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电影《枣儿谣》首映式座谈会发言选登
2019-01-15 发表|来源:运城晚报|作者:王捷 姚小勇1月7日,由山西电影制片厂、运城市蒲剧团、山西影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运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稷山县委、县政府联合拍摄的蒲剧电影《枣儿谣》首映。
在随后召开的首映式座谈会中,一些专家学者对该片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赏析与解读。本报特整理刊发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黎继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著名戏剧评论家)
首先要祝贺《枣儿谣》这部电影的成功,该片是蒲剧的代表作品,同时又是戏曲艺术片有突破性的作品。第一,它解决了戏曲电影中戏曲美学的问题。戏曲的程式化,电影的生活化,在戏曲电影中避免不了。这部影片里演员仍然拥有一身功夫,带有戏曲程式、身段、韵律、节奏,和电影中生活场景结合得非常好。电影需要真实,表演又需要自然,演员们不可能像舞台上那么夸张,所以这部电影从导演到演员,从一开始定位就很清楚、很透彻。第二,这部戏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义”字。古代的“义”和现在的“义”内涵不完全一样,但这部戏表现得非常好,它表现的是人最基本的一种情感,而且这种情感是独特的。最基本的情感就是亲情,这部戏表现的又是兄弟之情,既符合一般人性、人情,同时又是特殊的,体现的“义”字,既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符合人性当中最基本的情感,通过真人真事体现这种情谊,大家都容易接受、都会感动。
这部戏能成功,是演员通力合作的成果,才让其这么精彩。这些梅花奖演员个个身怀绝技,我们既要为王艺华、贾菊兰这两位主演鼓掌,也要为那些戏份很少、但非常认真的演员鼓掌。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在这部戏里,很多大演员、优秀演员饰演小角色,这种精神特别值得点赞。好多演员第一次参演,就拍得这么出彩,非常不容易,每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的角色。
总之,这部电影和《窦娥冤》《山村母亲》称得上是蒲剧电影三部曲,都非常有分量,是不同阶段、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作品。这部戏应该成为一个保留剧目,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戏中有大量唱念做打、蒲剧的技艺,建议让年轻人来演,这是最能锻炼演员的,实践出真知,可以让青年演员迅速成长。不是特别赞同视频播放,以免影响电影市场,尤其是在舞台演出时,有可能受到冲击,还会带来版权问题,这需要大家考虑和平衡。如果能到央视播出,对这部影片会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廉广锋(中共稷山县委书记)
这部戏曲电影从编剧到导演,尤其是演员们的演技,都让人非常震撼。我也多次看过《枣儿谣》,当然,过去在台下看,看不太清楚演员的表情,而在电影里,每个演员的表情一经放大,不仅仅是唱腔,尤其是演员的表情,好多次都让我眼泪夺眶而出。电影戏词非常细腻,导演、编剧对剧情的衔接也很到位,让人看了非常舒服。戏剧拍成电影,尤其是将蒲剧拍成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蒲剧文化、弘扬正能量的方式。这很方便、很容易让更多人群接受蒲剧,受到正能量的教育。送戏下乡、戏剧惠民,不仅仅是让老百姓高兴,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受到一个好的教育。蒲剧多数是老年人看的,但是《枣儿谣》拍成电影,年轻人也会喜欢,不知不觉间接近蒲剧、喜欢蒲剧,潜移默化受到正能量的教育,这个方式非常好。该片演员、编剧、导演、摄影、制片等人员都很辛苦,在冰天雪地实地拍摄,的确不容易,很感动。我们将利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在稷山全县范围内,让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能观看到该片。作为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地方戏、蒲剧文化,支持更多弘扬正能量的戏剧文化和影视作品,不遗余力宣传稷山。
●段利民(运城市委宣传部正处级领导)
我是稷山人,对这部戏有着很深的感情,可以说是身边人的事,感觉非常亲切。将真人真事艺术化搬上银幕,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这部电影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第一,所谓有筋骨,就是对时代精神的理解。这个时代要弘扬、传播一种什么精神?戏剧工作者要给观众提供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从这个角度讲,运城的蒲剧艺术家深刻理解了这些,用自己精湛的艺术表演,诠释了戏剧作品要有筋骨的要求。第二,所谓有道德,就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每个戏剧家都承担着社会责任,劝人为善、弃恶从善,这部电影的内涵、意义、价值以及方方面面,都传递了这样一种道德感。第三,所谓有温度,就是对人民大众生活的一种反应和深刻关怀。这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作品,王艺华、贾菊兰两位艺术家联袂打造了这部戏,同时邀请了众多梅花奖演员加盟,为这部戏增色不少。他们用精湛的演技,刻画了人物心理,诠释了这个故事的精髓,感人至深,可以说,这部戏是运城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特别是戏里最后“问大地,何为同胞?问苍天,何为兄弟?”等几句点睛之笔,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兄弟反目、赡养老人等社会矛盾,确实是一个好教材。这是对人间亲情的呼唤、对家庭伦理的呼唤,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拷问。看了这部戏,观众会在思想上有所改变,真正起到高台教化的作用。这是对河东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通过电影可以扩大蒲剧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播力,增强它的影响力。把戏剧拍成电影,这是一种尝试、探索,这部戏从艺术角度和思想角度来讲是非常成功的。怎么变得叫好又叫座,让大家真正喜闻乐见,是下一步我们努力的方向,让这部电影能更大化地传播出去。
