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梨园伉俪 蒲剧功臣——蒲剧名家薛东元、任金枝夫妇印象

2019-05-23 发表|来源:运城晚报|作者:王思恭
薛东元、任金枝夫妇近影

稷王山下,汾河岸畔,山青水秀的稷山县,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藏龙卧虎、文化底蕴深厚的风水宝地。这里,星光闪耀的戏曲名家层出不穷:吴永胜、田迎春、任国成、任金枝等18人原籍稷山或出自稷山县蒲剧团。运城市蒲剧团王艺华、吉有芳、贾菊兰三位梅花奖得主,李永杰等几位二级演职人员皆来自稷山。而薛东元、任金枝夫妇,就是近代群星灿烂的蒲剧史上,一对业绩卓著、光芒四射的明星和功臣。二老的女儿,稷山县非遗保护中心的薛艺萍编著《梨园伉俪情》,通过社会高度评价、部分弟子和子女深情回忆、珍贵的图片资料,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祝贺词画,纪念二位老师八十大寿,总结他们的艺术成就,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善事和好事,也是戏曲界一桩大事,可喜可贺。

他们是艺术精湛、享有盛誉的蒲苑顶梁柱

原籍万荣县荣河镇的薛东元,生于1938年。他自幼酷爱戏曲且颇具艺术天分,15岁时加入成立不久的稷山县蒲剧团,师从陈海生、王相等老师,工文武小生。他练功扎实、刻苦勤奋,踢腿、下腰、拿顶、圆场等训练,一丝不苟、务求最好。为诠释好《打柴劝弟》中陈勋出场的担担子表演,他严格按照老师要求,担着担子苦练圆场功,每次一练就是三四百圈,直到老师满意为止。

天赋加勤奋,使薛东元很快脱颖而出,以《打金枝》(饰驸马郭暧)、《法门寺》(饰傅朋)、《红鬃烈马》(饰薛平贵)、《游龟山》(饰田玉川)、《小宴》(饰吕布)、《黄鹤楼》(饰周瑜)等剧目蜚声剧坛。他扮相英俊潇洒、儒雅大方,唱腔吐字清晰、高亢激越。因表演声情并茂、形神兼备、收放自如,他被观众誉为“荣河小生”。

薛东元非常重视从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在表演的虚拟性中融入生活的真实感。如在《打柴劝弟》中,他饰演的陈勋本是担空担子上场,却让观众感到他就是在担一两百斤重的柴担,并且汗流浃背。他在《小别母》中扮演元将石恩,战胜宋将回家,从母亲口中得知被自己打伤的恰是亲生父亲,而抚养自己成人的,正是战败父亲、霸占母亲的仇人时,悲愤满腔,叩别母亲,宋营认父。此时,他以跌足、捶胸、变脸、劈叉、甩靠旗的表演来诠释,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处处给观众艺术美的享受。每演及此,剧场总会被雷鸣般的掌声淹没!

为升华自己的表演艺术,薛东元曾到翼城县蒲剧团拜著名生角演员、以翎子功表演著称的亓俊美为师。他苦学巧练翎子功表演,准确把握了“凤凰单展翅”“双凤齐飞”和抖翎子、挽翎花等绝活和技巧,并且运用得娴熟自如,深受专家和观众好评。

薛东元深谙表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真谛,在扮演现代戏《补锅》中的补锅匠李小聪时,他巧妙地将在农村走街串巷补漏锅工匠招揽生意的“号子”和口语融入表演,并在化妆、服装上做足文章,让观众难辨真假,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该剧成为久演不衰的品牌剧目。

