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资讯 >

上党戏王赵清海

2015-04-30 发表|来源:太行日报|作者:黄根喜

1935年赵清海赴太原演出,在《混冤案》中扮演牛拔贡。 

上党梆子一代宗师患病辞世

1939年,我六岁,记得当年的农历七月初二,跟着大人去紫台山赶庙会,一路上人往不息,都是高高兴兴朝着紫台山看戏的。下午看罢戏的人大都不下山,继续等待着晚上看戏王赵清海的表演。那时候流传着一句话:“看戏就看赵清海,胜过摆宴吃酒席,听了唱腔一身爽,看了表演最过瘾。”当时,赵清海在上党戏曲艺术界,独占鳌头,一度冠顶,称之上党“戏王”。

紫台山坐落在高平、泽州之界,大庙坐西向东,正殿塑有虫王老爷神像,舞台坐东朝西,下面总是坐满了看戏的人。那天晚上开戏稍迟,异于往常,人群开始骚动,强烈要求掌班赵清海出场,好过把戏瘾。终于,大幕打开,舞台上走出一个人,眼泪哗哗地说:“抱歉、抱歉,三乐意班不是有意推迟开戏,是掌班害上伤寒病,吃药不见效,今天傍晚离世了!”霎时间,舞台上下哭成一团,泪水如雨。此夜三乐意班虽照常演出,但唱家不知唱的啥,看家不知看的啥,只知悲痛。以后我才慢慢明白一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家都在珍惜赵清海,他走得太早了,人们留恋不舍,悲痛欲绝。

戏王赠烧饼学人之长传为佳话

上党“戏王”赵清海虽离开了人间,他的人生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此后,我长大渐渐懂事,常听老人传讲赵清海的人生。他生于188l年,系陵川杨寨村人,是上党梆子的著名须生。其父逝世后,他随母迁陵川北关落户,成婚后又返原籍杨寨村居住。幼年时,他在城内私塾受过初等教育,爱上戏剧表演,常用高粱秸秆编成帽子,玉茭红缨当胡须,作演戏玩具。13岁时,他到一个戏班子去学戏,十七、八岁就有了点名气。当时,陵川最有名的戏班子是口头河庆云班,这个班有著名演员徐全虎、郭双鲁、郎不香等人,于是赵清海就转投庆云班,拜徐全虎为师。起初他饰演小生,后饰演须生,也曾扮演花脸,多才学艺。成名后,他先后在皮妞戏(三义班)、四义戏(鸣凤班)当掌班。中年以后,他长期在东宅戏(三乐意班)当掌班,誉驰上党。那时候都是露天广场,观众无论怎样挤吵,一听说赵清海出场,整个剧场就能肃静下来,鸦雀无声。他领的戏班曾闯过豫北,到过太原,所到之处均是一片赞扬之声。民国23年、24年(1934、1935)两次赴省城演出,荣获“涵盖一切”、“宫调泰斗”(赠匾题词)的评价。

赵清海学戏,一贯虚心认真,刻苦钻研。他常常通过看戏或看秧歌,取人之长,充实自己。他为了让观众看而不厌,不惜一切代价学习。他最大的优点是虚心,常向一些爱好戏剧、有知识的人研讨,甘心受教。记得,有一次他和一个农村秧歌班在南乡庙对戏,这个秧歌班,有两个饰演旦角的少年表演得非常出色、活泼、生动,曾轰动一时。那时戏班的演员甚为不服,但赵清海与演员们的看法不同,他亲自到秧歌剧场观摩,看到人家表演得生动,就买了两串烧饼登台,挂在了这两个秧歌演员的脖子上,表示敬佩。这种表示在当时是对戏曲演员的最高犒赏。戏王赠烧饼,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赵清海还尊师如父,他的老师徐全虎临终时,要求赵清海每年要到他的家乡小会岭演一次戏,赵清海坚持不怠地遵行老师的遗言。

“宫调泰斗”开创上党梆子新面貌

不少老人夸奖赵清海唱的好,演啥像啥,独一无二。在唱功上,他行腔依韵,声情并茂,放之则高亢入云,敛之则幽徐迎节,而且发音清脆,吐字真切,尤其是他唱的上党二黄,使人听后感到十分轻松愉快。在表演上,他无论是表演哪种复杂的动作,都惟妙惟肖,有其独到之处。在唱《太平桥》中的四太子(史敬思)时,对“掇闸”的表演,经常能够博得全场观众的喝彩;他更善面部表情,在唱《一捧雪》的莫成时,在场的观众都能看到他形象的气得面白如纸的脸,表现得恰如其分。

赵清海在4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许多丰富生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他的拿手戏有上党梆子戏中的《赏花楼》、《雁门关》、《混冤案》、《忠孝节》、《五福堂》,上党二黄中的《清河桥》、《取巴州》、《白玉盼》、《五丈原》、《取荥阳》、《挂龙灯》、《一捧雪》、《牧羊圈》、《吓蛮书》,昆戏中的《长生殿》、《赤壁游》、《瑶台会》等等。在这些戏曲中,他饰演的诸葛亮、杨八郎、杨六郎、楚庄王,唐明皇、吕洞宾、牛拔贡、李白、莫成、四太子、颜世敏等角色.都具有新的艺术生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赵清海除须生戏外,在其他行当上,也做了很多钻研。不管是小生戏《黄鹤楼》中的周瑜,《小宴》中的吕布,大花脸戏《白玉带》中的曹操,《取巴州》中的张飞,二花脸戏《五丈原》中的魏延,还是丑角色《绣龙剑》中的宋香保,晚年饰演的《忠孝节》和《雁门关》中的佘太君,这些角色都浸润了他的技法,有其独特的韵味。

民国28年,即1939年7月6日,日寇第一次扫荡陵川县城,投下了十余枚炸弹,炸塌民房百余间,炸死炸伤群众数十人,此后,瘟疫流行,赵清海患上伤寒病。而戏班子却没有因为掌班生病而休息,在战争年代炮火连天时期,仍然四方奔走演出,为群众送去快乐。最后,在紫台山唱戏时,掌班赵清海病故,享年59岁。

戏王赵清海虽然离开了人间,但他的技艺却凝聚着人们的心。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年代里,仍有很多名角从百里之外赶到陵川为他悼念送葬。至今在紫台山周围的村庄里,每年逢紫台山的庙会,还有不少老人为他传芳,赞好,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