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曲艺 > 资讯 >

牡丹花开醉上党 曲苑美誉扬四方——首个“中国曲艺名城”花落长治

2015-08-28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李家鸣

转轴拨弦唱大鼓 最是上党笑声多

诞生于1500年前的艺术形式,以创新的方式在这块土地上流传至今,蓬勃向上。从今年5月7日起,通过对当地曲艺传习基地、演出场馆、曲艺广场街道的实地走访以及成果参观、保护发扬等诸多考察,如今,《中国曲艺名城评定命名和管理服务办法》实施以来的首个荣誉花落上党。8月27日,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长治市全国首个“中国曲艺名城”。

长治市曲艺历史悠久,孕育于两晋,是中国曲艺特别是北方鼓曲艺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现分布和流行于长治市辖区内的曲种有30多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8项、市级1项、县级29项。目前,长治市13个区县市全部成立了曲协组织,全市职业鼓书艺人2000余位,各类曲艺演出队伍200余支。

在具有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上,长治市立足培养人才、打造精品,着力在延续曲艺人才、打造曲艺精品、推动曲艺发展上狠下功夫,重视地方曲种的挖掘整理、音响资料留存、文献编辑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等工作,大力扶持选树地方曲种保护传承人、民间艺术家,形成稳定的曲艺传承队伍。

特别是自1990年起,长治先后承办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部六省曲艺大赛、送欢笑到基层、中国曲艺之乡创建20周年等曲艺赛事及活动十余次,充分展示了长治曲艺优秀成果和独特魅力。

中国曲艺家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长治市以此为新的起点,为推动曲艺艺术和曲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牡丹花开醉上党 曲苑美誉扬四方——来自全国首个“中国曲艺名城”长治市的报告

8月27日,中国曲艺家协会在长治正式宣布:长治市荣膺全国首家“中国曲艺名城”称号。由此,长治市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中国曲艺名城”是一个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曲艺资源的标志品牌,在曲艺领域具有典型和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这一荣誉的取得,是长治市继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获得的又一块金字招牌,将极大地提升长治市的文化内涵和外在形象,对推进我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曲艺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曲艺的百花园中,长治曲艺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盛开在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的季节里……

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翻开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徜徉于那残垣犹存的历史遗迹,我们中华民族最光彩和伟大的一页,就书写在长治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长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神话传说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圣贤豪杰敢于向自然挑战的勇气和善于改造山河的智慧光芒。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先辈们在创造灿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文明。这些理所当然地成为上党文化艺术中人文内涵最为丰厚的内容,成为历代人们精神寄托的载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虽然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屡遭战祸天灾,满目疮痍,但受中原历史文化的熏陶,北方民族文化的浸染,从而,为自己的民间说唱艺术发展奠定了有利的条件,自古堪称“曲艺之乡”。

长治曲艺的说唱艺术源流情况多记载于民间口碑。据传,宋时的上党已有说唱艺人出现。现在,流传于这一地区的民间说唱曲种如各种鼓书、琴书、三弦书、道情、评说、钢板书等,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都是上党地域文化血脉的传承。

“地域文化的书写,大多都有一方水土作为创作资源和文化支撑,其特色与气质,是独特的东西,是寻常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并且是可以真切感受的,于表象存在,于深层抽象”。曲艺,是一门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传统艺术,具有“涵容万象,吐纳万端”特点,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岁月留痕、民风民俗,信手拈来,活灵活现地表演。曲艺艺术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捷便活泼,形式多样,千百年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长治曲艺孕育于两晋,产生于盛唐,成熟于明清。从“梨园始祖”唐明皇李隆基在潞州初创“梨园教坊”始,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繁衍至今,生生不息。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赵树理,就是从长治走向全国的。长治曲种丰富,地方特色浓郁鲜明。长治曲艺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在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演变后,形成了潞安大鼓、襄垣鼓书、长子鼓书、武乡琴书、沁州三弦书、屯长道情、民间快板、顺口溜、三句半等30多个民间曲艺曲种,共同组成了根脉发达,枝繁叶茂的上党曲艺百花园。这些曲种遍布全市13个县市区,深深扎根群众土壤,广泛渗透日常生活,无论是在体裁形式上,还是在题材内容上,都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承载着上党人民的文化情感,在老百姓中广泛传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

