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刚:让传统曲艺成为时尚文化
2020-04-16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郑晓丹台下一排木桌、木椅,台上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条手绢,演员个个身穿长衫、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相声、评书、快板、说唱等应有尽有。大门两边有一副楹联,上联:爆笑其中天地奇趣,下联:谈论之间古今风雅。
这里是九典曲艺社,也是“三晋英才”阳泉市级青年优秀人才、阳泉九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本土相声演员王学刚的梦想之地。
大眼睛、高个子、胖身板,一副天生的“相声脸”……提起王学刚,阳泉人并不陌生。一开口就是字正腔圆的京味儿,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阳泉人。出生于1985年的他是郊区西南舁乡东南舁村人,父亲是个民间乐手,从小就教他打快板、拉二胡。小学时,王学刚喜欢上相声,马三立、马季、姜昆、牛群的相声段子,他能大段大段背诵。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学刚对相声的兴趣与日俱增。没事时,他一个人能从早上5点练到下午5点。“我那时一门心思就想学相声,一有空就练。”王学刚当时苦于没有门路,又要维持生计,在一家婚庆公司担任司仪。主持婚礼时,他时常会来一段相声,有一次婚礼结束后他即兴说了一段《报菜名》,博得满堂喝彩。
2008年,王学刚迷上了郭德纲的相声,每天听着郭德纲的相声入睡。2012年,他独身北上考入北京德云社,成为德云社相声演员,开始系统地学习相声。2013年,他成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的弟子。德云社的学员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幅对联中的字排名,王学刚属“九”字辈,被郭德纲赐艺名“王九典”,从此这个艺名与他相伴。
王学刚是九典曲艺社的创始人,也是阳泉相声乐苑创始人。2011年,他撂地摆摊说相声并创办了阳泉相声乐苑,足迹遍布山城每一个角落,公园、广场等许多地方都有他的身影。王学刚说,他没有统计过有多少人听过他们的相声,只看到,每次演出现场四周经常围满人。人们喜欢乐苑的相声,一些听得兴起的市民,给他们献花、送小礼品。
在王学刚的努力下,乐苑火了,还有了粉丝,乐苑队伍也壮大了,从起初的4人,增加到9人,形成3对搭档,能表演100多个相声段子。2013年春节,他们自己创作的相声《最美阳泉菜》,上了“阳泉春晚”,还拿了铜奖。
这段时间的经历,为王学刚之后创立“九典曲艺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王学刚在阳泉已经有了一批铁杆粉丝,他的相声茶室每一场演出都能吸引大批粉丝前去听相声。
王学刚创作表演的相声,有着传统曲艺的扎实功底,也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他在继承传统相声的基础上,将阳泉方言、网络流行语、时事新闻穿插其中,雅俗共赏、不拘一格又接地气的风格让越来越多的山城百姓记住了“搁料剧场”,也记住了王学刚。他连续8年登上阳泉春晚舞台,每个节目都是阳泉人不得不看的年夜盛宴,他也成为了阳泉春晚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新生代笑星。
在王学刚的带领下,相声这个传统曲艺,在阳泉逐渐成了一种时尚文化。如今,他在阳泉曲艺界声名鹊起,创作、表演、编导样样都是行家里手,相声、舞台剧、影视剧场场十分精彩……近几年还接到了不少片约,前不久更是成功出演电视剧《擒狼》,在剧中出演重要角色。
由于疫情的关系,最近一段时间,王学刚的剧场没有对外营业,这倒是给了忙碌的他更多的创作时间。“行行出人才,一线出人才,创新出人才。”这是在去年3月召开的全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启动大会上,让王学刚一直铭记在心的一句话。他说:“作为一名相声演员,我深知只有长时间在舞台上的磨练、锻炼,才能给观众呈现优秀的作品。今后我会加强锻炼,继续磨练,争取创作出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作品,为阳泉的文化艺术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