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德艺同馨映蒲苑 ——蒲剧名家武俊英印象

2018-04-26 发表|来源:黄河晨报|作者:张建群

今年是蒲剧表演艺术家武俊英老师从艺五十年,“五一”期间,戏迷朋友们将要为她举办座谈会以庆祝。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与武老师也接触过多次,对她的艺德人品有过不少感悟,记在此间,与戏迷朋友共同铭记。

声韵动童年

武俊英老师的《送女》《起解》红遍河东的时候,我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在我心中,武俊英是妈妈常念叨的名角儿;是村里高音大喇叭里的“初一盼来,初二盼,初三初四,神不安”;是村民家中过事时,录音机里播放的磁带:“监禁一年,今起解。离开洪洞,到太原。”婉转悠扬的调儿和声儿,让人听着心里舒坦、耳里饱满,忘了许多忧乐。她的戏不像王秀兰老师那样激越昂扬,而是千回百转、咿咿呀呀,像戏又像歌,好学好听好记。于是,半村的媳妇女娃都会哼唱些武俊英的戏。

小时候,武俊英是我耳边的戏,是心中的传说,她很遥远也很美丽。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了武俊英老师的演出,悲悲切切的玉堂春,泪眼婆娑的苏三。“老伯,老伯,帮我问问,问问。”那种凄美让人为她难过,为她心痛。人世间,因为误会产了多少伤害呀!崇公道对玉堂春的轻蔑与鄙夷,不都是因为他不了解玉堂春的悲惨身世吗?

后来,现场看了武俊英老师的戏,说心里话,第一次去看她的戏,心中与大多数戏迷一样有着些许激动与期待。看戏中,认认真真地鼓了好几次掌,感觉戏台下的人们与自己一样都在屏住呼吸听。而且不时有人啧啧赞叹,说名家就是名家,武俊英就是武俊英,这嗓子就是好听什么的。

再后来,因为撰写戏剧报道,就常看武俊英老师的戏了。每次看仍然很认真,仍然会感慨她唱得细腻动听,唱得千回百转。我当然知道那非一日之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若没有十年磨一剑的苦,是不会有台上的美好与甘甜的。我的不少朋友均是武俊英老师的铁杆粉丝,至于我,只能算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戏迷了。

改词传善意

我听朋友说,武老师是个天才。为什么呢?因为她不识谱,识字也不是特别多,可她就有跟着乐器来一遍就会唱的本事,她还能下苦功把一本又一本的戏词全记住。你不得不感慨这世上就是有天才。难怪武老师是运城第一个获中国戏曲梅花奖的演员。她的过人之处老百姓能听出来,内行更能看出来。

我近距离与武老师接触过两次,对她印象深的有两件事情。一是她改戏词。一次,一位朋友的亲人八十大寿,武老师与市里其他名家一起参加了寿庆,当然也清唱了一段《苏三起解》。就是“监禁一年,今起解,离开 洪洞到太原”那一段,其中有一句,“说什么省城重审判,怕只怕难过鬼门关”。演唱时,武老师将戏词改成了“说什么省城重审判,怕只怕难过这一关”。事后她告诉我,人家老人庆寿哩,唱“鬼门关”三个字不好听,便悄悄把唱词改了。

除了改这一句,后来在一次朋友孩子结婚的庆祝演唱中,武老师又改了一回戏词。那次她改的是《西厢记》,其中莺莺唱:西厢人去心悲怆,她把词改成了,“张兄应试长安往”。事后她告诉我,不是她要改戏词,人家孩子结婚,大喜的日子,第一句就唱心悲怆,这怎么行呢?所以就把戏词改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张生要去长安进京赶考,要往长安去了,事情说清楚了,回避了悲怆的字眼,这也是对主人家的一种尊重。

武老师唱戏发声很特别,她用的是民歌唱法中的头声,所以气息平稳,行腔轻松甜美,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声带。因为有正确的发声方法,所以武老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演唱,全是真唱。有一次,与她聊起有些演员的假唱,她认真地说,这不怪演员,常常是电视台要保证演出效果哩,非得让演员事先录好。要说在现场假唱的,也不怪演员,谁也不是铁打的,太累了,还不能驳朋友的面子,放上录音,然后再唱,既保证了效果,又起到了助兴的效果,也是无可厚非的。

苦寒铸梅香

武老师退休后开始学画画,她画的牡丹艳丽多姿,表现了她不俗的艺术造诣。人们常说,艺术都是相通的,如武俊英老师对于戏剧艺术之过人的悟性,对于画画也有着天才的基因。

在一次会议上遇到武老师,看到她右手上贴着膏药,问她,怎么了?她淡淡地说,关节疼,很长时间了。我没有再细问,后来有一次看她演出,数九寒天,她站在舞台中央,右手紧紧地握着冰冷的话筒,我忽然明白了,她为什么会手指关节痛,正是握话筒的位置呀!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认识武老师已是她功成名就之时,她学戏时吃过多少苦,真是不敢想象呀!而一个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赢得人们的掌声,不是因为她的地位有多高、她的金钱有多少,而是因为她曾经吃过许多常人没有吃过的苦,依然将美好的艺术,将美丽的微笑送给大家,奉献给观众朋友,用她缔造的艺术之美滋养与安顿人心,陶冶与释放人们的精神。我想武俊英老师便是这样的人。

还有一次会议,我遇到武老师,她带了四位学生,贾菊兰、苏鹏、李红莉与张萍。她与弟子们联袂演出后,非常认真地向与会者介绍自己的学生,告诉大家,这些学生都非常出色,非常棒。一位为人师者的慈爱溢于言表。

在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一定是美好的德行创造的。无论是文学,还是戏剧,无论是工艺品还是服装……这些美好的事物由高尚的人创造,装点了我们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