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法国观众真正理解传统曲艺?
2017-08-30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佚名“巴黎中国曲艺节”是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国曲艺家协会于2008年起联手打造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从最初的法国当地华人华商界的各方协助到现如今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独立承办,巴黎曲艺节的观众人数逐年稳步增加,总人数已达近万人次;受众群体呈现出越来越国际化的整体趋势,其文化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辐射范围越来越广,逐渐培养出了一批爱好中国传统曲艺的忠实法国拥趸。巴黎曲艺节每年举办一次,主要以演出、交流讲座、外国人评奖的方式,向法国观众推介中国传统曲艺艺术。至今,曲艺节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大厅、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巴黎十三区区政府节日大厅、法国巴黎皮尔卡丹艺术中心将相声、评书、快板、苏州评弹、绍兴莲花落、四川清音、扬州清曲、云南月琴弹唱、常德丝弦、二人台等来自中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余种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表演形式、近300个传统曲艺演出曲目呈现给海外观众。法国文化部的戏剧总监伍兹先生(Jean—Pierre WURTZ)、著名书画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范曾先生、法国著名笑星罗曼诺夫女士(Anne Roumanoff)、法国著名影星拉芳女士(Bernadette Laffont)等中外嘉宾前来观摩曲艺表演,进行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让法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曲艺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更接近老百姓,生活化、群众化和口语化的特征使其具有能够完整阐述中国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的能力与环境,也使其在传播与接受、理解方面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提高文化影响力、推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而在众多的民间曲艺节目库中又有着大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精神的“中国好故事”,这无疑是讲清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的绝佳途径与契机。
培养出众多“曲艺迷”,曲艺节与法国观众共成长。10年来的每一场曲艺演出都是座无虚席。每一届都会收获新的欢呼与掌声。一位名叫戴梦平的法国男生从小就热爱汉语,自发地学习汉语言文化。他在第七届曲艺节登台献艺,用流利的汉语说了一段相声,讲述中法语言的差异和汉语学习过程中遭遇的尴尬与享受到的快乐。这个段子是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文化活动部负责人吴钢特意为戴梦平量身打造的,语言幽默风趣,包袱接二连三,赢得观众的好评。在随后的第九届曲艺节上,戴梦平携手另一位喜爱汉语言文化的法国姑娘兰亭为大家带来了相声《汉语与方言》,用稍带口音但十分流利的中文逗笑了所有观众。现在身为中法双语导游的戴梦平更是将相声中的说学逗唱技巧融入平时的工作中,在卢浮宫的导览词中加以应用,实现了中西合璧。这些由土生土长的法国人所引领的“中国风”见证了中国曲艺在海外的发展以及曲艺的潜在文化影响力。
构建广阔平台,促进两国民间艺术交流学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曲艺节的演出不仅获得了观众的热爱与欣赏,也获得法国同行的肯定,并且双方在专业上开展了一定的互动沟通,进行借鉴学习,取得不错的效果。法国著名笑星罗曼诺夫女士在观看曲艺节的演出后与姜昆、戴志诚沟通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期望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曲艺的表演形式、演绎内容以及技巧方法,在专业层面上与中国传统曲艺表演者进行切磋学习,这是中法之间民间艺术层面宝贵的深入沟通与交流,对于推动中华曲艺艺术在海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
高效系统的组织,是每一届曲艺节别开生面的保障。为了确保法国观众能够真正地理解传统曲艺的精髓,完善演出中的每一个细节是重中之重。小到姜昆、戴志诚的每一句串场词,大到每一个演出曲目中的家国情怀的适当演绎表达,都必须通过与中国曲艺家协会的紧密合作来细细打磨。如何选择演出曲目、什么曲目才是适合法国观众的,成为每一届曲艺节前一年就要做的重点考量。通过曲艺家协会的专业衡量,以及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对受众群体的分析与经验总结,曲目讲述的故事完整度、能够具体表现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价值、其所表现的核心价值要易于被外国观众接受等标准也逐步变成选择的准则。
同时,说唱是曲艺的生命力,因而每一次曲艺演出的翻译与字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如何确保每一句话的翻译与表达能够生动还原中文语境的含义与效果是演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字一句的翻译都需要做到地地道道的法文表达,但是又要传达出其中文语境的语言功能,这就需要对于每一个字的细致推敲以及故事逻辑的总体把握,通过中外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与沟通,才能使其达到较好的演出效果。每届曲艺节都设立了评奖环节,邀请法国专家组成评委会,以法国人的眼光为节目打分,评选他们喜爱的曲艺作品。增加了演员们的积极性,也为每一次演出的观赏性提供了保障。
当然,前期介绍文案的精心准备、现场人员管理协调的细致安排、技术人员在演出期间对于设备的微妙调控等对于细节的坚持与努力也的确为每一届的成功注入了坚实、可信的力量。
正值曲艺节这一品牌10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提高文化品牌的深度影响力,让更多的法国人接受、了解、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理解、感悟中华传统美德,我们需要通过借鉴以往在传统戏曲节以及其他品牌项目操作推广上的经验,采取更多有效的举措:
更立体的形式 曲艺节的演出需要从更多方面来展现中华曲艺,今后活动的主题应当从以演出为主的形式转变成包括展示、图文展览、专题讲座、体验教学及专题影像展映等形式,将曲艺生活与亲民的特性、艺术无国界的本质通过更多近距离的互动方法,最大程度展示中国传统曲艺文化的特有魅力。
更有效的推广 今后的曲艺节将逐步辐射至巴黎以外的法国地区。今年将首次赶赴马赛、斯特拉斯堡进行演出,并将在马赛及周边大学的中文系中进行讲演活动,期望通过“传统曲艺进校园”的活动,让众多热爱汉语言文化的青年更近距离地接触、了解传统的、正宗的中国民族文化,并慢慢培养更多的爱好者。通过接触与学习,领会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更好地体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像春雨润万物,让法国青年感知中国文化魅力,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同时,应该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媒体宣传与公关资源开展媒体联络和宣传工作,利用中外主流传统宣传媒体,并兼顾当今新兴媒体类型,打造自己多方位的各种传播渠道,将影响最大化。
更长效的机制 为了将品牌影响力最大化,利用中法大众媒体,整合国内丰富文化资源、使当地文化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将是之后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有效的品牌打造途径之一。
首先,与国内相关主要机构、组织建立起有效且有益的长期对接合作关系,共建国内文化资源输出渠道与途径,充分发挥现有的部省合作机制,最大程度调动了地方文化、人力资源,在具体如翻译、专业人才的调配等操作中,前后方紧密配合,呈献更多高质量的文化盛宴。
其次,与法国当地的戏曲、音乐、表演以及民俗文化机构组织、协会等建立起长效化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在地文化机构的文化生态链,明确观众目标群体,制定自身的准确定位,做到更好地利用文化品牌效应,使这一已经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为依托,以更为有效、有益的在地文化资源及布局为平台,以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语言文化的法国优质群体为目标受众,尽最大可能将巴黎曲艺节变成一种受瞩目的“文化现象”,使其具有更为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和更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形象的品牌项目,使更多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