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新年 临汾人与非遗幸福邂逅
2018-01-0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李静气势恢宏的翼城花鼓敲出浓浓喜气、声声醉人的蒲州梆子绽放时代魅力、惟妙惟肖的浮山木偶演绎美好生活……2017年12月28日晚,美丽临汾”2018年元旦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演文艺晚会在临汾市影剧院揭开面纱,扎根于平阳的非遗项目轮番登场,让观众触摸到古老的文化脉络,感受着非比寻常的震撼。
非遗项目喜相逢
2017年12月28日晚8时,影剧院内灯光璀璨,铿锵有力的鼓点响起,数十名身着盛装的演员涌向舞台。国家级非遗项目翼城花鼓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演员们打出的节奏直击人心。晚会大幕随之开启,观众们的耳畔又荡起熟悉的旋律,省级非遗项目襄汾民歌《梦梦》将晋南人特有的温婉与细腻演绎得淋漓尽致。
古老的临汾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享誉中外的蒲州梆子更是临汾人的挚爱。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奉上国家级非遗项目蒲剧选段《河魂》,演员们对角色拿捏到位,表演富有激情,在节点的爆发张力十足,让观众全身心投入剧情之中,切身体会到临汾丰富灿烂的文化艺术。
历经千百年的传承、衍化和发展,古老的非遗项目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脉传承,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起源于元朝末年,兴盛于清末民初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翼城琴书音乐一起,观众们就不由沉浸在这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说唱艺术中;怀抱三弦,一声惊喝,带有浓厚三弦乡音的板腔声赫然响起,边弹边唱边打小钗,曾被霍州百姓称为“瞎子说书”的霍州三弦书,再度充盈了观众的耳朵。
惊艳绝活秀不停
“我小时候只看过皮影动画片,那独特的画风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真没想到,这次能近距离看一场皮影戏,实在是太有趣了。”当侯马皮影戏登场时,观众张侨伟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上的一方幕布,被主角“大公鸡”的一举一动牢牢吸引。
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赵翠莲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将皮影演绎得出神入化,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她在舞台上讲述了侯马皮影戏的前世今生,以及自己为传承这一绝活儿付出的艰辛。与她同台竞技的是非遗传承人郭素勤,她手指翻飞间刀起刀落,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跃然纸上,彰显浮山剪纸的无限魅力,表达平阳儿女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喜迎新年的美好心愿。
非遗传承人轮番登场,好戏接连不断。只见,一个身穿艳丽演出服的小木偶吹着唢呐上了台,它憨态可掬的俏模样逗得台下观众捧腹大笑。非遗传承人吴春安仅凭12根线绳,就赋予小木偶“十八般武艺”,不禁让人拍案叫绝。一段精彩的表演终了,许多观众意犹未尽,强烈要求“再来一个”。
与此同时,非遗传承人赵国琦正在舞台的另一端,现场展示始于隋唐、兴于宋金、盛于元明的平阳木版年画。印制年画所用的纸张也出身不俗,乃国家级非遗项—— —平阳麻笺,这可曾是东汉永初年间被钦定的“皇家用纸”。观众们一次次被震撼之余,情不自禁感叹:“传承人带来的绝活儿个个惊艳,临汾的非遗项目多不胜数,不愧为文明古城。”
饕餮盛宴撼人心
一段段精彩绝伦的非遗表演是历代临汾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有温度的生命力,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舞台上,一段VCR娓娓道来青铜铸造工艺、熏醋、平阳印染、花馍、刺绣、太平绣球等非遗项目的发展历程,它们之所以生生不息,与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非遗传承人刘芸芳以自己精心制作的太平绣球,为大家送上节日的祝福。而威风锣鼓、洪洞祭祖、接姑姑、中和节、跑鼓车等广为临汾人熟知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在主持人的讲述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令人心向往之。
一场跨越时空、来去古今的幸福邂逅,让观众直抵数千年文明的深处。观众陕先生感叹:地地道道的临汾味贯穿整场晚会,首次将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集中搬上舞台,独特的构思、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令我们一次又一次震撼。尤为值得称道的是,非遗传承人默默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克服种种困难,传承和弘扬非遗技艺,也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希望能多多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让临汾人更熟知临汾文化,推动非遗走入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