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上党梆子,就是我的命
2019-03-15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梦楠李丹,晋城上党梆子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青年演员。采访之前,我就对她有着浓厚的兴趣:学戏二十年后再考研究生是何缘由,对她这个上党梆子演员有何影响?
初见李丹,是在不久前的晋煤集团文化宫的舞台。这天中午,她正准备化妆准备三点的演出。眼前的她和想象中有些不一样,皮肤净透,头上裹着蓝布做成的帽子,用黑线紧紧缠绕,身穿碎花打底水衣,腰带上还系着黑色水纱,和舞台上的精美装扮实在联系不起来。
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化妆,让人直呼妆术神奇,更没有想到戏曲的妆容原来如此复杂。
戏曲行里对化妆有句俗语“早扮三光,晚扮三慌”。化妆首先是刮片子。片子由真发制成,李丹在用榆树皮中的黏液处理片子,使之定性而不干硬;其次是拍彩。用嫩肉色的油彩打底色,这时李丹的眉毛已经很淡了,嘴巴的轮廓也已经看不清了;接下来是化油彩。从眼眉到脸颊,由深至浅渐变,看似几笔轻轻的勾勒,却分外传神。
最后穿上戏服,准备登台,候场时李丹一直在吊嗓。她说:“出场四句很重要,不能唱得太紧,要唱出角色的身份、气度和情绪。”
下午,李丹饰演《五世请缨》中的大娘,是配演,但没有人注意到,在没有唱词时,她脸部表情、动作随着剧情也在变换着,仿佛在说戏。在大部分观众看不到的角落里,她就是自己的主角,戏曲艺术的魅力也在于此。
李丹的女儿叫多多,一直在后台等她。换场间隙,李丹让多多喝水,这是专属她和孩子的欢乐时光。“多多四个半月的时候,我就已经带她来戏台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外地演出,很少有时间陪她。”
下午5点,演出结束,李丹带着孩子去吃晚饭,娘俩显得特别开心。
晚7点30分,剧团表演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李丹饰演群众演员,一招一式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印证了那句“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的行话。
晚上10点半,一天的演出结束,李丹回到宿舍卸妆。
这时,我们的话题自然转到北京学习的焦点。
2016年至2018年,李丹在中国戏曲学院攻读硕士。在这里,她阅读了《戏剧美学》《中国文学论丛》以及古本戏剧《牡丹亭》等,认认真真地当了回大学生,一次次领教了北京专家的功夫,“那真叫开了眼界。”她说,通过学习,她也弄清了古本戏剧是怎么写的、人物是怎么来的、人物是怎样塑造的、剧情设计是如何做到有理有据、人物表演如何更加规范化等。
在学校,李丹很勤奋,力求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假期到了,她回到剧团,二话不说,就下乡演出。超越自己得有理论做支撑,消化理论知识,需要一点一滴的实践与渗透。李丹说,一切理论都要经过舞台实践和呈现,才能找到理念的奥秘。
当带着理论成果的李丹重新出现在舞台,对声腔、动作这些外化的表象掌控得恰到好处,对剧中环境、人物背景及性格拿捏得精准到位,所以,她给观众呈现的人物或故事更贴近剧情。
“戏剧,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命,我今生将孜孜不倦地追求!”整个采访,李丹给了我这样深刻的印象,并且感受到了她的执著。
一次,由于过度劳累,她的锁骨上方长出了像鹌鹑蛋一样的大包,医生说需要做手术,她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要演出呢!”她听说做手术后可能会伤声带,更害怕了,这是她的命!最后她询问了很多医生才最终决定做手术,所幸,没有伤害嗓子。
把生命融入事业,是一代代上党梆子戏曲家们的缩影,他们花费毕生心血学习、传承、创新梆子戏,浇灌着上党梆子艺术之花,散发独特魅力。如今的李丹,也“希望家乡戏走出晋城、走出山西,唱响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上党梆子,了解晋城文化,这是我学戏二十年后再考研究生的缘由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