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曲艺 >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2021-10-11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伟建

当前文艺界掀起行风建设和网络文明的大讨论,就此我谈几点看法。

首先,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有正事、有信仰,没正事一定会走歪路。作为演员,我心目中的正事就是把演出演好、把创作做好。1995年,我26岁时,就面临着是继续演出还是处理父亲丧事的重大人生选择。当时“戏比天大”几个字一直萦绕在脑海中,我下意识地选择了回到剧场继续演出,上台前眼泪还不断往下流。那时能够义无反顾地上台,源自文艺界前辈的熏陶和父亲对我的教育与期待,承诺观众的演出就必须兑现,不能因为私事而放弃信誉。“戏比天大”是根植心底的信念。

有正事还包括积极进行创作。近两年,在北京市文联的指导下,我们多次在回天地区进行蹲点式采风,采风期间,我的心能够沉下来,时刻关注回天地区的点滴变化,只要我捕捉到有价值的素材,就会去证实、了解、深入到现场采访。采风创作是演员的必修课,要时刻伸出探寻生活的触角,捕捉精彩瞬间,讲好中国故事。

第二,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有胸怀。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悉观众的赞许和批评之声,对于那些尖锐的批评,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对待?作为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演员,言行举止会备受关注,甚至会有人效仿,因此文艺工作者要具备宽广的胸怀,要能容天下之事,不为风吹草动所动摇,在网络世界中做到不迷失、不动怒、不过激、不盲从,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坚守自己的人格。

第三,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有底线。因为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站在舞台上应该是积极、阳光、向上的,要给社会希望、给年轻人希望。文艺工作者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对于什么不该做、不该说,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控制和把握住底线,只有这样才能用优秀的作品引导人、鼓舞人。

最后再谈谈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感受,前几天很多回天地区的百姓听说北京曲协近期要演回天题材的新作品,纷纷在微信里问我,是演相声剧《依然美丽》还是又创作出了新鼓曲、新快板?这样的良性互动说明,通过长期的蹲点采风,回天地区的老百姓已经跟我们成为了一家人,他们对北京曲协的工作、对我们的创作很了解,且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同时希望我们用更新、更好的内容,表达回天地区百姓的心声,将反映百姓生活冷暖的作品尽早搬上舞台。

前段时间我去回天地区采访,又有新的体会,每次跟老百姓聊天、体验生活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发现这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起初,在北京市文联指导下,三年回天计划是我们的命题作文,但长时间下来,我发现回天地区是个大宝库,什么创作类型都能在这里找到灵感和启发。回天地区是很有特色的——城乡接合部意味着既有农村、农民、农业三农内容,又可以反映城镇化改造进程中人们心灵的变化,越是“深扎”故事越丰富,可创作的角度也特别多。所以我们也在考虑尝试新的表演样式——相声电影,想创作相声电影《和为贵》为明年党的二十大献礼。

另外,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需要不断跟上时代步伐,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让老百姓感受到文艺工作者在为时代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系北京曲协主席。本文根据作者在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摘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