独特的艺术 丰硕的成果

长治集中了八百里太行的雄奇险峻、磅礴壮美,莽莽太岳的逶迤绵亘、幽深隽秀。峰峦叠嶂,千山万壑,林木繁茂,郁郁苍苍。如果说,大山是撑起生命脊梁的伟岸之父,那么,河流便是哺育生命血肉的柔情之母。流淌在太行、太岳大山之中的沁河、漳河,源远流长,风光旖旎,缓流急湍。绛水、黎水、淘水、蓝水、潞水、涅水、清流水、桃花水、铜鞮水……恰如殷殷血脉、津津乳液,滋润着上党大地,哺育着上党儿女。

曲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群众性。长治曲艺人扎根于上党,心爱着土地上滋生的养分,逐渐长成生存之林,发展之基,丰硕之果。

长治人爱听书早已成为一种风俗,每逢节日、古庙会、开业和纪念庆典,曲艺演出必不可少,就连家中的红白大事、盖房合垄口、生日满月开锁子,也要把曲艺队请来,说唱上三天两夜。人们在尽情享受曲艺魅力的同时,也图个吉利,图个热闹。

截至目前,长治市各县市区,县县有地方曲种、乡乡有曲艺活动,活跃的曲艺演出团体遍布城乡各地。长治县智燕说唱艺术团、襄垣县张俊华说唱艺术团、长子县引红曲艺团、武乡县曲艺队、沁县盲人曲艺团等曲艺团体,他们的演出活动范围也扩展到长治周边20多个县区,甚至在河北、河南、陕西等邻省也有潞安大鼓、长子鼓书的演出市场,深受群众的喜爱。潞安大鼓、襄垣鼓书、长子鼓书、沁州三弦书、武乡琴书、屯留道情等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长治的一个个文化品牌。

如今,长治曲艺经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不论在创作、唱腔、伴奏、表演、服装乃至表演场地上,都有了质的飞越,长治曲艺在全国影响越来越大。长治市先后承办了国家级赛事五次。“文革”后首次举办的全国曲艺大赛,就是1990年3月由中国曲协、中央电视台、长治市委、市政府联袂举办的“长治杯”全国曲艺大赛。随之,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陆续花落长治。从2000年开始至今,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共举办了八届,长治就承办了三届。2012年长治举办了第五届中国中部六省曲艺大赛。

这些国家级赛事的举办,不仅促进了长治曲艺事业的日臻完善和繁荣,也为长治成功申创“中国曲艺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些国家级大型赛事上,长治曲艺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86年,全国曲艺大赛汇演,潞安大鼓《醋为媒》获音乐设计、表演、创作三个二等奖,音乐伴奏一等奖;1989年,潞安大鼓《九月九》获全国一等奖;2004年,潞安大鼓《不了情在歌声里》,继在第十三届曲艺“群星奖”山西选拔赛区获金奖后,又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荣获银奖;2007年,沁州鼓曲《张果老游西山》《和谐沁州处处春》分别参加中国曲协主办的“马街书会鼓曲唱曲比赛”和“第二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均荣获二等奖;2008年,潞安大鼓《好大一个博物馆》《依依发廊情》《古城赋》,襄垣鼓书《水》参加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主演贾庆燕、王海燕、宋丽丽分获长治赛区表演提名奖和新人提名奖,襄垣鼓书《水》获牡丹奖节目奖。2010年,重新改编的《新编珍珠倒卷帘》不但代表山西省走进北京,在民族文化宫喜获满堂彩,还在第三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中荣获特等奖;2010年,在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上,王海燕表演的潞安大鼓《割肉还娘》获得“牡丹奖”表演奖。2010年11月,潞安鼓书《好婆婆黄代小》代表长治参加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启动仪式的演出活动。2012年中国中部六省曲艺大赛,潞安鼓书《好婆婆黄代小》、襄垣鼓书《还钱》、潞安大鼓《哦、砂锅》、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沁州三弦书《柳树湾的婚事》、潞安大鼓《生命誓言》六个节目获一等奖。2013年,潞安大鼓《好婆婆》、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第十六届曲艺类“群星奖”。

