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资讯 >

上党梆子《江姐》星光剧场上演

2014-12-12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陈丽萍

12月11日晚,由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和长治市豫剧团联合排演的新编现代戏上党梆子《江姐》在太原星光剧院精彩上演。该剧由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讲师周丽丽主演,特邀“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张保平友情演出。整台剧目情节扣人心弦,人物表演生动,展现出解放前夕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

据了解,新编现代戏上党梆子《江姐》由小说《红岩》改编,讲述了重庆地下党员江姐等人为了革命壮烈牺牲的故事。全剧共分7场,演出时间两个半小时,跌宕起伏,故事感人至深。该剧由市艺校和市豫剧团联合排演,是今年重点打造的剧目。

长治艺校的前身是“晋东南地方戏曲学校”,始建于1957年,1981年更名为“晋东南地区戏曲学校”。1985年7月市管县后,再次更名为“长治文化艺术学校”。该校内设11个科室,有教职工100多人。50多年来,经过几代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从一个单纯的戏曲专业学校,发展成为一所设有戏曲表演、戏曲音乐、美术、舞蹈、音乐、杂技、群众文化等十多个专业的综合性艺术中专学校。

近年来,长治文化艺术学校坚持“二为”方向,对艺术教育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艺术教育体系,继承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整理编写了各门各类专业教材,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起一支富有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这支强大的队伍中有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生、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生、留俄音乐研究生、天津音乐学院毕业生和太原师范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有专职教师85人,其中具有高级、中级职称的教师50余人,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为长治的艺术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突出贡献。

长治艺校建校至今共培养出毕业生3000余名,他们步入社会后很多人成为各级文化团体、机关、学校、企业的文艺骨干:戏曲专业毕业生吴国华、张保平、葛水平、郭孝明、刘建斌、霍霍、付永亮、崔嫦娟、宋丽丽、索伟琴等多次获得全国戏曲“梅花奖”和“文华奖”、“鲁迅文学奖”、“全国曲艺牡丹奖”、“杏花奖”。舞蹈专业毕业生郭爱萍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深造,之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现为旅英国际制作级大型音乐剧制作人。声乐专业毕业生梁晓敏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取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新加坡。钢琴专业毕业生尚艳考入首都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长治学院。美术专业毕业生张铁考入山西师大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长治十中。音乐专业毕业生郭威现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音乐学博士。

在历届山西省艺术院校戏曲会演、音乐舞蹈教学成果大检查及美术作品展览中,长治文化艺术学校多次名列全省前茅,并先后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山西大学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的艺术人才,在省内同类艺术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学校还被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被省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真可谓硕果累累,桃李满园,人才济济,群星璀璨。

不断创新的长治艺校每年给长治人民一个惊喜。今年,该校与市豫剧团联合排演的上党梆子现代戏《江姐》,大手笔制作,大场面展示,演职人员达160人,仅乐队和伴唱就有120多人。为了更好地表现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盛赞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英雄们,该剧的乐队首次引入圆号、小号等西洋乐器,与各种传统民乐构成了混合乐队,伴奏效果恢弘大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音乐创作中,音乐设计杨建平,音乐指导侯法明、牛志忠、成志勤等大家将多种音乐元素与戏曲形式如重唱、合唱有机结合,使剧中女主角江姐的形象建立在中国民歌和戏曲音乐素材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主旋律《红梅赞》贯穿始终,令人拍手叫好。

《红梅赞》作为贯穿全剧的主题曲,也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这个主题曲不仅贯穿在整部戏的开端、高潮、尾声,还根据剧情的展开作了相应的变化。歌曲分为两段,音调高昂、刚劲有力、情绪激动、形象挺拔,装饰音的运用特别是拖腔采用民乐的一些手法,使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江姐赴刑场前,主创者特别加入《红梅赞》的二胡独奏,再次让观众回想起前面的一幕一幕……这些场景将观众内心最脆弱的那根神经激活,台前台后、台上台下在此时达到共鸣。

该剧大手笔制作,演职人员达160人,仅乐队和伴唱就有120多人。为了更好地表现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盛赞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英雄们。该剧的乐队首次引入了圆号、小号等西洋乐器,与各种传统民乐构成了混合乐队,伴奏效果恢弘大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