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资讯 >

秣马厉兵再远行 ——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剧组冲刺“文华奖”素描

2019-04-26 发表|来源:太行日报|作者:李斌

手持话筒的王青导演,一着急就登台示范。

连日来,《太行娘亲》创作团队和演职人员秣马厉兵冲刺“文华奖”。

舞台上,急促的鼓点往往是千军万马冲锋的号角。现在,市上党梆子剧院却给自己擂响咚咚锵锵的冲锋鼓点,去上海摘取国家专业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

“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力争如愿以偿,向全市人民递上一份圆满答卷。”4月23日晚,刚刚结束了一整天艰苦排练、还带着几分疲劳的市上党梆子剧院院长陈素琴,向记者吐露了心愿。

《太行娘亲》是三年前创作的剧目,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婆媳两代太行母亲舍弃亲生骨肉,救护八路军后代的感人故事。三年来,这出戏参加过2018年全国新年戏曲晚会,两次到国家大剧院,还登上了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

凡精品大戏,都要经过精心的打磨、观众的检阅、专家的肯定和市场的考验。这三年,《太行娘亲》共召开14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京、沪等地的戏曲专家,“会诊”其思想性、艺术性、人物塑造、舞台表演、舞美设计;主创团队经过消化吸收,又进行了四次大修改,使该剧从作品到精品,一步步完成蜕变,去年,获得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多个国家级荣誉。当下,冲刺“文华奖”成为创作团队和全体演职人员最大的目标。

“音乐要表现出沉闷和急促,群众演员要表现得惊恐。”

“群众演员的间隔距离要拉开,八路军掩护百姓撤退时,田婶(剧中人物)要把方向领对,要站在舞台右侧一米多远的地方……”

“王营长,你要跟在队伍后面,单独出场太难看;上台时,你要跑,神情要严肃。”

“我们正在复制当时的战争情景,所以,表演要做到虚实结合,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气息。”

4月22日上午,晋城市歌舞剧团剧院,坐在剧场中央的导演王青手拿激光棒,眼里容不得一丝一点的瑕疵,随时调动演员的一举一动,设计音乐节奏的快慢与轻重。

这是他们排练第三场《转移》的一个情景。王青对演员的出场时间、舞台站位、感情表现并不满意,一次次严肃要求:不行,重来!那种口气一听就能镇住人。

有时,一个动作、一个站位、一个音乐节点都要反复练习七八次。虽然大家很疲劳了,但谁都清楚多练一次离成功就近一步。他们默默服从,不厌其烦地排练,直至满意,才能进行下一组剧情,而导演对他们的奖励就是“多休息一会。”

其实,《太行娘亲》剧组冲刺“文华奖”的序幕早在4月10日就拉开了。这一天,全体演职人员来到武乡八路军纪念馆,了解那个特殊年代,寻找伟大群体——“太行奶娘”,聆听太行奶娘的创作母题和创作原型——高焕莲的故事。通过参观,大家把“你唱的东西你相信吗,自己演的角色自己相信吗”的问号变成惊叹号。时隔一周,他们邀请部队教官,进行列队、敬礼、戴帽、脱帽、背枪、持枪、起立等军姿训练,感受剧中八路军的形象和气质,以便更好地塑造人物角色。

4月21日,剧组人员进驻市歌舞团,即将开始一个多月的艰辛排练。连日来,身体疲劳、心理压力、角色把握等一系列问题考验着他们,面对挑战,所有演员始终保持冲锋的姿态。

陈素琴扮演剧中一号人物赵氏,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梅花奖”得主,导演对她的要求更是苛刻,一会嫌她跪步没有合上音乐节奏,一会又嫌她倒地太柔。

“晕倒要猛倒,否则,让观众看得太假。”听到导演“指令”,陈素琴二话不说,再次表演时,果真闪电般倒地。几分钟后,她说“那一倒像得了脑震荡。”

陈素琴扮演的赵氏戏份很多、表演难度大,一会是一个接一个的身体旋转360度的“小蹦子”、一会是双膝跪地一个连一个的“跳跪”,一会又要大步流星翻山越岭追部队,体力消耗很大。反反复复的排练,使她脚下速度慢了,嗓子没劲了。当导演关切地问她:是不是走不动了,唱不动了?只听陈素琴嘴里就嘣一个字:“能!”说罢,打起精神继续排练。

秣马厉兵再远行。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太行娘亲》剧组将朝着那尊闪着金辉的、代表国家最高艺术成就的“文华奖”,不遗余力地冲刺。祝福市上党梆子剧院在大上海再放异彩,祝愿演职人员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