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曲艺 > 资讯 >

平遥弦子书:长期并存烩制的“曲艺火锅”

2020-04-1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晋戏宣

平遥弦子书,又名“盲书”,俗称“瞎子说书”。据平遥县文化志记载,它源于明朝末年,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代表人物是清代咸丰年间的艺人王文成(艺名斗斗),他每日坐一木凳,手执一柄破旧折扇,表演一些有名的历史书段如 《五女兴唐传》《三国演义》《水浒》等,很受人们欢迎。后来一些盲人把当地流传的民谣小曲、故事传说编成书段,配上简单乐器(三弦、腿板)进行单人演唱,弹唱者自弹三弦,把两块檀木板绑在左小腿上,把一面小镲绑在右膝盖上,演奏时两腿不停地上下摆动,带动腿上的檀木板打节奏。虽是单人演唱,但弦、板、镲一响,犹如一个小乐队。清末时文明昌、常天禄又添加了四弦,解放初期时名艺人裴广礼等又加上了二胡、低胡(俗称嗡子)等,弥补了伴奏乐器中缺少中低音的不足,表演日益完善。

弦子书内容起初为民间诙谐趣闻,后来加入由明眼人口授的长篇古书段,内容增多。单人演唱不能适应大段方唱,且盲人单独活动有很多不便,需结伴同行。多人说唱成为弦子书的主要形式,20世纪30年代起形成红、黑、生、旦、丑的行当,这增强了书段的艺术效果。乐器添置了大小三弦、四弦、胡琴等。

平遥弦子书音乐旋律形成初期接近晋东南琴书和晋中民歌小调,后逐渐加入中路梆子和晋中秧歌的唱腔,当代则开始渗入流行音乐。开场曲牌有《梵王宫》《上包头》《抢亲》 等。其说唱属板腔体,演唱中有平板、散板、念唱板、剁板等,散板节奏多用于开头,叙述情节使用平板,速度平稳。传统唱腔一般是七字句,五字腔,依字行腔方言演唱。其中说白占到70%,特点是吐字真、韵味浓。

正式说书前都有一段西江月开场词或开场对子,有的是根据书段内容添加,有的和书段没有联系。现在平遥弦子书演唱书段中,传统中长篇有《大、小八义》《五女兴唐传》《呼延庆打擂》《杨家将》《韩湘子讨封》《青龙传》等。近代书段有《王婆骂鸡》《一张遗像》《蚂蚱算卦》《两头忙》等。现代书段有《好媳妇当家》《狗英英和董不清》等。盲艺人裴广礼创作有《坐协议室》《劝赌》《巧媳妇作裤》《改造二流子》《唱唱婚姻法》等。裴芙春创作书段有《太平箱》《接婆婆》《卖葡萄》《回娘家》等近百个作品。平遥县文化馆也创作了《送香油》《喂猫的碗碗早该摔》《一把手》《相亲》《中国交警好》等。

平遥弦子书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本土乐曲、外来音乐、说唱表演长期并存并烩制成的“曲艺火锅”。

2011年6月,平遥弦子书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