执着的追求,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1959年,薛东元以《藏舟》一剧(扮演田玉川)参加晋南专区青年演员戏曲会演,荣获金奖。1960年,他被调入晋南蒲剧院青年蒲剧团,1963年4月随团赴京,在《白沟河》《港口驿》《明公断》《意中缘》《双生女儿》《冯彦上山》等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得到周恩来总理、彭真副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在临汾蒲剧院蒲剧团献艺20年,薛东元将一生中最美好的艺术年华,献给了情有独钟的蒲剧事业。1980年,年逾不惑的薛东元返回魂牵梦绕的稷山县蒲剧团,后到县文化馆从事艺术研究和后继人才培养工作,为蒲剧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任金枝,小名多儿,享有崇高声誉的蒲剧表演艺术家。她的原籍稷山小翟村,是有名的戏曲之乡。她的父亲早逝,但贫寒的家境,并未埋没她过人的艺术才华。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她耳濡目染爱上了蒲剧,13岁就在业余剧团担任角色。临汾“五一剧团”名家傅秀云,是她仰慕崇拜的偶像。全县农村文艺会演,为任金枝搭建了一展身手的平台。她以对《红香泪》中的红香、《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两个截然不同人物形象的成功刻画,唱红会演大会,使小翟业余剧团成功夺冠,她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1954年,17岁的任金枝被调入成立不久的稷山县蒲剧团,师从陈海生和王根一,工正旦。如愿以偿的任金枝一边加班加点苦练“唱做念打”基本功,一边按照剧团安排,在《游龟山》一剧中扮演田夫人,于稷山南关剧院首演一戏成名。随后,她受教于著名青衣冯安荣流派传人宋荣庭,深谙“按、点、顿、拉、闪、放”六字诀个中三昧,掌握了吐字、发声、行腔、运气等唱念技巧。加上优越的先天条件,她形成了音域宽阔、音色纯正、字清情准、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委婉动听、自成一格、极富感染力和艺术穿透力的流派唱腔,和端庄娴雅、凝练大方、逼真传神、有张有弛、层次清晰、收放自如的表演风格。

任金枝主演了《贺后骂殿》《三娘教子》《打金枝》《断桥》等传统戏和《白毛女》《沙家浜》《山鹰》《南方怒火》等现代戏,在黄河金三角拥有深厚的观众基础。1958年、1959年,她先后以传统戏《三上轿》《火焰驹》参加晋南专区戏曲会演,得到表彰奖励;1961年,她随团赴太原演出,得到《山西日报》等省级媒体的高度评价;196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她的代表剧目《白袍将》《赵氏孤儿》录制唱片全国发行;1968年,她主演的《槐树庄》在古都西安连演两个月,场场爆满,在该团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任金枝在《沙家浜》一剧中扮演沙奶奶,痛斥汉奸卖国贼的核心唱段慷慨激昂、荡气回肠。她对《三上轿》中崔秀英人物的刻画,更是达到艺术创造的巅峰。剧中,丈夫被害身亡的崔秀英被逼改嫁,抛子别亲、冠带上轿时,在悲凉凄婉的乐曲伴奏中,崔秀英为襁褓之中的幼子喂乳,拜别公婆。生离死别之际,她怀揣利刃,将决心杀贼报仇的情感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观者无不动容落泪。这出戏成为任金枝几十年舞台生涯中的点睛之笔。

他们是呕心沥血、传经授道的梨园育花人

传承发展蒲剧事业,需要大批出类拔萃的后继人才。稷山县蒲剧团在事业兴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等问题。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的薛东元、任金枝夫妇,几经考虑,决心及早行动、培养新人。正处在艺术盛年的艺术家急流勇退,离开心爱的舞台,致力于新人培养,需要勇气、眼光和毅力,更需要实力。从做出这一重要决定的那一刻起,这对梨园伉俪已经实现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艺术境界的升华。

薛东元、任金枝先后举办了两期培训班,亦称稷山戏校。他们自掏腰包租赁场地,自制道具,招收学员,早出晚归,废寝忘食,严格训练,规范教学。从踢腿、下腰、台步、圆场、把子功、腰腿功,到身段、表情、情绪表达、内在情感的形体外化,他们均不厌其烦地示范,一招一式地纠正。唱腔念白则从吐字发声、声韵处理、抑扬顿挫、方言纠正、运气行腔、情绪贯穿等方面,反复耐心讲解,一字一句规范,使一百多名仅凭一腔热情学艺、却对戏曲一无所知的孩子,逐步成长为能唱会演、身怀绝技的栋梁之才,为蒲剧事业培养了一支颇有战斗力的生力军。

