融入多种唱腔、不同的曲调,与话剧、歌舞艺术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正是这些形式的融入,使得《花嫁新娘》整体上突破了传统戏曲的束缚,变得更加具有现代气息,这也是它流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