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张学义:让上党戏曲脸谱活起来

2017-04-2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李娜波
图为张学义在认真创作中。
 
 

传承非遗勇担当 开拓创新敢作为

随着各级政府对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视,民间艺术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关注和青睐,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得以开发利用和传承弘扬。许多有心人植根于民间艺术的沃土,他们创作出的手工艺品不仅是艺术精品,而且能通过有意识的开发形成文化产业,甚至能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们敢于“异想天开”的创新意识和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从门外汉到传承人

张学义,今年40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黎城汉子。他喝着漳河水长大、听着上党落子入眠,由于外婆是地方上唱戏曲出身,年幼的张学义耳濡目染,从小对地方戏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婚后,岳父的木工技艺再次唤起了张学义儿时的梦想,如何把木工技艺与戏曲文化融合起来,张学义坐不住了。他先后拜访了黎城当地多位唱戏的老艺人,收集戏曲脸谱描绘方法,他还四处收集、查阅与上党戏曲脸谱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单是一本《上党梆子脸谱》,他就费尽周折从辽宁买回。

戏曲是一种鲜活的舞台艺术,只有保存在演员身上、保存在剧团里、保存在舞台上、保存在广大民众心中,才不会消亡。作为戏曲艺术的一部分,戏剧脸谱艺术在民众中的认知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从这一点来看,将戏曲脸谱做成工艺品,使其在民间得以流传,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传统文化推广形式。他喜欢戏曲艺术,一心想将这门口传心授的艺术形式具体化、产业化。

2010年1月,喜欢尝试的张学义有了将戏曲脸谱做成工艺品的想法。他虚心向老民间艺人学习戏曲脸谱的绘制方法,并查阅收集与上党戏曲脸谱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在此基础上,他还投资数十万元购买原材料,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反复试制戏曲脸谱工艺品。经过努力和摸索,他最终做出了让人们认可的戏曲脸谱工艺品。

但在张学义看来,这只是照葫芦画瓢式的初级工作。要想使工艺品具有艺术价值,就必须深入挖掘戏曲脸谱的种类和特色,以及这些脸谱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搜集整理上党戏曲脸谱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张学义深感自己所进行的工作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抢救和复活濒临失传或已经失传的上党戏曲脸谱。在历史进程中,戏曲脸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许多曾经存在的脸谱现在已经不用或者发生变化。但是曾经的存在就是一种历史文化信息的凝结,“如果能用石膏模具上色、抛光这样的工艺,把这些脸谱做出来,并使它们流传于民间,这对于传承上党戏曲脸谱艺术是一种贡献。”张学义道出了自己的梦想。

当前,戏曲脸谱工艺品已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这体现了戏曲脸谱艺术的魅力以及传统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为了做大做强上党戏曲脸谱工艺品产业,张学义注册了公司,创办了“四品艺馆”实体门店,他对脸谱工艺产业的前景满怀信心。

如今,上党戏曲脸谱已经随着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这两个上党地区的地方曲艺一起进入“非遗”名录。走进张学义的四品艺馆,我们见到了琳琅满目的戏曲脸谱,黑脸的包拯、红脸的关公、气度恢弘的西楚霸王、豪爽勇猛的李逵等剧中人物脸谱,个个特色鲜明。张学义说,他已收集了200多种上党戏曲脸谱的图文资料。按照这些资料,经过多次试制,制模、打磨、上色和防腐等全套成熟的纯手工制作流程已初步形成。

植根于上党民间艺术的沃土

张学义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而又坎坷,他做过粮油生意、卖过副食、蔬菜,还一度赔得血本无归,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但就是如此风口浪尖般的阅历,没有使他喜爱冒险的个性变得收敛,因此当家人和朋友都不看好他的决定时,他依然执拗地坚持着自己的想法,用一种固态的艺术形式把上党戏曲脸谱传承和记录下来,这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起初,张学义根本没想到探索戏曲脸谱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会那么困难,以至于在投入数万元购买原料、反复试验竟毫无起色,他的心情陷入了矛盾之中,甚至萌发了放弃的念头,试验了三个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他的内心很烦躁、夜里睡不着,还借酒消愁。

