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翘楚陈素琴
2019-06-05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笑林欣闻晋城上党梆子著名演员陈素琴荣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很早就认识素琴了,因为参加1997年山西省首届“艺术新秀”评委工作,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陈素琴。那是在1997年12月20日的上午,在晋城高平市观看高平市人民剧团陈素琴演出折子戏《惊疯》。1988年,当时还是“高平县人民剧团”在参加“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的时候,我曾经看过他们团演出的现代戏《活寡》,在山西引起很大的轰动。后来县改市成为高平市人民剧团后,人员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又属于自负盈亏的体制,创作排演新戏很少,所以就接触不多了。这次当我听说要观看一位叫陈素琴的青年演员演出折子戏《惊疯》参评“艺术新秀”,以为是要演出传统戏《乾坤福寿镜》中的《失子惊疯》。心中不由想到,用上党梆子演出这样经典的剧目能显示出自己的艺术功底吗?这可是包括京剧在内的各个剧种中需要演员唱、做功夫都到位的重头戏,能够完整的演下来就很不错了。结果大幕拉开之后,出现的场面是清代剧目、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演出过的《风雨行宫》的景物,我这才明白,陈素琴是要演出该剧主要人物金桂最为精彩的一场戏《惊疯》。前面做为铺垫的场面很快就过去了,到了最为关键的戏剧核心场面,主要人物金桂面临的考验是将“同四阿哥胤禛私会”的心中秘密讲出去,还是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瓢泼大雨中的生死考验。陈素琴扮演的金桂,把观众带到了全剧的高潮。《风雨行宫》是豫剧小皇后王红丽的看家戏,在那个年代是轰动全国梨园界的精彩剧目。《惊疯》是这出戏的高潮,也是最能显示人物个性和演员表演功力的地方。陈素琴在这场戏里把她自己完全融入到人物之中,无论是大段的唱腔还是运用传统戏里的跪、翻、扑、跌都和人物的个性恰如其分。特别是把生角中的梢子功在旦角里变成甩发功的运用,在她那感人肺腑而又直冲云霄的唱腔支撑下,一位遭受皇家宫廷斗争逼迫而又珍惜自己爱情的弱女子的不屈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舞台上,不能不使观众掌声如雷而又感动落泪。这样的表演如果没有平时艰苦的练功和深厚的演唱技巧的培训和对人物命运深刻的理解掌握,绝对是难以完成的。这一年,陈素琴依靠这出折子戏的精彩表演荣获山西省首届“艺术新秀”选拔赛一等奖,也开始了她在上党梆子和山西戏剧界的知名度。
如果说陈素琴的《惊疯》是掌握折子戏塑造人物的精彩表现的话,新编历史剧《陈圆圆》就是在新编大戏中塑造人物、展示自己表演水平的集中体现。《惊疯》虽说也是新创剧目,毕竟有豫剧在先可作为参照物摆在那里。《陈圆圆》是我省著名剧作家纪丁先生专门为陈素琴量身打造的全新力作,完全是初次搬上舞台。排演《陈圆圆》是陈素琴为参加由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剧协举办的2001年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准备的剧目。同《风雨行宫》中的民间女子不同,陈圆圆是一位多才多艺、充满正义感的风尘女子。塑造这样的角色难度相当的大。该剧的情节并不复杂,基本是按照有关史料素材而创作的,只是在一些人物的细节上做了一些必要的艺术虚构。该剧为观众描绘了一个出身低微,色艺双全,遭遇坎坷,备受凌辱,敢爱敢恨的梨园女子形象。特别是根据陈素琴长于唱功,善于表演的演艺功底,设计了不少起伏跌宕、富于激情的唱段,经过素琴细腻入微的表演,赢得了最佳的演出效果,充分展示了陈素琴的表演实力与上党梆子声腔艺术的魅力。为此,陈素琴先后荣获“映山红”演员一等奖、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山西省“二度杏花”表演奖的殊荣。(摘引自李金海:中国戏剧出版社《戏苑史海鉴赏录·冲冠一怒为红颜》369页)
陈素琴并没有满足自己在传统剧目上面取得的成就,她决心要用自己的艺术功力展现当代人物,表现当代的英雄模范,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此,她在高平市和晋城市的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根据著名剧作家张宝祥以全国劳动模范、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同志的事迹创作的剧本,排演了上党梆子现代戏《西沟女儿》。我是在2012年7月9日观摩的《西沟女儿》,看完演出后有个明显的感觉,陈素琴演出的申纪兰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申纪兰,而是艺术形象的“申纪兰”,所以更典型、更接近人们心目中的申纪兰,也就更加可亲、可敬。不是说有了舞台上陈素琴扮演的申纪兰,生活中的申纪兰就不可爱了,而是因为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塑造艺术形象,而不是“英雄模范”报告会。生活中的申纪兰永远是活生生的,她摸得着、看得见,但不是艺术化的;而舞台上的申纪兰是高度概括出来的,更具有典型性,所以才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比如在医院那场戏,申纪兰同她丈夫张海亮的生离死别,在生活中当然不会出现,但是陈素琴演出的这场戏把申纪兰身上的“光环”去掉了,反倒使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纪兰,“真实”的海亮,使观众觉得他们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是一样的。这只有通过艺术的典型形象才能够达到,真的见到本人并没有这种效果,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如果说陈素琴扮演的申纪兰是从四六年开始的情节都是铺垫的话,那就是为这场艺术真实的申纪兰所做的全剧的总铺垫。看了这场戏,我们才能感觉到纪兰心中的情、心中的爱、心中的痛苦,是和观众的心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是我们理解生活中的申纪兰的渠道,进而也就成为非常感人的申纪兰的艺术形象。当然,这同陈素琴同志的精彩表演是分不开的。我由于工作关系,曾经采访过申纪兰和她周围的一些同志,说句老实话,我更喜欢舞台上的“申纪兰”,因为在陈素琴的表演下,这个申纪兰更接近群众,更富有感染力,也更可亲可爱。
