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曲艺 > 资讯 >

关于建设中国曲艺学学科体系的构想

2016-05-13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董耀鹏
配图

新的时代,新的需求,呼唤新的曲艺人才,更呼唤新的曲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国曲艺学学科体系,是中国曲艺学最为紧迫但又必须着力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关乎学科建设的全局和未来。

曲艺是中华民族一切说唱艺术的总称,具有2000多年历史,现存400多个曲种,源远流长,色彩斑斓,底蕴深厚。长期以来,作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和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曲艺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温润着普通百姓的心灵,传递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就有三部是在民间说书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四大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格萨尔王》 《玛纳斯》 《亚鲁王》就是靠民间说唱流传至今。然而,这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作用的独特艺术,却没能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搭上现代高等教育快车,在专业招生目录和学科建设目录上存在双重缺失,以致传承发展面临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创作水平较低、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滞后、人去艺亡等难以突破的困境,从深层次上严重制约着曲艺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曲艺学科建设来龙去脉、理论积淀、实践探索的初步梳理,以求提出适合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曲艺艺术发展规律的中国曲艺学学科体系的构想。

一、建设中国曲艺学是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共同诉求

曲艺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1949年7月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得到确认的。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的六十年代开始,一大批有识之士已经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推动曲艺学校教育和曲艺学科的设立。

我们党杰出的领导人陈云同志十分重视曲艺教育和科研工作。在他的有力推动下, 1962年成立了苏州评弹学校; 1986年又在天津成立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陈云同志亲自为两校题写校名; 198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成立。“两校一所”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曲艺学校教育和曲艺学术研究的开展。

知名曲艺家们从自身舞台实践出发,深感学术理论之重要。相声大师侯宝林1979年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曲艺研究工作,奔走呼号建立专门培养曲艺人才的高等学府。他先后被北京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大学等诸多高等院校聘为兼职教授,并与北京大学教授汪景寿、南开大学教授薛宝琨、山东大学教授李万鹏合著《曲艺概论》等学术理论成果,为推进曲艺学科建设迈出坚实一步。他在逝世前曾痛哭此生还有未尽之事:“我在这个大学授课,在那个大学讲学,就是没有在中华曲艺学院当过教师。 ”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在生前最后的日子对相声的传承发展问题念念不忘: “目前相声教育存在着‘空当’ ,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师资、教材都是空白。 ”他认为最好是能够由经验丰富的演员,认真总结升华演出经验,形成科学的教材。中国曲协原主席、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在病榻上留下遗言:“希望曲艺后继有人。 ”四川谐剧创立者王永梭在临终前呼吁:“期待曲艺界早日能有一支理论研究队伍。 ”今天,回想起这些肺腑言语,仍在重重地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人痛彻心扉、不能自已。

曲艺理论学者和民俗学者更是对中国曲艺学科直接作出了理论探讨。1984年8月22日,中国曲协召开曲艺评论工作座谈会,民俗学者任骋在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案头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曲艺学的设想。1986年,河南成立了曲艺学研究会并举办首届学术讨论会,第一次提出“曲艺学”的学科建设问题。1987年4月16日至22日,中国曲协在洛阳召开全国曲艺理论座谈会,与会专家就曲艺本质特征和曲艺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一批至今仍有学术参考价值的开创性认识成果。同年,任骋、民俗学者张紫晨分别在《曲艺艺术论丛》(1987年第6、 7辑)发表了《关于“曲艺学”的思考——致友人的一封信》 《关于建立“曲艺学”的信——复任骋同志》 ,文章系统地论述了曲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等学术学理问题。200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成立20周年暨曲艺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上又推出了一大批富有思想性的理论成果。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探索,曲艺学这一概念已经被学界和业界普遍认可,建设曲艺学科成为广泛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呼吁加快曲艺学学科建设的步伐。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指出,重新认识和摆正曲艺学在艺术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从而认清曲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当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是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时代担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袁阔成大师突然离世后,更加深感评书传承人培养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强烈表示应该把评书传承纳入到人才培养规模更大的学校教育。在2015年首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论坛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部分成员以及来自全国开设曲艺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数十名专家学者集体发出了《建设曲艺学科加快培养曲艺人才》的倡议,并成立“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联盟” ,决定每年举办一次论坛或峰会,共同促进曲艺高等教育教学。

