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革故鼎新 独辟蹊径——武俊英蒲剧艺术生涯五十载回眸

2018-03-07 发表|来源:黄河晨报|作者:王陆
▲武俊英《玉蝉泪》剧照 景斌 摄

艺途之艰辛,惟识者知之。年逾花甲的武俊英,自孩提时期就在文化古城绛州学艺修业,如今业已硕果累累,影响至极。光阴荏苒,瞬目,舞台艺术生涯五十载已过。饱经六十多个风风雨雨磨砺的武俊英,表面上看去,虽已失去稚气,然其眼神里仍然充满着浓郁的生命力,那满脸的真诚与执着,和三十多年前相识时,没有什么改变。其热爱蒲剧艺术事业的这颗心,仍然洋溢着勃勃生机。

蒲剧,在中华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河东戏剧人在继承发展蒲派遗风、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洵属可贵。然而,创造不是对旧事物模拟,而是要创造出新的东西。蒲剧“俊英腔”的出现,正是如此。艺术创作,首先要研究、分解旧的艺术分子,融会贯通,从而产生新的艺术生命,而渐臻佳境,字正腔圆,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前无古人,后未来者,惟武氏一人所为。

人生的脚步,是没有什么东西可覆盖的,它每走一步,就会留下足迹。在已逝去的年华里,她曾有过心想事成的欢乐,也有过逆难不顺的沮丧。但其披着沾满大半个世纪尘埃的战麾,背负着丰硕的战果——蒲剧艺术界第一届“梅花奖”,向我们走来了。

余同武俊英同是绛州人,然艺术门类之故,平素交往鲜矣,但其对蒲剧艺术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余自心底钦佩。钦佩她心灵的纯净、钦佩她生活的真实、钦佩她谦和朴诚的生平。同其交往辄让人感受到一种尊贵的品质——奉献。这种品质渗透到她的艺术与人生里,更为可贵的是她的艺术思想不只是知识性的,而是智慧性的,这是很少有人能够企及的才秉。

“艺术就是情感”。情感的宣泄把人类自己富有的思维与理智的精神创造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然而,意境则是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这种人们向往的意境,玄妙莫测,它所包容的精神、意识、情感的艺术创造,绚丽非凡,魅力无穷,使你顶礼膜拜,陶醉终生。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活动的开始,也是归宿。这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有限的,但它为我们提供延续和再创造的空间是无限的。

欲知蒲剧“俊英腔”艺术奥义存焉,必悟其精妙,腔出高人之口则成神品,传之千古而不汩,久存流芳而不衰。“俊英腔”如似中国书画的用笔、用墨、用水之婉丽,其效果典雅韵润,节律轻重缓急,表情喜怒哀乐,豪宕尽兴,趣味无穷,妙段时有,不时地撞击着观众的心灵。其潜心求索,检点心得。诚然,大、拙、古、朴、率,应该是人类精神活动之精华与能量之凝聚,用舞台表演之内含,显示其情感与智慧。尽得于众目,尽善于众心,尽应于众口,尽乐于万民。

一个合格的艺术家,辄具有许多世人所周知的优势。从其高尚的心灵,历尽沧桑的身世,完美的艺术感染力,加之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修为等种种角度观之,皆是研究探索蒲剧艺术的课题。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区域都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为华夏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们像灿烂的繁星,构成浑然深邃的中华民族之苍穹。河东“蒲剧皇后”武俊英对今后的影响,犹如群星之炬,定会在中国蒲坛上放射着不息的光芒。

艺术之本质,全在于人格魅力之外化,超逸之品格难得,生命之感知与从中透出的灵气与深意更为难得。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生活的娴雅,心境的淡泊,饭后茶余,静思戏剧艺术之真谛,分辨戏剧艺术之内涵。寄妙理于韵律之外,出新意于典雅之中,溶智慧之灼见、心灵之闪光、精神之崇尚于一炉,致力于“达性情”见品格,重返大自然之境界,力争步入更高领域,随心所欲,创造新的未来。

“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计,大兵不寇”。《吕氏春秋》文指若大手笔不需要小动作、小趣味、小招数,一出手通进主题,古之为大矣!正若戏剧大家——武俊英,在蒲剧唱腔上取得了承前启后之殊荣,换得的是,蒲剧在中国戏坛上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席位,赢得了海内外文人戏客们的虔诚倾慕,举擘赞誉。诚然,蒲剧艺术之振兴,除了它的审美功能之外,其愉悦万民之功能,全在于它是向人们进行美育调解人生的一门艺术。

生有涯,艺无涯。武俊英,在蒲剧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坦途中,还有许多想法,要在当代舞台艺术的天平上,重新调整自己的砝码,在这一时空的坐标中,追求一个迈向未来的新起点,绘制更新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