●樊峻峰(运城日报社副总编、《运城晚报》总编)
这部蒲剧电影非常成功,在感染观众的同时,还给了我们几点启示。首先,电影取景、故事衔接都注入了鲜明的运城人文元素,自然、流畅、妥帖,与人物性格、戏剧冲突、情景节奏都紧密相关,不生硬、不牵强,没有硬性植入痕迹。影片中有关帝庙、临猗元代大堂、汾河湾等,浓缩了自然风光、人文遗迹、地方特产等河东风物,尤其是片名“枣儿谣”三个字,由我市著名书法家原旭东先生题写,极具特色,可以说,这是一部向外推介大运城的别具特色的名片。其次,一部成功的戏剧精品,离不开一个强大团队精益求精的打磨。两年前,在中国剧协召开的《枣儿谣》研讨会上,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副主席董伟及几位国家级专家的意见,很快被吸纳,为剧本品质的提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次电影版明显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八大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的加盟,也保障了电影版《枣儿谣》整体的艺术水准。尤其是主演王艺华、贾菊兰,更是将艺术的最佳状态呈现给观众。可以说,这部作品是继王秀兰老师主演的《窦娥冤》之后,由运城、临汾戏剧名家联袂演出的蒲剧经典,是蒲剧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再次,电影版《枣儿谣》把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蒲剧变成可能。目前,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从戏剧进中小学,到高校设地方戏专业,从戏剧惠民,到“凤还巢”计划的实施,《枣儿谣》有着不可替代的情感纽带作用。这个故事中的“兄弟孔怀”典故放在当下,也有现实意义。另外,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这一精品,更是传习蒲剧的示范教材。更多的青少年如果在刚看戏剧时,就看到的是精品、是示范剧,这样,古老的蒲剧将会焕发更迷人的神采!
●杨峰(临汾小梅花剧团团长)
作为一名戏曲人,看电影的时候,我是带着很冷静的心理去看的,结果被这部电影深深感动,泪如泉涌。这部戏非常好,第一好,是创作团队好,编剧、演员都非常棒,强强联合;第二好,是内容好,充满正能量,一切向上、向美、向真的主旋律作品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作品,这部戏体现的兄弟之情、母子之情、夫妻之情、父子之情、乡邻之情,都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无论到什么时候这部戏都不会过时,电影里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辉,非常感人。第三好,是程式化处理好,这部戏原本就是一部优秀作品,把它变成电影起初我心里有些打鼓,也一直在期待,看了之后觉得担心非常多余,影片处理非常好。戏剧艺术是程式化的艺术,电影是生活化的艺术,这个分寸怎么把握很重要,这部戏对程式化在电影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对戏曲未来向电影方面发展,走出了一个很好的路子。作为一名戏曲人,作为临汾的戏曲人,应该多向运城蒲剧团学习。
●黄建民(山西电影制片厂厂长)
我是稷山人,影片上映之前心里一直很忐忑,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听了各位领导、专家的发言,心里踏实了。这中间肯定也有不足的地方,我们会在具体的实践中再继续摸索。我们拍摄这部电影是想告诉全国人民,山西的戏曲不只有晋剧,还有蒲剧。而选取《枣儿谣》这一故事,也是看中了它背后所代表的中国人的大忠、大义、大勇、大孝,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尊重历史背景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地让人物及环境更接近生活,追求朴实无华。同时,为了给观众呈现出美的视觉,我们辗转运城、桂林、成都、五寨等多地取景。这也是我们做电影一直以来秉持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今后我们要积极将这些承载中华五千年历史和智慧的好作品搬上荧幕,让更多人了解山西、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不断为繁荣我国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奉献微薄之力。
●沈聪(电影《枣儿谣》导演)
在拍摄当中,我们一开始就和演员、编剧探讨,来解决如何不失戏曲独特的表现方式,而且还能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段去表现,这是我们探索的初衷。对于这个问题,各位专家都给予了肯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我们拍摄这部电影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对怎么探索、如何用银屏来表现戏曲,作了尝试,这点得到大家的肯定,我们也非常自豪,谢谢大家的鼓舞。也谢谢各位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他们不但在舞台上把戏曲表演得引人入胜,而且拍片时他们在现场演绎,我在监视器前也不止一次流泪,深受感动。电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艺术,方方面面都得配合到位,摄影、化妆、音响、道具、服装等,再加上演员,我们配合得非常好。这些梅花奖老师们合作默契,取得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黄勋会(运城市文化局局长)
大家对这部电影进行了高度评价,对这部戏剧下一步如何传承、如何传播,指明了很好的路,如何走向市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进一步消化吸收,进一步总结提高,进一步明确路径,把运城的蒲剧艺术提升再提升,把《枣儿谣》戏剧传承再传承,把戏剧产业发展再发展,不负大家的厚望,不负戏剧事业,不负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不负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