目前,全国已有中国曲艺之乡51个,中国曲艺名城1个,国有曲艺院团70家,民营曲艺院团3000家,曲艺小剧场500家,曲艺家个人工作室200家,中国曲协团体会员35个,中国曲协个人会员6000名,全国曲艺从业人员达30万人,具有本科学历和高等教育背景的曲艺工作者日趋增多,还有一批硕士、博士乐此不疲地从事曲艺的研究、创作、表演、评论、交流、传播。另外,根据中国曲协2015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收回的1000余份问卷调查显示, 96 %的一线曲艺从业者认为当前亟须建立中国曲艺学学科。其中, 84 %的人表示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进修曲艺学本科学历或研究生学历。

由此看出,建立中国曲艺学学科是文化界、学术界、教育界、曲艺界的共同心声,是几代曲艺人特别是老一代曲艺家梦寐以求的夙愿,更是当代曲艺工作者真挚迫切的呼声。

二、建设中国曲艺学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指出,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曲艺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和社会科学的领域,随着岁月的洗礼,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表演审美理论。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艺术学科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不断加大扶持和资助的力度,一些专司曲艺研究教学教育的单位和专家学者经过扎实努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如姜昆、戴宏森主编的《中国曲艺概论》 ,姜昆、倪钟之主编的《中国曲艺通史》 ,于林青的《曲艺音乐写作探要》 ,王兆一的《二人转艺术论》 ,吴宗锡的《弦内弦外——吴宗锡评弹艺文选》等等,这些成果为曲艺学科建设进一步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

2015年是一个值得曲艺教育理论界和广大曲艺工作者铭记的特殊而重要的年份。2015年初,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群团工作研究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这为曲艺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同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艺术院校调研和座谈时

强调,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好“特色牌” 。应当说,曲艺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在艺术学科专业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中国曲协作为国家层面的一级群团组织,理所应当担负起推动建立中国曲艺学科的时代使命,这也正是实现其职责使命担当的重要途径。同年10月,中央印发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强调:“加强和改进专业艺术教育工作,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这也为曲艺教育增添了动力,指明了路径。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要求:“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同样也为开展曲艺高等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舞台。

近年来,曲艺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提出议案提案,呼吁重视曲艺高等教育。2015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专门撰写提案,认为“应该在艺术学门类下设立‘中国曲艺学’一级学科,在部分高等院校试点,并逐步开展曲艺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用两条腿走路,开拓出曲艺传承与创新的康庄大道” 。2016年3月,姜昆再次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联合徐沛东、阎维文、吴长江、赵宝刚、巩汉林、冯双白、黄宏、言恭达、尹力、谭利华、魏积安等20名艺术家共同发出“曲艺亟待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提案。姜昆的提案得到教育部积极回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全国文艺界的唯一联合组织和作为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新职能的重要人民团体,中国文联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和群团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战略高度和全局出发,2016年1月在其召开的中国文联九届八次全委会上第一次鲜明提出:“协同促进曲艺、杂技等艺术门类学科建设,推动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建立规范系统的教学体系。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认为,以上所述,均是我们建设中国曲艺学必须紧紧抓住并且能够大有作为的重大黄金战略机遇。

三、高等教育教学实践奠定了曲艺学科建设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教育工作者与曲艺工作者深感曲艺高等教育的重要、迫切和不足,从共同的实际需要出发,相继携起手来,积极在不同类型的一些高等院校开设曲艺专业,进行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而又生动的一线教育经验。

