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第四届文化“菊花奖”新创剧目大赛启示
2019-01-05 发表|来源:运城晚报|作者:景斌生旦净丑,唱响主旋律;唱念做打,弘扬正能量。走进新时代,在全市上下奋力建设大运城的热潮中,2018年12月7日至23日,运城市第四届文化“菊花奖”新创剧目大赛举行。蒲剧、曲剧等轮番上演,反腐倡廉、脱贫攻坚等题材好评如潮,十几场演出上万观众观看……一时间,河东蒲苑,新风扑面。
扎根沃土 取材河东
闻喜县蒲剧团的《晋国公裴度》、盐湖区蒲剧团的《巡盐御史》、万荣县蒲剧团的《铁汉公薛瑄》以及稷山县蒲剧团的《铁面御史姚天福》等均描写的是河东先贤,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在给人以教育的同时,令人倍感亲切。
河东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滥觞之地,这里人文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绵延千年的裴氏家族人才辈出,裴度教子彰显了其良好的家风家教。千古中条一池雪,历史上曾有“潞盐之利,可以半天下之赋”的记载,《巡盐御史》再现了河东盐业辉煌的生产场景,塑造了一个清正廉明、不徇私情的廉吏形象——范祥。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为民请命,铁骨铮铮,开创了“河东文学”流派的薛瑄,赢得了“铁汉公”的美誉。同样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的还有稷山南阳姚天福,被元世祖忽必烈赐名“巴尔思”(蒙语即老虎),以表彰他的如虎精神……
哪里有文学养料?哪里有创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剧目的精彩上演,告诉我们,只要扎根河东这片沃土,深入挖掘、学会总结,就可以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不仅如此,这些剧目还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们之所以能赢得观众的认可,是因为在反腐倡廉的宏阔背景之下,这些人、这些事,弘扬的是正能量,批判的是假恶丑,切合时代主题,反映百姓心声。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裴度、范祥、薛瑄、姚天福……他们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致敬经典 记录时代
戏剧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一些优秀剧目,传承千年亦不过时,如脍炙人口的《窦娥冤》《西厢记》。这次大赛中,运城市蒲剧团的《白沟河》、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的《杨门女将》、河东蒲剧团的《烈女崔秀英》、平陆县蒲剧团的《案中案》等,致敬经典、传承经典,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戏曲的无穷魅力。
其中,《白沟河》和《杨门女将》都是有关杨家将的戏。杨家一门忠烈,保家卫国,可歌可泣。时至今日,杨家戏仍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为了演好这两出戏,运城市蒲剧团和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先后邀请戏剧名家前来教学,从动作到唱腔、从舞美到音乐,仔细抠、反复练,耐心打磨、精心打造。两台戏一经上演,便赢得一片喝彩声。
文艺作品就是要关照现实,记录时代。令人欣喜的是,夏县蒲剧团、垣曲县曲剧团、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围绕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主题,为观众带来了《春到杏花岭》《核桃湾》《河湾情》。这些剧目生动地反映了脱贫攻坚战场上共产党员身先士卒与执着坚守的理想信念。
无论是《春到杏花岭》中的第一书记李春风,还是《核桃湾》中的第一书记何富民,抑或是《河湾情》中的爱心教师丽芳,他们代表的正是脱贫一线上千千万万的优秀共产党员。正是这些人的坚守与付出,才让党的惠民政策如春风化雨,滋润了贫困人家的心田,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凯歌。
甘当绿叶 护花更红
戏剧的传承,关键在演员,而演员尤以培养新人为重。《河湾情》中,武俊英饰演的是一个配角;《白沟河》中,贾菊兰是个跑龙套的……这些梅花奖演员甘当绿叶扶红花的奉献精神,令戏迷大为称赞。“他们都是名演,都是蒲剧的代表人物,能把舞台留给年轻演员,这种高风亮节的传帮带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我市戏剧评论家王思恭这样讲,“特别是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的一众青年演员,都挑起了大梁,这离不开团长、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获得者景雪变的坚持与努力。”
蒲剧的希望在哪里,就在台下成百上千的观众里。十几天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尤其是压轴的三场大戏《巡盐御史》《白沟河》和《晋国公裴度》上演时,连剧场内的过道上都坐满了观众。“人民群众对戏曲的渴望,就是戏剧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看到观众的热情,市文化局副局长任红玉深有感触地说,“蒲剧在河东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断创作和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就是对蒲剧最好的传承和保护。”
而说到“绿叶”,不能不提此次大赛的组织者。为了保证大赛顺利进行,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赛前积极筹备,组织专家评审创作剧本,实地观看、座谈交流,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赛中亲力亲为,场场必到。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了台上演员的大放异彩。
九万里风鹏正举。相信,伴随着党的戏剧繁荣政策的落地生根,在运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剧团的奋力拼搏下,蒲剧一定会在这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奇迹,为新时代大运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