2014年7月31日至8月2日,在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长子鼓书《腊月天儿》获得“牡丹奖”创作奖,潞安大鼓《奇巧》《中国梦》,沁州三弦书《笑声飞出刘家坪》获节目提名奖,襄垣鼓书《果蔬理事会》获创作提名奖,常惠斌、刘引红获表演提名奖、刘新丽获新人提名奖。

城市的名片 亮丽的风景

文化是时代的旗帜,曲艺是城市的名片,如今长治曲艺成为长治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把文化强市、建设“宜学长治”作为市委“五五战略”的重要内容,以打造“中国曲艺名城”为契机,依托丰富曲艺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曲艺事业繁荣发展,全面提升全市的文化水准、文明水平和城市形象。2014年2月,长治市就向中国曲协递交了创建“中国曲艺名城”的申请。这是全国首家提请的城市。创建“中国曲艺名城”长治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作为地方曲艺发展繁荣的最高荣誉“中国曲艺之乡”评选,从1994年开始以来全国共有47家获此殊荣,山西省入团的两家全部来自长治。一个城市先后有两个县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为了成功打造“中国曲艺名城”,长治确定了“繁荣上党曲艺、延续上党文脉、打造曲艺名城、提升长治形象”的创建思路,认真对照申创标准要求,扎实推进曲艺的传承保护、人才培养、精品创作、文化交流等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长治市曲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统筹谋划,推进全市文化发展大局。长治市委、市政府将创建“中国曲艺名城”纳入全面落实“六大发展”、务实推进“五五战略”的重要内容,高点谋划、整体布局、精心实施。一是纳入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整体规划。将发展地方曲艺作为《长治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实施内容,将民间非遗曲种列入全市重点艺术发展项目,对繁荣曲艺文化事业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和推进要求作出具体安排部署。二是建立健全文艺创作扶持激励机制。先后制定出台《长治市文化创作和文化人才扶持奖励办法》《长治市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及长治市扶持文艺创作专项资金使用办法》《长治市1994年-1996年文艺创作规划》,设立长治市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有效激发了广大曲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三是制定出台曲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间各类曲艺曲种,在组织、财力、物力上,都采取了倾斜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了曲艺保护开发传承机制,由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濒临失传的曲种进行扶持保护。四是加强曲艺名城创建组织领导。市委召开常委会,对创建“中国曲艺名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市政府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创建工作,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为全面扎实深入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强基固本,激发曲艺发展内在动力。长治曲艺是长治本土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别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珍品。在创建工作中,着力在延续曲艺血脉、培养曲艺人才、推动曲艺传承上狠下功夫。一是延续曲艺血脉。对境内30多个地方曲种,按照开发、保护、研究、展示的总要求,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全部拍摄了完整的音像资料,编写详实的文字档案,建立了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的地方曲种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长治曲艺丛书》《长治曲艺概述》《长治曲艺音乐》《长治曲艺传统书目与获奖作品选》《长治曲艺报刊文章集》《长治曲艺画册》等地方曲艺文献,建立长治曲艺博物馆,对各类曲种资源进行完整留存和保护。同时,提升保护水平,积极申报潞安大鼓、襄垣鼓书、沁州三弦书、长子鼓书等4项地方特色曲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8项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15项入选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对黎城鼓儿书、屯留道情、西火干板书、长子钢板书等一批濒临失传的县域小曲种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老艺人进行认真探讨,反复推敲,悉心把脉,破解生存发展和繁荣路径,使大批传统曲艺项目得以沿袭与传播。二是培养曲艺人才。大力挖掘、培养、选树地方曲种非遗保护传承人,造就出一大批德艺双馨,能够真正带徒传艺的民间曲艺家。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曲艺曲种传承人4人、省级曲艺曲种传承人16人、市级曲艺曲种传承人41人,形成了稳定的曲艺传承队伍,实现了曲艺事业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大力实施曲艺人才培养工程,通过举办各类曲艺大赛,推新人,出新作,为曲艺人才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平台,形成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局面。三是推进曲艺传承。依托周末大剧院、惠民曲目展演、文艺下乡、传统节事表演等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曲艺知识,发现培养草根人才,积极打造群众曲艺传播的阵地平台,精心组织曲艺艺术“进校园”“进课堂”,让年青一代了解长治市的曲艺文化生态和艺术形式。对濒临失传的曲种,艺人面对面教学演示,辅导员专门编写教材,利用业余时间开设曲艺讲堂,让学生受到曲艺传统的熏陶。

