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为了“艺术节”,他们也是蛮拼的——《太行娘亲》剧组精雕细琢铸精品

2019-06-13 发表|来源:太行日报|作者:袁泉

5月29日是上党梆子《太行娘亲》进驻上海长宁虹桥艺术中心排练的第三天。三天来,全体演职人员夜以继日在剧场积极备演,都在为《太行娘亲》亮相中国艺术节做最后的努力。

“中国艺术节是国内舞台艺术的最高平台,这次演出不同于此前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和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是一场真正的‘比赛’,台下坐着的都是专业的评审。”主演陈素琴说,整个上党梆子剧团把这次演出当做一场硬仗来对待。

打硬仗需要一丝不苟。

为了准备此次演出,上党梆子剧团早在3月就开始了紧张的改版升级。最新改版后的《太行娘亲》,剧本做了微调,故事更加简洁,更加流畅。舞美变化最大,很多背景重新设计制作,整个舞台效果更明朗大气。舞台上的转台变成数码控制,定位更加精准。

尤其是在服装改制上,更符合人物形象,还增加了褶皱的设计。“别小看这几个衣服上的褶皱,在舞台上灯光一打,就会出现局部阴影,提升质感。”服装设计潘健华说,服装上的每一块补丁,每一滴血都是不同演员身份的象征。

改版升级后的《太行娘亲》在市歌舞剧团不断磨合试演,收到了戏迷的一致好评。“我们深知,这些努力远远不够,离登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还有距离。”陈素琴介绍,为了确保演出顺利,台前幕后的每个人都很认真。从演员装扮到道具上下场,《太行娘亲》也做了很多细节调整。

从主演到群演,从指甲到头发,都有严格的要求,甚至不允许演员将手机带入后台。为了保证正式演出的严谨,道具换场的工作人员全部定制了黑色鞋套。“这样可以确保在黑色的幕布中道具老师的鞋子不穿帮,进一步提升演出质量。”陈素琴说,为了让演员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角色,上党梆子剧团还专门组织全体演员赴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中共一大会址进行瞻仰学习,并进行正规军训。“这样才能更靠近人物,让演技更生动。”

为了让剧情更贴近生活,改版后的《太行娘亲》还增加了三位小演员,其中年纪最大的不过10岁,孩子们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排练。7岁的陈可馨是剧组的“小戏骨”,她的爸爸也是《太行娘亲》中的一位演员。经过几个月的排练,小小年纪的她体会到了上党梆子演员的辛苦,她说:“我以前总是抱怨爸爸在外忙演出,陪我的时间太少,现在终于知道爸爸有多么不容易。”

演职人员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在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绽放上党梆子的魅力。陈素琴说:“得奖不重要,让更多人记住《太行娘亲》,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