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资讯 >

为生存为传承,基层剧团也需“梅花奖”

2015-05-17 发表|来源:羊城晚报|作者:黄宙辉吴大海丁滢

 
杜建萍参评主演上党梆子《长平绣娘》
 
上党梆子《长平绣娘》总策划、著名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张爱珍在接受参访

14日,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继续进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梅花奖,有人是为了艺术肯定,有人是为了传承,也有人是为了生存。

“别人争梅花奖可能是为了荣誉,我们争梅花奖是为了让剧团得以保存。”山西上党梆子《长平绣娘》的主演杜建萍的师傅、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爱珍告诉记者,基层地方剧团生存艰难,此番竞选“梅花奖”最大的实际作用是为了“提高演出费用、从而使剧团得以保存”。

“我们团可以说是这次参评梅花奖的剧团里最基层的了。”张爱珍介绍,本次来穗的山西省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是个县级剧团,现在基本能维持剧团生存,能给职工都买上社保。“但当年我参评梅花奖之前,这个剧团是自生自灭、风雨飘摇的。”张爱珍坦言,“山西人看戏最认梅花奖,只要看戏必问有没有梅花奖的角儿。”张爱珍说,她来之前,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的价码每场戏在1000元左右,生存难以为继。张爱珍获奖后,团里挂上了她的名字,价码立即翻了三四番,“不是开玩笑,一个梅花奖演员真的能救一个剧团。”张爱珍说,原来剧团不排新戏,旧戏也不排练,一有演出当天就过去直接开演,“小锣一响就有钱”,演完接着休息。剧团按日计工资,一年能有9个月有工资就不错了,更别提社保。“水平不够收入就低,收入低就没法排练,不排练水平就低,小剧团陷入这么一个死循环,自然就解散了。”

现在剧团有了高平市政府的资金支持,有了惠民演出的机会,每下乡演一场戏政府补贴1000元,每年400多场戏,团里就多了40万元。有了这些钱,剧团发起了工资,给员工们买了社保,开始排演新戏,锻炼水平。本次来穗演出的主演杜建萍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发掘、培养起来的。

“现在就希望杜建萍能拿下这个奖。”张爱珍表示,上党梆子已经有13年没拿过梅花奖了,这一代靠自己的徒弟杜建萍撑起来,再下一代的苗子也已经在培养,“我在高平带了103个孩子学戏,6年学制已经学了3年,再过3年就能来充实剧团,有了人才就能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