(三)开拓创新,积淀曲艺繁荣发展良性土壤。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繁荣创作,以曲为媒扩大影响,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全市曲艺创作更加充满活力,曲艺精品不断涌现,曲艺文化全面繁荣。曲艺队伍不断壮大。以建设高素质的曲艺创作和表演队伍为目标,做大做强市、县两级曲协和其他民间曲艺组织,建立了以专业演出团体为主体、民间团体演出和个人演出为辅助、培养后备人才为重点的队伍建设机制。截至目前,全市曲艺家协会共有236名会员,其中中国曲协会员15名,各县市区都成立了曲协组织,全市拥有职业性演出鼓书艺人2000余人,各类曲艺演出队伍200余支。众多的曲艺工作者、曲艺爱好者和演出团队常年活跃在村头街尾,为传承民间传统艺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曲艺创作更加繁荣。近年来,全市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艺术至上、内容为王、推陈出新、勇攀高峰,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体现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长治风格和上党气派的曲艺精品力作,赢得了一项项殊荣,荣获包括中国曲艺“牡丹奖”创作奖、表演奖、节目奖在内的30多个国家级奖项,彰显了长治市曲艺创作的强大实力。坚持把曲艺文化与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紧密结合,创作了戏曲《段爱平》《申纪兰》,曲艺影视作品潞安大鼓《秋兰探夫》,长子鼓书《家有廉妻》《中国梦》,武乡琴书《白安排》,襄垣鼓书《最美的诉说》,沁州三弦书《笑声飞出刘家坪》等一批优秀曲艺节目在电视台等媒体集中展播。

多年来,长治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外曲艺交流,学习借鉴曲艺技法,不断提高曲艺水准。自2010年以来,先后通过央视《中国好人·长治篇》栏目、《曲苑杂坛》栏目、巴黎中国曲艺节北方曲艺专场、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我们的价值观——曲艺走基层全国百场巡演”活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晋情快乐——山西曲艺专场”曲艺展演季及天津“和平杯”曲艺大赛、“天桥杯”北方鼓曲曲艺专场等平台,充分展示了长治一大批具有地方浓郁特色,深受人民喜爱的精品力作。特别是潞安大鼓《割肉还娘》、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在法国巴黎中国曲艺节上引起强烈反响,实现长治曲艺首次走出国门。

时代的召唤精英的引领

长治曲艺厚积薄发,伟大时代尽情召唤。长治曲艺的发展见证了时代的浓烈,如果没有伟大的时代,很难形成浓厚的氛围。时代赋予作家的创作灵感,时代赋予曲艺鲜活的生命。时代让曲艺这支艺术奇葩在太行山活力四射,光彩夺目。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时代,发展壮大了一批作家队伍,涌现出昂扬向上的艺术精品,受到社会的关注。

多年来,莅临长治指导工作的不仅有中国曲协的刘兰芳、姜昆、董耀鹏、刁惠香、黄群等领导,还有战友文工团相声名家李立山、高洪顺、赵福玉,海政文工团山东快书名家高洪胜,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副会长李鸿民先生,鼓曲名家种玉杰、籍微,山西省原曲协主席苏友谊、现任中国曲协副主席、山西省曲协主席马小平、副主席张月军、秘书长温华等。众多曲艺名家都对长治曲艺倾注了关爱,对长治曲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的到来,让长治曲艺的发展登上了新的高度,紧紧融入到全国曲艺发展的行列。

