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珍传习工作室开展“非遗文化上党梆子进校园”活动
2015-12-31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吉茄感受上党梆子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12月29日,晋城市“非遗文化上党梆子进校园巡演启动仪式” 在市实验中学举行。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爱珍、杜建萍。中国戏剧小梅花奖得主李云鹏、张明月。山西杏花奖得立邱亚平和高平市中专戏曲班的80余名学生表演了戏剧的基本功,上党梆子名段等节目。市政府副市长王维平宣布“非遗文化上党梆子进校园巡演”启动。市教育局班子、市直各学校校长及400名学生观看了首场演出。整场演出气氛非常热烈,主持人问好看不好看,台下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好看,互动环节邀请台下学生模仿戏剧动做引得全场学生捧腹大笑。2016年3月演出一场,4月、5月、6月、9月每月演出两场,“非遗文化上党梆子进校园巡演” 将演出10场。
开展上党梆子进校园系列活动,是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国办发〔2015〕71号文件关于戏曲进校园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增强学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非遗文化上党梆子进校园”系活动。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山东荷泽地区和河北永年县。它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清代乾隆中后期已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它是太行山一带流行的具有历史传统的本土种。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过去在看戏育人,活跃群众娱乐生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戏曲艺术的发展受到冲击,受众数量日益萎缩,特别青年一代与戏曲艺术的疏离已是不争的事实。祟洋、迷外、过洋节、吃洋餐,不少学生忘却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
戏曲艺术要发展,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学校要发挥其独特作用,通过这次“非遗文化上党梆子进校园” 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感知、体验上党梆子的魅力,培养其对上党梆子戏曲传统文化的兴趣。热爱上党戏,学唱上党戏。明年8月将举行全市中小学生“上党梆子” 演 唱比赛。形成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及全社会关心支持上党梆子戏曲发展。本次“非遗文化上党梆子进校园” 活动,对于上党梆子戏曲艺术的拯救、推广、繁荣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活动由晋城市教育局主办,晋城市上党梆子张爱珍传习工作室承办,高平市中专戏曲班协办。该活动得到晋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曹进堂)
尊敬的王市长、尹局长、贾局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非遗文化上党梆子进校园”首场演出,我带着我的学生们来到校园进行演出,是我从艺40年来第一次,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我非常激动但更多的是感动。我是个演员,平时唱的多,讲的少。今天,要破个例,要说几句,说三个意思“一是感谢,二是表态,三是希望”。
首先感谢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我市的青少年通过对家乡戏的感知,体验,激发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组织这次“非遗文化上党梆子进校园”系列活动,是实实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培育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功在千秋。
“高不过太行山与天同党,美不过家乡戏五种声腔”。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形成于明未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今晋城、长治两市)古称大戏,还称上党宫调,解放后统称“上党梆子”,上党梆子含“昆梆罗卷黄”五种声腔,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主要以梆子戏为主,兼演二黄、昆曲。常用板式有二十多种,“霸王鞭”、“中四六”、“四六”、“大板”、“跺板”、“散板”、“滚板”等,唱腔以板腔体为主,间亦用曲牌体。伴奏乐器以锯琴、二把、老胡胡为传统领奏乐器,行当以须生、花脸、青衣、武小生为主。基本表演程式为“三把”。
代表戏:杨家戏有《雁门关》、《三关排宴》,岳家戏有《夺秋魁》、《巧缘案》;还有《徐公案》、《皮秀英打虎》等优秀传统剧目。
改革开放以来上党戏曲人才辈出,创作编排了杨家戏《塞北有个佘赛花》;岳家戏《柴夫人》;《杀妻》、《两地家书》、《收书》、《酒楼洞房》、《赵树理》、《西沟女儿》、《长平绣娘》等精品剧目,创造了新的声腔流派“爱珍腔”。
其二,我表个态。我于2012年3月成立了“晋城市上党梆子张爱珍传习工作室”这也是我市首个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传承人命名的戏曲传习机构。目的就是传承、保护、发扬上党梆子文化,传习“上党梆子”,在为上党梆子培育优秀人才的平台。2012年在高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的工作室与高平中专联合办学,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分为上党梆子表演和上党梆子音乐两个方向,确定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制定了“守本丰流,遗教融通,梅花引领,剧目驱动”的教学战略。先后参加了2013、2014年晋城市春晚的演出,2015年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竞演,并荣获两枚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学生们屡屡在省级、国家级的戏曲比赛中获得大奖,我的弟子杜建萍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这是时隔十三年后上党梆子获得的第五朵梅花。
今天,晋城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信任我,把非遗文化上党梆子进校园这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的传承人,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真正把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第三、几点希望。现在的时代,文艺大繁荣,娱乐方式多种多样,而传统的地方戏曲才是一个城市独有的文化名片,上党梆子就是我们晋城市的名片,上党梆子是我们的家乡戏,也许同学们还不了解它,不熟悉它,甚至不喜欢它,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永做“低头族”,在业余的时间,能静下心来,多在网上听听家乡戏,有时间的话到演出现场感受感受梆子腔,去体会一下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去品味一下剧词的内涵,欣赏一下优美的舞蹈动作、唱腔艺术,你会深深感受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感受上党梆子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精神”靠你靠我靠大家,更靠我们广大的青少年,我希望你们有一天唱着“四六”,踏着“跺板”,一路“扬腔”,走入大学,走向社会,走到更远的地方。无论走到那里,都记着我们的家乡戏,传播我们的“上党梆子”!
谢谢大家!
晋城市上党梆子张爱珍传习工作室简介
2012年晋城市民政局批准成立“晋城市上党梆子张爱珍传习工作室”,由晋城市文广新局命名、授牌“张爱珍传习工作室”。
张爱珍传习工作室是晋城市首个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传承人命名的戏曲传习机构。传承、保护、发扬上党梆子文化,传习上党梆子,是为上党梆子培育优秀人才的平台。
2012年张爱珍传习工作室高平中专联合办学,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分为上党梆子表演和上党梆子音乐两个方向,现在校生103人。其中:女演员38人、男演员26人、乐队39人。学校确定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制定了“守本丰流,遗教融通,梅花引领,剧目驱动”的教学战略。
先后参加了2013、2014年晋城市春晚的演出,2015年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竞演,并荣获两枚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学生们屡屡在省级、国家级的戏曲比赛中获得大奖,学生杜建萍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戏曲梅花奖。
2012年7月组团赴台湾新竹市参加第二届“竹堑”国乐节,并与新竹青年国乐团合作举办上党梆子张爱珍名家演唱会。首推上党梆子锯琴独奏《亲亲太行山》由锯琴演奏家韩保国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