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粉墨春秋六十载 梅花香自苦寒来——临汾戏剧研究院建院六十周年综述

2019-11-20 发表|来源:临汾日报|作者:王玥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享祖国飞速发展伟大成就的历史时刻,临汾戏剧研究院也迎来了自己60岁生日。60年来,临汾几代戏剧人用青春芳华谱写出这片土地上最壮丽动人的戏曲艺术乐章!

临汾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积淀深厚,特别是戏曲艺术,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享有“中国古代戏曲摇篮”的美誉,戏曲大家郑光祖、石君宝等就出生于此。以蒲剧、眉户剧为代表的传统剧种,堪称民族艺术瑰宝,在河东大地流传了数百年,在民间地头、农家炕头广为传唱。看戏、听戏、唱戏,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需求,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群星闪耀 舞台艺术五彩斑斓

1959年,晋南蒲剧院组建,1980年更名为临汾蒲剧院,2011年文化体制改革时,加挂了临汾戏剧研究院牌子,下设三个艺术中心(演出团体):蒲剧艺术研究中心、眉户剧艺术研究中心、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

建院60年,在艺术人才培养上,形成了梯队建设。20世纪50年代,以蒲剧五大名演员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杨虎山、筱月来,眉户以程根虎、杨海生、卫本善、马英超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为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60年代,又培养出筱媛娜、王天明、杨翠花、田迎春、赵顺旺、郑竹兰、樊青蓉、王希英等一代名伶,为蒲剧、眉户剧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后,任跟心、郭泽民、许爱英、崔彩彩、潘国梁先后获得“梅花奖”。2001年,任跟心荣获“二度梅”。一大批中青年优秀演员也相继在“红梅奖”“杏花奖”等各类赛事演出活动中获奖。目前临汾已有59朵“戏曲小梅花”,成为全国获此殊荣最多的地级市。由于成绩突出,2005年,中国剧协授予临汾“戏曲梅花之乡”称号。

建院60年,在剧目建设上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和现代戏。《薛刚反朝》赴京参加了国庆10周年庆祝活动。蒲剧《麟骨床》赴京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蒲剧现代戏《土炕上的女人》赴京参加国庆50周年献礼展演;蒲剧《尧颂》《蒲剧精品折子戏》《酸枣岭》分别赴京参加了国庆60周年以及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演出。眉户剧《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父亲》《雷雨》先后赴北京、上海、香港、江苏、河南、陕西进行交流巡演。《窦娥冤》《烟花泪》《土炕上的女人》《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山凹人家》《村官》《父亲啊!父亲》被拍成戏曲电影、戏曲艺术片、戏曲电视剧,先后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和“兰花奖”。

60年自加压力自奋蹄的艺术品格,60年俯首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优良精神,蒲剧、眉户剧深刻影响了几代人,已成为见证临汾辉煌荣耀的文化品牌,也成为临汾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不忘使命 承载理想负重前行

新世纪前后,以任跟心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艺术家先后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敢想敢闯,怀揣梦想,对事业有很深厚的感情。临汾的戏剧事业正是在他们辛勤努力工作下,如今已然花红似火,硕果累累。

抓剧目建设,出人出戏是艺术院团的根本要务。任跟心、郭泽民当年上任之初,就下定决心排演原创现代戏《土炕上的女人》,这不仅需要胆量,背后更是深藏长远的战略眼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戏剧一直秉承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并举方针。其中,古老剧种编演现代戏一直是戏剧人面临的最大难题。纵观60年,蒲剧、眉户剧一直积极探索在舞台上塑造当代人形象,排演了《蛟河浪》《结亲记》《在红旗面前》《双生儿女》《向阳坡》《山花》《黄土地的汉子》等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真正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是以《土炕上的女人》为代表的一批新创剧目,特别是该剧在表现生活化和程式化构成元素方面,大胆调整生活与程式关系,活用、化用程式精髓,达到了使演员表演看似无程式其实有程式的“化”境。中国戏剧理论界泰斗郭汉城观看此剧后,赞誉是“现代戏成熟或趋于成熟的标志”。以《土炕上的女人》《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为标志,临汾吹响了现代戏崛起的号角,《山凹人家》《帮工与主人》《月好妈妈》《村官》《祥林嫂》《父亲》《雷雨》《酸枣岭》《老鹳窝》《红色绝唱》《洪洞好人》《风云广胜寺》等一大批优秀现代戏,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在舞台的完美程度上,在舞台空间的发掘与利用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每一个地方剧种都有它独特的韵味、独特的声腔曲调、表演程式、方言念白等,这是一个剧种区别于其他剧种最根本的东西,也是命脉所在。临汾戏剧研究院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在充分吸收借鉴其他剧种的优点时,更看重首先认识自身剧种的独特价值,立足自己剧种的独特基因,牢固把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个标准。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引下,先后整理改编出《淮头关》《战潼台》《蝴蝶杯》《花木兰》《火焰驹》《石佛口》《白蛇传》《杨门女将》《荆州王》《窦娥冤》《洗雪铁丘坟》《泪洒相思地》《屠夫状元》《五女拜寿》等30多个剧目,《挂画》《跑城》《古城会》《芦花》《杀嫂》《打神告庙》《杀狗》《教子》《背靴》《扈家庄》等50余个精品折子戏。这些剧目的整理改编是在保留了原有剧目骨架和精华的前提下完成的,力求尊重老传统、看重老观众、注重老味道,把传统戏曲的神留住。

临汾戏剧研究院一直摸索戏曲人才培养的方法,致力于人才梯队的建设。如今,崔鹏升、杨丽、贾福林、王倩、曹志华、张剑、张瑞、张云霞、许丽君、胡杨楠、任盼盼、梁静、程雅琨、田艺蓉、周赢、范凯、刘晶、崔宁宁、张蕾、李静、张雪、常志乐等一大批青年优秀演员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临汾市直三个中心的中坚力量。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的《尧颂》《蒲剧精品折子戏》《酸枣岭》在赴京展演中,年轻的面孔让许多北京专家惊羡不已。之后《挂画》《表花》《跑城》等蒲剧经典折子戏又演到了台湾,演员们精湛的技艺令观众沉醉折服。2017年,古装戏《洗雪铁丘坟》参加在河北举办的全国梆子戏展演活动,专家评论说:“一、你们是32场戏中唯一不是梅花奖演员领衔主演的戏;二、你们在此次展演中,是唯一一台由90后担任主演的戏;三、你们临汾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同年,现代戏《老鹳窝》在首届山西艺术节展演暨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比赛中一举荣获四项大奖,成为全省唯一受此殊荣的剧团。十数年间,临汾的优秀演员四面出击,八方征战,先后参加了全国及省级各类赛事活动并获奖。

国运昌盛,文艺必兴。60年峥嵘岁月匆匆逝去,是终点也是起点。在新的征程中,临汾戏剧院团将以院庆为契机,把临汾戏曲唱得更响、唱得更亮,使戏曲这一传统瑰宝艺术在新的一代人手中发扬光大,不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