2015年5月7日、8日两天时间里,中国曲艺名城考察组一行先后深入素有“中国曲艺之乡”之称的沁县和长治县,实地了解两县曲艺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的丰硕成果。在城区烨飞轩相声表演会馆,考察组观看了长治市本土演员编排的相声,并来到长治市曲艺家协会,详细了解长治市曲艺发展情况。考察组还观看了长治市申报“中国曲艺名城”的专场汇报演出,潞安大鼓、长子鼓书、武乡琴书、襄垣鼓书、沁县三弦书等精彩的曲艺表演赢得考察组高度评价。专家评审组盛赞长治曲艺成果,认为长治曲艺有历史厚度、有生活温度、有时代高度,对长治市曲艺发展给予了称赞和好评。申报“中国曲艺名城”对于改善城市精神面貌、提升文化创作力、增强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发展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长治市作为全国第一家接受评审的城市,能成为叫得响、信得过、过得硬的“中国曲艺名城”,推动全国曲艺工作的开展。鼓曲悠悠乡风浓郁遍四野,檀板声声曲韵酣畅醉八方。背靠“乡土”“乡景”,面对“乡亲”“乡里”,演出“乡音”“乡情”,弘扬“乡韵”“乡味”。今天,长治曲艺蓬勃发展,文化脉络得以传承,艺术品位得以提高,艺术底蕴得以挖掘,呈现出曲艺创作充满活力、曲艺人才结构优化、曲艺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浓烈氛围。

上党自古天下脊,长治曲苑醉芳菲。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家,伟大的人民期盼伟大的文艺作品。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精神的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代的长治曲艺人一定会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春风化雨总有时,脚踏实地待芳菲。走过的都是风景,经历的都是财富。目睹长治曲艺的发展变化,我们心潮起伏、热血沸腾。长治曲艺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老祖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给予我们的恩赐。

牡丹馨香醉上党,曲苑独秀天下闻。葱郁苍莽的太行山环抱着上党古城走过了千年的沧海桑田,缠绵多情的漳河水陪伴着上党儿女演绎着数不尽的风土人情。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曲艺之花焕发出神韵风采,让上党这座古城活力四射、馨香无比;让长治曲艺这朵鲜艳的艺术之花,永不凋谢;让长治“中国曲艺名城”的文化品牌在中华大地上芳香遍野、美名远扬!

入选“非遗”代表曲种

■国家级

潞安大鼓襄垣鼓书三弦书(沁州三弦书)长子鼓书

■省 级

潞安大鼓襄垣鼓书晋东南说唱道情

沁州三弦书武乡琴书长子鼓书

屯长道情长子钢板书

■市 级

潞安大鼓襄垣鼓书晋东南说唱道情

沁州三弦书(沁县)沁县大鼓三曲

武乡琴书长子鼓书沁源说嘴屯长道情

李村干板秧歌沁州三弦书(沁源县)

麟绛鼓书(屯留鼓曲)

壶关鼓书长子钢板书长子鼓儿词

承办全国曲艺大赛及获奖情况

承办首届“‘长治杯’全国曲艺大赛”

一等奖:

潞安大鼓《柳二狗与小广州》

潞安大鼓《九月九》

三等奖:

潞曲弹唱《上党好风光》

沁县老州调《瓜皮》

上党落子书《买馄饨》

承办“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曲艺大赛北方鼓曲赛区

节目奖:

襄垣鼓书《水》

节目提名奖:

潞安大鼓《古城赋》

武乡琴书《一碗榆钱》

表演提名奖:

贾庆燕、宋丽丽、申虎威

新人提名奖:

王海燕

承办“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长治赛区)

表演奖:王海燕

节目提名奖:

潞安大鼓《相媳妇》

长子鼓书《一张火车票》

武乡琴书《杏花开了》

表演提名奖:

王贝贝、申虎威、宋丽丽

承办“第五届中国中部六省曲艺大赛”

一等奖:

沁州三弦书《柳树湾的婚事》

潞安大鼓《生命誓言》

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

潞安大鼓《哦,砂锅》

潞安鼓书《好婆婆黄代小》

襄垣鼓书《还钱》

二等奖:

武乡琴书《李改花送子参军》

承办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全国曲艺大赛(北方片)

创作奖:

暴玉喜创作的长子鼓书《腊月天儿》

节目提名奖:

潞安大鼓《奇巧》

潞安大鼓《中国梦》

沁州三弦书《笑声飞出刘家坪》

创作提名奖:

韩宏喜创作的襄垣鼓书《果蔬理事会》

表演提名奖:常惠斌、刘引红

新人提名奖:刘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