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文化沃土 曲艺名城
2020-12-12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一平我国曲艺艺术专业的最高奖项、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至今共举办了11届,其中有6届是在长治举办。
全国目前有5个中国曲艺名城,长治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3个县区被中国曲协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数量名列全国前茅。长治市委宣传部还被中国曲协授予创建“中国曲艺之乡标兵单位”荣誉称号。
具有长治风格和上党气派的曲艺精品力作不断推出,先后荣获了包括中国曲艺“牡丹奖”创作奖、表演奖、节目奖在内的30多个国家级奖项。
近年来,随着对曲艺的传承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长治市接连申办全国赛事、举办地方研讨、邀请曲艺名人、复活传统表演,长治曲艺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盛开在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的曲艺百花苑中,成为山西的曲艺龙头,全国的曲艺重镇。“中国曲艺名城”也成为长治市一个突出的文化符号和亮丽的城市名片。
曲艺文化源远流长
长治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曲艺之乡。中华典籍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愚公移山等传说均发端于此,被誉为“中国神话故乡”。长治曲艺孕育于两晋,产生于盛唐,成熟于明清。从“梨园始祖”唐明皇李隆基在潞州初创“梨园教坊”的“街头巷尾笙和歌”,到走向全国的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赵树理,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繁衍至今,生生不息。在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演变后,形成了潞安大鼓、襄垣鼓书、长子鼓书、武乡琴书、沁州三弦书、屯长道情、民间快板、顺口溜、三句半等30多个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浓郁鲜明的民间曲艺曲种,共同组成了根脉发达,枝繁叶茂的上党曲艺百花园。这些曲种遍布全市城乡,深深扎根群众,广泛渗透日常生活,承载着上党人民的文化情感,成为一种风俗。每逢节日、古庙会、开业和纪念庆典,曲艺演出必不可少。
保护传承力度空前
长治市站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确定了“繁荣上党曲艺、延续上党文脉、打造曲艺名城、提升长治形象”的曲艺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曲艺的传承保护、人才培养、精品创作,有力推动了长治市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地方曲艺纳入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规划,作为《长治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实施内容,将民间非遗曲种列入全市重点艺术发展项目,对繁荣曲艺文化事业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和推进要求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建立健全文艺创作扶持激励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长治市文化创作和文化人才扶持奖励办法》《长治市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及长治市扶持文艺创作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设立长治市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有效激发了广大曲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同时,制定出台曲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曲艺保护开发传承机制,市区县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濒临失传的曲种进行扶持保护,延续曲艺血脉。对全市30多个地方曲种,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全部拍摄了完整的音像资料,编写详实的文字档案,建立了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的地方曲种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长治曲艺丛书》《长治曲艺概述》《长治曲艺音乐》《长治曲艺传统书目与获奖作品选》《长治曲艺报刊文章集》《长治曲艺画册》等地方曲艺文献,建立长治曲艺博物馆,对各类曲种资源进行完整留存和保护。还积极申报潞安大鼓、襄垣鼓书、沁州三弦书、长子鼓书等4项地方特色曲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8项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15项入选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使大批传统曲艺项目得以沿袭与传播。还依托周末大剧院、惠民曲目展演、文艺下乡、传统节事表演等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曲艺知识。长治还多次邀请全国曲艺名家莅临指导,中国曲协的刘兰芳、姜昆、董耀鹏、冯巩、刁惠香、曲华江、黄群,相声名家李金斗、李立山、高洪顺、赵福玉,海政文工团山东快书名家高洪胜,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副会长李鸿民先生,鼓曲名家种玉杰、籍微,苏州评弹名家盛小云,山西省原曲协主席苏友谊、中国曲协第七届副主席、原山西省曲协主席马小平等众多曲艺名家都对长治曲艺倾注了关爱,对长治曲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对于曲艺品牌来说,作品无疑是根基和核心。长治市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繁荣创作,以曲为媒扩大影响,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全市曲艺创作更加充满活力,曲艺精品不断涌现,曲艺文化全面繁荣。以建设高素质的曲艺创作和表演队伍为目标,做大做强市、县两级曲协和其他民间曲艺组织,建立了以专业演出团体为主体、民间团体演出和个人演出为辅助、培养后备人才为重点的队伍建设机制。目前,全市曲艺家协会共有300余名会员,其中,中国曲协会员55名,各县区都成立了曲协组织,全市拥有职业性演出鼓书艺人3000余人,各类曲艺演出队伍200余支。众多的曲艺工作者、曲艺爱好者和演出团队常年活跃在村头街尾,为传承民间传统艺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力挖掘、培养、选树地方曲种非遗保护传承人,造就出一大批德艺双馨,能够真正带徒传艺的民间曲艺家。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曲艺曲种传承人4人、省级曲艺曲种传承人16人、市级曲艺曲种传承人41人,形成了稳定的曲艺传承队伍,实现了曲艺事业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近年来,全市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艺术至上、内容为王、推陈出新、勇攀高峰,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体现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长治风格和上党气派的曲艺精品力作,赢得了一项项殊荣,荣获包括中国曲艺“牡丹奖”创作奖、表演奖、节目奖在内的30多个国家级奖项,彰显了长治市曲艺创作的强大实力,谱写出曲唱时代新篇章。其中,暴玉喜入选全国首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十大领军人物,其创作的长子鼓书《腊月天儿》《山西面食》、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长子鼓书《闹红火》连续四届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今年8月,在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中,长子鼓书《闹红火》《诚信爹娘》《伴侣》《一张画像两代情》、潞安大鼓《小毛驴》《一杆秤》《等你一生》《再唱赵树理》、襄垣鼓书《光蛋孩与张爱爱》等9个节目正式入围参赛,6项获牡丹奖提名。长子鼓书《闹红火》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潞安大鼓《割肉还娘》、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在法国巴黎中国曲艺节上引起强烈反响,实现了长治曲艺首次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