练功、排戏时,薛东元、任金枝严肃、严格、严厉,甚至严酷到有些不近人情的程度,因为他们心里着急啊!他们在传经授道时,讲得最多的,是“学戏先做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教育学生树立“戏比天大”“以戏为业”的职业理念。生活中,薛东元、任金枝又是对孩子们百般呵护、多方关照、待他们如亲生子女般的慈父慈母。怕孩子们吃不好,生活不习惯,他们常常把学生叫到家中,包饺子为孩子们改善生活。为学生秦丽香排练《三娘教子》时正值严寒季节,任金枝怕孩子受冷,干脆把剧组成员叫到家中排戏。开场王春娥打扫机房,用线穿织布梭子的表演总做不好,任金枝一遍又一遍示范,一点一点地纠正,直到表演完全到位为止。

三年来言传身教、朝夕相处,薛东元、任金枝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分别时难舍难离,依依惜别。薛东元把去县剧团的20名学员送到剧团,临走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薛老师,您不能走”,全场顿时哭成一片。至今忆及,这些已到中年的学生们仍然眼泛泪花,很是感动。

如今,薛东元、任金枝当年悉心培养的学生,遍布运城、临汾各个蒲剧团,成了艺术创造的台柱子,在省、市各类戏曲大赛中摘金挂银,有的还担任了剧团团长、副团长。薛东元为吉有芳排导的《挂画》荣获地区和全省会演一等奖,吉有芳与贾菊兰先后荣获“梅花奖”,并进入运城市蒲剧团领导班子;优秀生角贾金艺,则荣任稷山县蒲剧团团长;席武英荣获山西戏曲“杏花奖”……学生们的突出业绩,成了薛东元、任金枝的“专著”和名片。

他们是以戏为业、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者

为了情有独钟的蒲剧事业,薛东元、任金枝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1960年,20多岁、正值青春年华的薛东元,来到几百里之外的晋南专区所在地、晋南蒲剧院青年蒲剧团献艺,夫妻俩过起牛郎织女般的分居生活,这一走就是整整20年!任金枝是剧团当红的台柱子,承担着繁重的演出任务,她一边执着追求、不懈努力,完善演出剧目,提高演艺水准,一边不辞辛苦、两地奔波、敬老抚幼、操持家务,从年初忙到年尾。休息、逛街,简直成了任金枝难得的奢侈。个中甘苦,唯有自知。

繁重劳动,身体的“透支”,损害了任金枝的健康,但她从来不会因身体原因耽误演出和授课。在薛东元、任金枝心中,永远是“戏比天大”“观众第一”。

如今,年事已高的他们功成名就,儿婚女嫁,本应儿孙绕膝、乐享天年,但他们却闲不下、坐不住、身退心不退、继续献余热,仍然为弟子们答疑解惑,应邀在各种场合献唱,以忙为福,助人为乐。

因戏结缘、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相濡以沫的薛东元、任金枝感情丰富、生活充实。对学生来说,他们是关心备至的恩师;对朋友来说,他们是慷慨相助的热心人;在业内,他们是宽仁厚德的同事;对子女,他们是关爱有加的长辈。这种浓烈的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纯洁无瑕,历久弥坚。他们的女儿薛艺萍、学生贾金艺等人所著的回忆文章,情真意切,看得人心酸落泪。2006年,他们举办从艺50年艺展,王艺华、吉有芳、贾菊兰“河东三梅”来了,运城和临汾两地的蒲剧名流苏俊祥、宋东元、筱嫒娜、田迎春、贾永爱、李森等前来献演助兴,业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撰文撰联祝贺,其深厚的人脉和人缘,由此可见一斑。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薛东元、任金枝伉俪,这种以戏为业的敬业精神,执着追求的奋斗精神,不惧艰难、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为了戏曲无私忘我、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就了事业的辉煌,谱写了灿烂的人生,作出了突出贡献,堪称“梨园楷模,蒲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