如果说在《惊疯》和《陈圆圆》包括上党梆子《杀妻》等古装剧目的表演艺术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陈素琴的传统艺术表演的话,从《西沟女儿》剧中就看到陈素琴已经突破演员自身局限,完全是为塑造和表现剧中人物而做出的艺术贡献了。山西的晋剧艺术大师丁果仙曾经说过,演戏要“忘我”,演员心目中在台上要做到只有剧中人,没有演员自己的程度。观众看戏看不到演员而只看到剧中“人物”,这是舞台艺术的一个至高境界,也是无数戏剧工作者始终在追求的目标,这一点,陈素琴在《太行娘亲》中就做到了。2016年,已经成为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院长的陈素琴开始排演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赵氏,为了保护八路军王营长的初生儿子,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亲生孙子的感人故事,用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八路军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感情,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和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全剧思想内涵深厚,人物形象鲜明,故事连贯紧凑,艺术感染动人。从一开始,陈素琴就特别喜欢这个剧本,尤其对剧中主要人物赵氏感兴趣。现代戏《太行娘亲》的剧本我是在山西省文化厅推荐2016年度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项目时看到的,当时我们几位评委事前并没有交换过意见,可是大家投票的结果不约而同的把《太行娘亲》放在了推荐剧目的第一名。2017年7月20日在晋城终于观摩了已经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的大型舞台剧《太行娘亲》的首场演出,9月4日再次在太原观看了该剧的演出,2018年5月23日晚上又在北京第三次观摩了这出感人至深的上党梆子现代戏。虽说多次观摩此剧,但是觉得自己好像一次又一次的受到了心灵的洗涤,更加感觉到这出戏的艺术魅力。2018年9月2日,应文化部艺术司的邀请,我参加“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评选工作,在晋城第四次观摩了《太行娘亲》。在演出之后的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这出上党梆子现代戏编、导、演都堪称一流,唱腔设计优美,音乐伴奏精彩,灯光运用恰当,舞台呈现完整,是上党梆子在近年来又出现的一出上好的优秀剧目。主要人物赵氏由陈素琴扮演,她把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农村妇女塑造的非常完美和感人。在她不减当年艺术风采的演唱艺术超水平的发挥下,使到场的观众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不愧为“上党梆子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太行山上的一枝花”。在大家肯定剧目的成功和表演的成就时,我觉得这出戏是陈素琴艺术表演生涯的一次大的飞跃和新的升华。无论普通观众和戏剧界的专家高度肯定赵氏在剧中的感人情节和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不都是建立在陈素琴杰出的表演上面吗?而且赵氏从开始一个比较自私、疼爱自己唯一小孙子的农村老奶奶,发展变化到能够深明大义、毅然献出自己的后代骨血的壮举,不都是陈素琴的表演带给大家的吗?过去观众在关键的高潮时爆发出的热烈掌声和叫好声,固然有对剧中人物的肯定,但是一多半是为演员叫好的。可是在《太行娘亲》中观众的掌声却一多半是给赵氏的,特别是不由自主的激动的泪水绝对是对赵氏行为的感动和惋惜。可能是自己也有了孙子辈的关系,每一次观摩该剧,到这个高潮时我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眼泪哗哗不止。我曾经在剧场注意周围的观众,无论是在山西还是在北京、上海演出该剧,大多数观众都在擦眼泪。为演员表演叫好当然必不可少,但是为演员表演的人物叫好和感动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对演员艺术的肯定,当然,这里编、导和音乐的作用也功不可没。
2019年3月22日晚,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在上海大剧院揭晓,陈素琴获戏剧表演艺术奖的“主角奖”,这也是晋城市上党梆子首次入围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并最终获奖。紧接着,《太行娘亲》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陈素琴荣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的喜讯又传回三晋大地。这是党和国家给予陈素琴艺术成就的荣誉,也是对她戏剧艺术成长道路的肯定。陈素琴,这位从山西高平走出来的“上党一枝花”已经成长为三晋百花园中的“上党翘楚”!我们预祝陈素琴艺术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为上党梆子争夺更多的荣誉,为广大观众贡献更多的舞台艺术作品。(作者系山西戏剧网顾问、原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