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与苏州评弹学校先后升格,探索培养曲艺大专毕业生。中国曲协副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领衔在中央戏剧学院创设了相声大专班,后来又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开设了相声本科班,培养了贾玲等一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青年曲艺人才。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从2004年开始招收曲艺本科生,首开曲艺本科教育之先河,教学成果显著,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北京城市学院从2015年开始招收曲艺与社会文化类本科生,辽宁大学、内蒙古大学、聊城大学、平顶山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考虑当地艺术资源和社会需求,纷纷开展具有本地曲艺特色的本科教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从2002年起培养硕士, 2009年始培养博士,至今已培养多届曲艺方向的硕博研究生。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8所高等院校开展曲艺本科教育, 8所高职院校开展曲艺大专教育, 16所中专学校培养曲艺创作表演专门人才,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2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设了曲艺鉴赏相关课程或开展曲艺研究。概括起来,这些高等院校在开展曲艺教学实践方面具备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聘请知名曲艺家担任客座教授,例如辽宁科技大学聘任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贵田,北京城市学院聘任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等,充实壮大教学一线力量;二是编写教学讲义大纲案例和辅助教材,例如北京城市学院编撰了《相声学习材料选编》 《演员语言训练手册》等内部教学参考书,摸索教学方法、特点和规律;三是十分重视曲艺的表演特色和舞台实践,从经典作品讲起,并结合自己的从艺经验和心得体会进行赏析。可喜可贺的是, 2016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其印发的《关于公布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中,辽宁科技大学由田连元、田洁、周壮、裴冠红主讲的《中国评书艺术》赫然在目,讲课次数10次,为最高。这些教学探索和教育方法弥足珍贵,夯实了曲艺学科建设的课堂实践基础。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曲艺教材的组织编写工作进入了快轨。中国曲协与辽宁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发编写出版一套适合高等教育要求的曲艺本科教材,包括《中国曲艺艺术概论》 《中国曲艺发展简史》《全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 《评书表演艺术》 《相声表演艺术》 《快板表演艺术》 《山东快书表演艺术》 《苏州评弹表演艺术》 《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 《中华曲艺书目内容概览》 《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 11本教材,力争到2017年完成,分四批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长远的战略工程,也是一项敢为人先、异常艰苦的创新工程。

四、中国曲艺学拥有丰富的学科体系架构

曲艺本身的悠久历史、丰富曲种、繁杂构成决定了中国曲艺学作为研究曲艺艺术的科学必然拥有一个丰富的学科体系,也决定了中国曲艺学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对象众多。中国曲艺学不是一个单一要素构成的学科,而是一个有着众多分支学科的复杂而又庞大的学科体系。这一体系可以分为6个分支学科:

1 .曲艺学

这里的曲艺学是狭义的曲艺学,也可称为曲艺论,对曲艺艺术现象、本质和规律等进行系统研究,是运用各种科学的观念、方法和工具研究曲艺艺术及文化现象的集合。其研究不但关注曲艺艺术自身的形式特征,还关注形成这一形式特征的社会、自然和人文的因素。它是中国曲艺学的核心部分、主导部分。

2 .曲艺史

曲艺的本质和规律就蕴藏在曲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之中。如果对曲艺作历史的观察和纵向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曲艺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形态,也不存在僵死的界定和框架,曲艺不是静止不变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认识曲艺、研究曲艺,因此曲艺史主要研究曲艺的总体发展脉络和历史发展规律,如曲艺的起源、形成、演变、未来前景与走向。

3 .曲艺文学与创作

曲艺文学与创作是文学创作的一种体裁形式,曲艺创作本身有“一度创作”与“二度或多度创作”之分,前者体现文学性,后者体现表演性。该专业以研究曲艺文本“一度创作”为核心,对曲艺创作这一对象进行探索,立足于曲艺自身的特征与规律,运用科学的创作观念方法技术体现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力、艺术素养、审美内涵以及人文关怀,其直接成果是产生具有独特形式和健康思想内容的曲艺作品。

4 .曲艺音乐

在通常的民族音乐五大类划分中,曲艺音乐(民间说唱音乐)被划分为单独一类,作为曲艺与音乐的交叉学科而存在。曲艺音乐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并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的音乐特征,其音乐由唱腔和伴奏两部分组成,曲牌体、板腔体为其音乐的基本形式。由于各个曲种所操持的方言不同,因此曲艺音乐不仅有多种多样的曲调,又各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5 .曲艺表演

曲艺表演是演员用曲艺专业技能与表演风格对曲目文本进行二度或多度创作的舞台活动,是富于高度技巧性与独特风格意识的实践呈现,其直接成果是产生具有艺术美感的艺术作品。这一专业对曲艺表演体系、理论、实践、表演风格与审美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在不同高等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曲种表演方向,如相声表演方向、评书表演方向、二人转表演方向等。

6 .少数民族曲艺

少数民族曲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姿多彩,弥足珍贵。少数民族曲艺因其民族历史和地域演变的特殊性,主要由曲艺艺人的口头“说唱”传承至今,因而较多地保留了原始形态的艺术特征,除却审美上的古朴浑厚外,更具有中华曲艺发展演变的标本价值,被称作是曲艺史研究的“活化石” 。在一些民族特色鲜明的高校,可以开设少数民族曲艺专业,以加强对于少数民族曲艺的研究和探索。在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现实曲种的需要开设不同的研究方向。

