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芳华初露,上党梆子绽新芽

2017-04-08 发表|来源:太行日报|作者:袁泉

10岁开始学习上党梆子的郑媛媛从小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和同样是上党梆子演员的父亲郑俊强一起,在同一个舞台上向戏迷们展示上党梆子的艺术魅力。

好在,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郑媛媛回忆起首次跟父亲同台演出时的情景:随着大幕缓缓拉起,在条件简陋的乡下戏台上,父亲通透、细腻的唱腔一度让当时跟在父亲背后“跑龙套”的她听得入迷,两只眼睛完全离不开父亲的身影。

演出结束后,现场的老乡起立鼓掌,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潮水般的掌声让当年只有15岁的郑媛媛无比震撼,心里暗自决定,要接好父亲的班,唱好上党梆子这出戏。

在如今的上党梆子传习所里,像郑媛媛一样发自内心热爱上党梆子戏曲艺术的年轻演员们越来越多,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和努力,将上党梆子这个起源于太行山麓的地方剧种,在更广的平台上展露光芒。

上党梆子年轻演员初露锋芒。(资料图片)

年轻演员崭露头角

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有着70余年的光荣历史,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太行抗战胜利剧团,代表着上党梆子的最高演出水平。

出生于上党梆子世家的郑媛媛15岁入团,如今是团里年纪最小的演员。别看她年纪小,演出经验却很丰富,入团三年来参加各种演出上千场,“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外演出,要走遍40多个村庄,连回家的时间都很少。”郑媛媛说,下乡演出时间长、条件苦,最考验年轻演员的耐力,他们时常睡在村里的活动中心,都是自带床铺。“去到贫困些的村子,我们还睡过羊圈。”郑媛媛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在襄垣演出,下着大雨,村里的路泥泞不堪,住宿的地方墙上还在掉着土渣。

和郑媛媛一样,21岁的张晶也是从职业技术学院上党梆子专业毕业的年轻演员。“11岁刚入班学上党梆子时,还不懂喜欢不喜欢,早上五点起床练功,晚上10点前绝不能休息。”张晶说,受苦受累学习上党梆子10年,不是没有想过放弃。“看到前辈们还在坚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张晶说着拿出了手机,里面有太多偷偷拍下的,前辈们认真排演、汗流浃背的照片。她说,坚持不下去时,就悄悄拿出照片看看,再想想舞台下戏迷们热情如火的掌声,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了。

说起团里的前辈,郑媛媛和张晶都有各自的偶像。从老一辈的名角段二淼、郭金顺、吴婉芝、郝聘之,到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著名演员吴国华、张爱珍、张保平……上党梆子传习所里的明星大腕数不胜数。

“团里年轻人居多,前辈们留给我们年轻人很多机会,老演员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教我们。我们更要发扬他们的敬业精神,认真唱戏,将上党梆子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传承下去。”郑媛媛说。

当戏曲演员难,当好的戏曲演员更难,郑媛媛和张晶这批年轻演员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戏曲就是付出得多,得到的回报少,但是既然自己喜欢,而且选择了这条路,我就要坚持走下去,争取为喜爱的上党梆子作出小小的贡献。”

新鲜血液成为传承栋梁

上党梆子名剧《王宝钏》是每个上党梆子学员的必学曲目,在排练室里,张晶演唱的一段选段,让同事们鼓掌称赞。“这就是上党梆子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的新生机。”在赞叹声中,上党梆子传习所团长陈素琴说,每当看到这些上进的年轻人如此努力,她都会感到自己肩上担子越发沉重。“如果给他们更多的表演机会,我们的这批青年演员,会成长得更快。”陈素琴说,她的任务就是抓紧培养年轻人,让上党梆子没有“断苗”的危险。

话虽如此,谈何容易,培养戏曲人才太难了,短时间内不见成效,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有心无力,根本坚持不了。陈素琴介绍,上党梆子在山西是四大梆子之一,在上党地区有大批的观众,要想传承壮大,就要想办法出人才,出精品。“但是因为演出条件艰苦,家庭条好些的,都不想让孩子从事这么苦的行业。”除此之外,很多艺术院校认为,培养一个戏曲人才太难、太漫长,根本不开设相关专业。“这就需要我们自我严格要求,想办法走出一条前赴后继的道路来。”作为上党梆子的传承人,陈素琴一直坚持从基层剧团和艺校选拔优秀演员,因材施教,并根据演员自身特点安排适合的角色。

2015年初,在前往市职业技术学院观看上党梆子专业的孩子们汇报演出后,陈素琴作出大胆决定,将即将毕业的30余名上党梆子学员全部招入剧团。“看到孩子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眼神中透出的对上党梆子的热爱,我坚信,在他们中就有以后的名角大师。”陈素琴说,她愿意受些苦累,给这些年轻演员一个机会,也给上党梆子的传承增添些新鲜血液。

入团后,年轻的演员们争气用功,团里的排练演出风气也焕然一新。在生活中,陈素琴是孩子们的大家长,吃穿住行都要亲自照顾询问,在排练教学中,她又是一位严师。“我也是演员出身,演员就要勤加练习,我严格管理他们就是希望他们早日成才,让上党梆子后继有人。”陈素琴说,她希望通过上党梆子这一文化载体,向更多年轻人普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

传承既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

最近上党梆子传习所里热闹异常,大家忙着准备排练新戏《太行娘亲》,这部现代戏涉及的演员很多,可让张晶没想到的是,陈素琴却点名让她出演女二号。“年轻演员总要经过演出锻炼,我相信张晶一定能圆满完成排练演出的任务。”陈素琴对张晶这位年轻的上党梆子演员信心满满,张晶也动力十足。她说,今年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就是珍惜演出机会,跟着前辈们努力排练,在演出时展现出最好的状态,为年轻演员证明。

除了平日里的排练演出,这些年轻演员的心思也没闲着,在互联网大潮席卷而来的今日,上党梆子如何更好地生存并延续辉煌,是他们的牵挂所在。

“我们需要好好运用各种资源,对上党梆子文化进行生态保护。”郑媛媛希望,除了他们这帮人,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通过各种渠道关注上党梆子,爱上上党梆子。“我们几个经常私下琢磨,是不是可以引用‘上党梆子+互联网’的模式,发展一个繁荣崭新的上党梆子生态圈。”郑媛媛说,她和她的小伙伴们觉得,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的打造,借助网络推广,进一步做好上党梆子的发扬与传承。比如,可以通过设立网站,颠覆一般宣传平台模式,通过名家坐镇、线上演出等形式,向戏迷们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综合性平台,或者加入当下最流行的直播模式,让千里之外的戏迷朋友也能零距离感受到上党梆子的魅力。

“想让青少年爱上上党梆子,也有好办法。”张晶介绍,她就见到过相关文化部门推广京剧的做法,将生、旦、净、末、丑这些戏曲人物变成可爱生动的动漫造型,把唱、念、做、打的戏曲程式,精心刻画成动漫场景。“其实我们也可以借鉴,将上党梆子的文化制作成戏曲动漫。”张晶说,动漫的最大受众就是青少年,要传承,必须在方法上与时俱进,用孩子们喜欢和接受的方式,有意义的事才能做得有意思。

年轻演员们思维活跃,将上党梆子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地方文化。

看着张张稚嫩可爱却斗志昂扬的小脸,陈素琴仿佛看到自己当年从艺时的影子,也看到了上党梆子发展的美好未来。陈素琴说:“上党梆子不能一直停留在一个平面上,要有生命力,必须有创新,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它、爱它,上党梆子才能发展,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