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临汾:非遗让生活更美好——临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侧记
2018-06-1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董文达
6月10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节日前后,临汾城乡紧紧围绕“多彩非遗 , 美好生活”的主题,以及“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的活动理念,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全面展示了临汾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成果,提高了全民参与意识,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营造了全社会人人保护非遗的良好局面。
由临汾市文化局、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主办,临汾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日”庆祝活动暨非遗进驻临汾学院启动仪式,6月9日在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广场举行。临汾市四大班子、临汾学院、市文化局领导,以及临汾学院师生、社会各界1500余人参加了这一文化盛事。
上午九时,庆祝活动拉开帷幕,美丽的临汾学院广场人山人海,兴致勃勃的学子们和市民沉浸在厚重的临汾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展板区、展演区、互动区和讲座室人头攒头,大家饶有兴趣地观赏、品味、体验着临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人魅力和传承人的精湛技艺,感动于非遗传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
设在校园里的展板区,格外引人注目。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专版,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一位小姑娘,一边走一边数,发出了有300项的感叹;另一组展版,图文并茂的介绍了临汾2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气壮山河的晋南威风锣鼓,欢快、热烈、动感的翼城花鼓,惊、险、奇、绝、美的天塔狮舞,慷慨激昂的蒲州梆子,绵延四千年的三月三走亲,牵挂全球华人的大槐树祭祖,壮严隆重的四醮朝山,气势磅礴的尉村跑鼓车……临汾学院的学生们不时停下脚步,留下一张张珍贵的镜头。两个女学生边看边感叹,临汾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么厚重,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校园中的非遗表演区,热闹非凡。500余名各系学生排成三个方阵,津津有味的品赏着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表演……
瞧!他们来了!洪洞白石一带的农民威风锣鼓艺术团的老人们,赶了个大早来到了临汾。二十八位老艺人,头系白毛巾,身着黑粗布衣裤,脚登千层底鞋,一面面大鼓挂胸前,一出场,就气场十足。随着一声呐喊声响起,这些朴实、粗犷的汉子们拉开了架势,张力十足的擂响了震天的锣鼓,一股战天斗地的英雄豪情直上云端。尤其是老艺人抛铙绝活看得人们目瞪口呆,只见金色的大铙旅转着升向空中,高约七八米,瞬间稳落手中的绝技,令同学们惊叹不已,掌声长时间响起。
平阳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戏曲之乡”的美称。当日走进临汾学院的小梅花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程亚琨的《表花》,唱腔优美,身段轻巧,小小手帕从她手中一扔,飞出去多远,一会就又怪怪的飞回来,引来了师生热烈的掌声。姚飞龙的《贩马》,唱腔慷慨激昂,马鞭功、髯口功等高难度动作表演炉火纯青,让人连连称赞。
欢快热烈的《翼城浑身板》,再现了村姑们喜庆丰收的欢乐场景,展现了农耕文明的辉煌。来自“武术之乡”的传统体育非遗“通背缠拳”,动作干净、利落,虎虎生威。临汾学院教师刘俊彥和朱浩峰的开花调《桃花红杏花开白》深情、悠扬;临汾学院十四位女学生的古筝弹拨,浑厚、古朴、动听,传递了中华优秀弹拨传统文化指尖艺术之美。

尧都区老年大学剪纸班的学员们带来的剪纸服饰表演,,将传统技巧和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使传统工艺以崭新的面貌走进青年一代的心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赞叹声不时从观看的学生方阵中传出。
七个非遗项目展演,你方唱罢我方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当日的非遗宣传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传统技艺类项目展示互动区,设在学院广场的北边。剪纸项目展台前,挤满了观看的学生。十二位剪纸艺人,一起开剪,不一会儿,活泼风趣的“十二属相”就跳出来。一位眼尖的女学生兴奋地说,姐妹们看到了吗?哪只可爱的狗狗就是我。会意的笑声从人堆里响起。精美的花葫芦旁,围着一群男孩子,其中一个调皮的问,能盛酒吗,传承人说,能!喝了长生不老。伙伴们硬是鼓动着他买了一个。太平绣球省级传承人刘云芳的身旁围满了爱美的女学生,倾心听着刘老师讲述着太平绣球的悠久历史、制作技艺。一个个小巧精美的绣球,大气、时尚、充满时代感。当刘老师讲道小小绣球已形成产业,走进千家万户,扮靓了百姓美好生活时,掌声响个不停。
传统美术类非遗平阳木版年画省级传承人赵国琦耐心的指导着学生们拓印木版年画。一个个手拿自已“产品”的学子们得意洋洋的走了,后续的人,又排成了一条长龙。襄汾丁村土布织机旁,围满了好奇的人,看着织布艺人熟练的拉着梭,在咚巴、,咚巴声中,织出一寸寸精细的土布时,心里痒痒的。一个小伙子大胆上前,在老艺人的指导下学习拉梭,笨手笨脚的样子让人忍禁不止。
今年非遗活动的大动作,临汾非遗项目进驻校园仪式在临汾学院价递教室进行。平阳木版年画赵国琦利用青年学生喜爱的电化教学手段,绘色绘色的讲述着平阳木版年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这项古老的传统美术走进青年一代的视野,让非遗贴进生活,把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扎根于青年一代的心中。据悉,从2018年6月起,省级非遗传承人平阳木版年画赵国琦、太平绣球刘云芳、新五拳法魏海宏将长驻校园传承宏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打造非遗进校园的文化品牌,推动临汾非遗进校园活动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翼城县北关小学少儿花鼓艺术团,以昂扬的斗志,娴熟的演技,在6月6日日举行的华北五省、市、区《盛世舞太平》展演活动中,在6月10日首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开幕上大放异彩,使古老的花鼓技艺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走向海内外,数十亿观众领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迷人的丰彩。在翼城三中,1000余名学生表演的《翼城浑身板》大气磅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送上了一份厚礼。
在尧都区尧陵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6月11日,迎来了海内外万余名炎黄子孙祭尧盛典,图文并茂的非遗项目展示,先进的影视手段的应用,使静态的非遗项目“见人见物见生活”,让“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阔的领域薪火相传。霍州、汾西、洪洞的威风锣鼓,再一次喚起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临汾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中国从这里起步,悠久的文化遗产从这里延续。如今2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平阳大地如鲜艳的红梅,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临汾非遗正在走出临汾,走向全国,投向世界怀抱。临汾的非遗,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