五、中国曲艺学进入高等教育具备多样的路径

依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 (下称《管理办法》 )的规定,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 )和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目录中为“专业” )三个层次。一级学科目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同教育部批准编制,每10年调整一次。二级学科目录由教育部有关职能部门每5年编制一次, 《管理办法》规定,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原则上由学位授予单位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科目录,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授予学士学位和培养本科生的二级学科,即专业,教育部则专门发布了专业目录进行管理。

2011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下称《学科目录》 )中,艺术学成为国家学科层面的第13个学科门类。 《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在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目前设置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其中,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学士学位按《学科目录》的学科门类授予。

2012年,教育部又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下称《本科专业目录》 ) ,在艺术学学科门类的5个专业类下,设置了33个专业,其中包含29个基本专业和4个特设专业。其规定的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根据《管理办法》 《学科目录》 《本科专业目录》以及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下称《管理规定》 )有关要求,参考目前已经在部分大中专院校设置的曲艺专业、曲艺课程设置情况,参照其他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建设经验,特别是在咨询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部分专家的建议后,我们认为,中国曲艺学以学科身份跻身高等教育艺术学门类之列,有以下三条路径可供选择:

路径一:设置中国曲艺学一级学科

力争单独设置中国曲艺学一级学科,使之成为艺术学门类中的第6个一级学科,可以说是中国曲艺学学科建设的最高或终极目标。中国曲艺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可依据分支学科体系,设置曲艺学、曲艺史、曲艺文学与创作、曲艺音乐、曲艺表演、少数民族曲艺等二级学科,从而保证专业选择的多样性,实现专业培养的丰富和全面。

路径二:设置中国曲艺学二级学科

根据当前曲艺学术理论研究现状,在申请一级学科有较大难度的情况下,可以退而选择设置中国曲艺学二级学科,并届时申请将其纳入二级学科目录。比如尝试将原有的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扩充为戏剧、曲艺与影视学,再由一些已经具有曲艺高等教育实践基础的高等院校通过一定程序,在戏剧、曲艺与影视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中国曲艺学二级学科,再待时机成熟努力让其进入二级学科目录,与其他已有二级学科并列。

路径三:申请中国曲艺学特设专业

2012年,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将专业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 。基本专业是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这也是新版《本科专业目录》与前三版《本科专业目录》的最大区别和亮点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设专业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的申报平台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各高等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市场需求设置了一批专业,经过实践检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布点不是那么多。就目前而言,国家对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实行两种管理方式,基本专业每5年调整一次,相对稳定;特设专业属于动态调整,每年都需向社会公布。如果特设专业假以时日发展成熟,就会一跃成为基本专业;如果确属办不下去,供需严重脱节,则将退出特设专业名单。按照这一政策性规定和要求,我们可以联合几家开展曲艺教育比较成熟的高等院校,在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下,共同申报中国曲艺学特设专业。

总结建设中国曲艺学学科体系的三条路径,各有优劣:申请一级学科,对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最为理想,继而构建比较全面、规范、系统的中国曲艺学学科分支框架,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这也将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曲艺人才。但是,从当前艺术学门类现有五个一级学科的设置情况来看,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合并在一个一级学科内,可见教育部对于一级学科的设置数量有着严格限制,而且一级学科每10年调整一次,这无疑增加了申请申报的难度。申请二级学科的难度较申请一级学科难度要小一些,中国曲艺学一旦申请成为二级学科便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依然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申请二级学科同样面临每5年一次的调整周期。申请特设专业每年均可进行调整,就目前来看,这是中国曲艺学进入高等教育最为快捷、通过几率最高的一条现实路径,但是从专业含金量和学科分量、学科地位以及未来的学科发展前途上,显然与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已经进入了具有许多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阶段,正处于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党反复强调,文艺是一门科学,必须运用科学的态度和符合科学的方式,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因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能够给人精神的愉悦、智慧的启迪、美好的享受和情感的寄托、道德的滋润、心灵的慰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的时代,新的需求,呼唤新的曲艺人才,更呼唤新的曲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国曲艺学学科体系,是中国曲艺学最为紧迫但又必须着力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关乎学科建设的全局和未来。希望这些探讨和研究能够为中国曲艺学学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更希望全国曲协组织、曲艺从业者、曲艺教学科研单位以及一切支持关心曲艺事业的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早日迎接中国曲艺学学科进入高等教育体系那一天的到来。

(作者为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