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戏痴迷——记上党戏超级“粉丝”张付军
2016-08-18 发表|来源:晋城新闻网|作者:侯自强晋安是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会长张付军的网名,在上党戏迷圈里,“晋安”的名号远比“张付军”要响亮得多,提起“晋安”二字,许多人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特别是协会成立以来,为发展戏迷队伍、营造浓郁的戏曲氛围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协会领头人的张付军实在功不可没。
为乡音毅然返乡
何为“晋安”?“晋安”即“晋城”和“安阳”两地名第一个字的连写。这名字里还有一个小故事:1983年高中毕业的他,在改革开放、经济复苏的大好形势下,独身一人从太行山下到河南安阳学习家电维修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在安阳开了一家家电维修店面,并在当地娶妻生子,过着“因技术而富足”的生活,与安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常年在外打拼的人很难听到乡音,即使后来有了网络,但有关上党梆子的信息依然很难找到。随着时光的流逝,晋安对家乡晋城的眷恋也与日俱增。
2004年,晋安从安阳携妻带女回到晋城,决定继续干老本行,在新市西街开办了“晋安家电维修部”。然而,重归故土的他仍然略感失落,在繁华热闹的市区竟然也听不到上党梆子的声音,更别说上党戏的演出了。于是,一个想法渐渐在他脑子里明晰起来。不多久,他在店门口放了一个音箱,反复播放上党梆子名家名段,晋安家电维修部就像一块磁石发射出强大的磁力一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戏迷朋友向它靠拢。
建协会掷地有声
新世纪初期,互联网刚刚兴起,晋安觉得实现自己想法的时刻到了。他在网络上先后结识了“月下独酌”、“沁水花雨”、“小忽雷”等一些热心戏迷。此时,网络上上党梆子有效资料依然很少,除几百字的剧种简介,几乎搜索不到任何音像资料。这几个戏迷开始在某论坛发布与上党梆子有关的帖子,他们要以自己的努力为宣传和振兴上党梆子做点事。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在论坛回帖的人却少得可怜,这时,有朋友说上党梆子是“扶不起的阿斗”,便打了退堂鼓。即使这样,以晋安为首的几个戏迷并未轻易放弃,他们会同晋城一帮文化人先后在晋城在线、晋城广电论坛和太行论坛开辟了上党梆子版块,继续发帖、宣传、呼吁,终于晋城电视台听到了大众的呼声,决定举办上党戏迷票友大赛,而且一举办就是三年。作为戏迷领头人的晋安,每期都不辞辛苦地组织大众评委参与大赛工作,尽己所能支持大赛的持续举办。
上党戏迷票友大赛的成功举办,让晋安对自己要做的事更加坚定了信心。在他看来,一个戏迷组织对于戏迷队伍的发展和壮大至关重要。于是,他又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成立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6月5日,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在市文化局、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成立,不仅广大上党戏迷朋友欢天喜地,就连专业团体和演员也为之振奋。协会成立初期,工作繁琐、千头万绪,他毅然决然关掉家电维修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协会的工作中,专职做起了协会会长。2009年1月1日,隶属于协会的中国上党戏曲网正式开通,网站有大量的音视频资料可供下载,为上党戏迷开辟了另一块阵地。在网站首页,可以看到两句掷地有声的话“传承地方文化,弘扬上党戏曲”、“我们不做谁来做,现在不做何时做”,这两句话集中阐释了协会和网站的宗旨,也表达了张付军弘扬上党戏曲的坚定决心。
轻荣誉坚守信念
协会成立了就不能成为“歇”会,在接下来的几年,晋安为协会到处奔忙。除了每周一次的戏迷演唱活动和重大节假日的公益演唱会雷打不动外,还与各级电视台深入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上党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0年9月,协会与晋城电视台联合举办《我爱上党戏》栏目。对于一个内陆小城市和一个地方剧种,能坚持举办5年之多的戏曲栏目,在全国都不为多见。2014年,晋安还带领戏迷登上了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和中央电视台《一鸣惊人》栏目,让上党戏曲在全国观众面前赚足了眼球。
随着协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协会和他个人的荣誉也接踵而至:中国上党戏曲网自2009年起连续五年蝉联晋城市十佳网站;2014年4月,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被评为晋城市5A级社会组织;他本人也多次被晋城电视台《家事》、《讲谈晋城》栏目、《山西晚报》、《太行日报》、《握美》杂志等专访报道;2011年3月被市文化局评为2010年度文化人物;2015年1月被文化部评为2014年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
虽然获得了不少荣誉,但晋安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有不少人向他建议,希望协会走“商业模式”,组建艺术团商业演出,可他却摇头不为所动,始终坚守协会是公益组织这一底线。虽然戏迷群体的层次参差不齐,社会关系复杂,所喜所好各不相同,犹如一盘散沙,但晋安就有一种魔力能让这些沙子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出现聚沙成塔的奇迹。
晋安说:“上党梆子有着其他剧种无法取代的魅力,作为地方剧种,他给群众带去的不仅是戏曲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