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曲艺 >

永不“满座”的互联网,曲艺怎么演?

2020-10-03 发表|来源:文旅中国|作者:罗群

核心提示:

□  疫情之下,数字经济、互联网正在从一种“选择”变为一种“必须”。

□  不管对曲艺与互联网的关系持何种态度,互联网能够为曲艺做增量已是共识。

□  曲艺“上网”不是换个地方表演这么简单,而是需要根据网络平台、受众、传播规律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包装。

□ 平台适不适合、融合成不成功,关键还是看曲艺人能不能出作品。

从在线购物、直播带货,到网络会议、远程办公,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艺术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在疫情严峻的时期,不少线下活动被迫中止,互联网的潜力进一步得到释放。可以说,当下互联网正在从一种“选择”变为一种“必须”。

对曲艺来说也是如此,媒介的更替对曲艺创作、表演有着重要影响。从撂地到园子,从园子到广播、电视,再到后来曲艺回归小剧场,曲艺创作、表演一直在随着场域、媒介的改变而发展变化。在时代、技术的发展以及疫情影响线下演出等因素作用下,有的曲艺人开始接触互联网,有的则加大了“网上冲浪”的马力,还有的依然摇摆不定。在面对互联网的不同姿态中,或许有着对曲艺创作表演的不同探索和对曲艺发展的各自沉思。

线上曲艺大有可为

不管对曲艺与互联网的关系持何种态度,互联网能够为曲艺做增量已是共识。

 

 3月28日,嘻哈包袱铺班主、相声演员高晓攀直播现场

今年3月28日,嘻哈包袱铺班主、相声演员高晓攀第一次出现在直播间,自称“直播小白”的他进行了直播首秀,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到122.7万,通过打赏礼物直接带来的经济收益是50万元,这相当于四台半线下商演的回报。互联网平台在容量、收益方面的巨大优势显而易见。

且不说曲艺门类中观众覆盖面较广的相声,就拿服务于苏北地区一方观众的苏北大鼓来说,名家牛崇祥的“快手”账号3年来“吸粉”3万余人,每年直播200余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很可观。

据了解,借助互联网推动曲艺发展、普及是近年来中国曲协的重点工作之一,尤其是在曲艺助力乡村建设过程中,中国曲协不仅组织艺术家采风、创作,积极培养乡村曲艺工作者,还努力创建曲艺类非遗数字资源,记录活跃在乡村的曲艺类非遗传承人和曲艺工作者;推动出版农村现实题材曲艺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录入曲艺云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创建专门板块,助力线上传播交流。此外,中国曲协还在全国遴选了一批优秀乡村曲艺工作者及其作品,协助开辟网络产品传播渠道,与有声读物平台、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合作,进行线上推广。

曲艺“上网”需要专门包装

互联网唾手可得,但真想让曲艺跟互联网擦出火花并不容易。许多曲艺人感叹,曲艺“上网”不是换个地方表演这么简单,而是需要根据网络平台、受众、传播规律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包装。

张怡微博

“现场评书变成网络评书,观演方式和传播介质都发生了变化,演员的表演在潜移默化中也产生了变化。”北京戏曲职业学院曲艺系主任、评书演员张怡说,她通过网络直播说书已经半年了,感到网络评书的表演方式、演员心态、作品选择等都跟剧场评书有区别。“以前在现场说书,我化妆得化半个小时,现在通过网络说书,化妆3分钟就够,剩下的直接交给软件美颜了。”张怡说,“现场演出比较费嗓子,直播间就要好很多,表演的幅度比现场要收缩一些,因为不必担心观众看不清、听不清,镜头前表演幅度大了、太过夸张,反而不易被观众接受。”

张怡在现场说书的时候很注重“现挂”,期待包袱能响、能炸,但是在直播间即便包袱响了、炸了,演员也不知道,响与炸对营造书场气氛来说就完全没有意义了。“演员的任务变了,变成了用语言的精彩纷呈、表演的细致入微、内容的有趣生动来吸引眼球,要想把更多的观众留在直播间,追求直播流量成为一个新的任务。”张怡发现,直播平台有各种各样的推荐、推首页等,观众熟知的作品更容易吸引眼球,文学巨著、大部头更容易产生流量。

互联网、直播间容量巨大,永远没有“满座”一说,努力留住更多观众就成了一个重要任务。高晓攀认为,剧场相声通过起承转合呈现一个完整作品,这不适用于互联网直播。“直播的时候,你稍微慢一点,观众就不看了,这就需要调整内容、加快节奏,让包袱越来越密集、精准,用我们的行话说就是‘掐包袱尖儿’,把精彩的部分快速呈现给网友。”高晓攀说。

关键还是出作品

德云斗笑社直播海报

尽管互联网对于推广曲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碎片化、快销化等倾向,也让曲艺人怀有一定的保留和警惕。在日前于江苏宿迁举办的“曲艺助力乡村振兴暨宿迁市宿城区特色曲艺作品提升行动座谈会”上,国家一级演员、滑稽幽默表演艺术家刘全利表示,互联网在当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应该成为曲艺发展的臂膀,但是互联网终究是手段,一两分钟的短视频也很难称其为艺术,艺术的根本仍在于舞台。“曲艺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要努力提高个人的创作水平,还要提升个人的舞台表演质量,这样才能在艺术生涯中走得远、走得好。”刘全利说。

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刘洋认为,艺术的表现和传播形式创新会倒逼内容创作,剧场和电视都是曲艺输出的平台和渠道,然而剧场曲艺作品和电视曲艺作品具有不同的气质,曲艺人成功创作出了与不同平台的要求、特性相符合的作品。“目前,与互联网、新媒体形态深度融合的特色曲艺作品、产品还在探索中,当这项探索取得更大进展,或许会让人们对曲艺与互联网的融合更有信心。”刘洋说,“平台适不适合、融合成不成功,关键还是看曲艺人能不能出作品。”

对于各个艺术门类来说,创作、出作品都至关重要。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表示,目前,曲艺表演人才相对充裕、水平普遍较高,创作方面是薄弱环节。

刘旭东认为,当今观众的素质越来越高,曲艺作品的文学性必须提升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提升文学性并不意味着曲高和寡或沦为“高头讲章”,而是要让曲艺作品更加接地气,举重若轻地处理重大主题。这就涉及曲艺作品创作的另一问题,即寓教于乐,只有通过“乐”让作品入脑入心,其“教”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同时,还要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给曲艺作品插上翅膀。”刘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