2010年的后半年,张学义基本上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度过,他的家里堆满了试验戏曲脸谱制作工艺用的废料,有许多是买回来都没开封就被废弃;他先后雇了十多批、上百人反复试验,投入十几万元用于技术攻关,却难以突破一些细节上的难题;全家人都反对他的莽撞和执拗。

顽强和顽固只有一墙之隔。对于张学义而言,他已经顾不得想那么多,即便是将来市场不认可他的脸谱工艺品,通过外出学习,四处拜访当地老艺人,终于他创造性地利用彩绘浮雕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形象,由于其形象逼真、表情生动、姿态自然,受到了朋友们的喜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11年6月,张学义成立了黎城四品民间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手把手地培训员工,常年雇佣村子里十几名手工艺人帮助加工手工艺品,公司现年产各类工艺品8000余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台湾地区,还出口到美国。他的戏曲脸谱手工艺品成为长治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期待灿烂的明天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戏曲脸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许多曾经存在的脸谱现在已经不用或者已经变化,但是曾经存在就是一种历史文化信息的凝结,如果我能用石膏模具上色、抛光这样的工艺把这些脸谱做出来,并广泛地使它们流传于民间,这对于传承上党戏曲脸谱艺术是一种贡献。”无疑,张学义的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发展戏曲脸谱艺术的有益探索。

张学义的戏曲彩绘浮雕是纯手工制作,以上党戏曲人物脸谱、人物雕塑为主,大多以古代英雄、忠臣良将、外抗侵侮、内惩奸贼为题材,浸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其制作步骤包括:制模、雕刻、打磨、抛光、彩釉上色、装饰等,首先选用上好的石膏粉制成浓液,倒入模具中风干,石膏液不能过稠,也不能太稀,雕刻、打磨、抛光、彩绘上色,一刀一笔,无不考验着每个制作艺人的细致和耐心。产品成型后,经过装饰,最后将成品装入特制的相框中,就算完成了。以人物为例,一般身高在15 - 50cm之间,对人物的头、手、配饰、道具的制作,要求十分精细,具有极强的立体感,不仅体现出了传统戏曲文化艺术中的庄严和神秘,而且成功地融入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将崇高庄严之美和温柔婉约之美融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收集整理上党戏曲脸谱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张学义深感他所进行的工作有一种更加重要的意义——抢救和复活许多濒临失传或已经失传的上党戏曲脸谱。

“年轻人喜欢,我真的感到很高兴,这说明了戏曲脸谱的魅力所在,也说明了戏曲这种传统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从张学义兴奋的表情里,我们看到了他的收获——历经曲折成功后的成就感。这种幸福的体验,对于他本人而言是一种小小的成功,而对于上党戏曲脸谱而言是一种传承形式的跨越。张学义对自己的定位是立足上党戏曲脸谱艺术,逐步拓展脸谱工艺品的戏曲种类。

谈到事业前景,张学义满怀信心地说,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民间有着深厚的艺术根基和广泛的民众基础,而戏曲脸谱作为一种十分传神的工艺品无疑会得到多数人的喜爱,这一点从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的眼神里就可以看出。尤其令张学义感到欣慰的是,有许多年轻人对他的戏曲脸谱工艺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一张张个性鲜明、色彩绚丽、表现夸张的脸谱上包含了某种特殊的美学元素,令他们在看的同时收获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经过几年的努力,张学义的非遗传承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公司目前拥有十余项专利。产品先后荣获山西省2011年度优秀文化产品奖,2013年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神功杯”工艺美术精品奖,2013年中原旅游博览会“旅游商品设计优秀奖”,2014年被评为长治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山西省第二届文博会金奖。公司2012年3月被黎城县县委、县政府评为文化产业先进单位;他个人也先后被评为“黎城县2011年度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先进个人”,荣获长治市市委“优秀农民工称号”,长治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长治好人”荣誉,2015年度“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