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提质塑形培根铸魂——晋城市繁荣文艺事业凝聚精神力量
2019-12-19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李志军 闫云文艺是培根铸魂的工程,从城市延续的文脉中汲取养分,又无声地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近年来,晋城市大力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挖掘地域文化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打造文艺精品,彰显时代特色,引领时代风尚,为建设美丽晋城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紧扣时代脉搏发声
为了让创排的新剧《沁岭花开》年底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进入11月以来,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的演员们白天晚上连续排练,很少休息。这是继上党梆子《太行娘亲》之后,晋城打造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新戏。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重大主题,通过展现太行山区贫困妇女李山花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从起初“对着干”到带领大家一起干,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泼辣懵懂”到“有志有智”这一人生转变中的感人故事,歌颂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太行山区人民勠力同心奔小康的奋斗精神。
“抓文艺繁荣发展,首先要抓文艺创作,而要搞好文艺创作,就必须坚持与时代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任何一部有生命力的传世佳作,必定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真正能够直抵人心,催人奋进。”晋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沂旸如是说。
正是秉持这个理念,晋城市把文艺创作作为文艺工作的第一要务,把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作为文艺创作的根本遵循,在全市文艺战线开展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文艺创作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大讨论、组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型采风活动、开展“百乡千村万里行”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举办“听名家名师名角讲创作”讲座、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展示展演文艺精品等8项活动,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离开案头,走向田间地头,植根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从转型发展的火热实践中,从人民群众的多彩生活中捕捉灵感,汲取养分、收集素材、凝炼思想,创作出了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提精气的优秀作品。
晋城首部自拍自导自演并获得国家电影总局“龙标”的儿童电影《七彩梦》,就是一部聚焦当下农村留守儿童和网瘾少年这一社会现实的精品力作。电影通过一群留守儿童和城市网瘾少年共同追寻梦想的故事,反映出孩子在成长中对父母关爱和陪伴的深深渴望。编剧程燕枝告诉记者:“创作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跟随市少儿艺术团到一所乡村小学进行结对帮扶中的所见所感,这部剧之所以能先后获得国内很多大奖,是因为它观照现实,触碰到了很多家庭的痛点。”她还告诉记者,应很多学校和家长的要求,《七彩梦》从9月份在全市巡演以来,目前已经演了200多场,观众达10万余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是含着泪走出影院,家庭教育再度成为关注的热点。
把优质节目送到群众中
今年盛夏8月,对凤翔小区的王大妈来说,充满了很多期待。每周四周六晚7时过后,王大妈就会打电话约小区的姐妹们一起带着小马扎去离家不远的物茂广场看露天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儿女》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红色影片一下子把她们带回到了年轻时代,让她们感受到了心灵的愉悦。今年8月,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晋城市委宣传部开展了“经典影片展映月”活动,每周四、周六在全市人口密集的10个公园广场,同步放映不同的经典影片。展映期间共播放了100部精心遴选的影片,观众达3万余人。市民们都说,这样的活动太走心了,在重温经典中,不仅受到了教育,更重要的是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情。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给百姓,让全民共享文艺精品,让文艺更好地浸润心灵,是晋城一直在尽心竭力做的事情。连续11年开展送戏下乡,平均每年演出场次上千场。周末大剧场、月月音乐会、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长年不断线。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共开展了四大类11个系列50多项活动,其中,春晚和新年音乐会等7场专场晚会、23场优秀剧目展演和11处大型花灯展将节日气氛烘托到极致,让全市人民体验到了久违的年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文体宫广场举办的“一户一花灯”手工花灯展,来自各县区、各单位手工制作的3000多盏造型别致的花灯,成为过年期间的网红打卡地,先后有近5万人次前来观赏、拍照、留影。国庆期间精心筹划的专场音乐会、“我和我的祖国”大型国庆晚会、晋城各界大联欢3场主题晚会,将全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推向高潮,现场观众近万人,网络直播受众达84.44万人。
如果说传统节日为老百姓精心准备的是文化套餐,那么,两年一届举办的太行山文化旅游节为老百姓奉上的则是文化盛宴。今年5月13日开幕的第五届山西(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活动、围棋赛事、商贸洽谈三大板块48项活动渐次进行,开幕式演出、精品剧目展演、美食大会、文创产品展、摄影艺术展、把美丽晋城寄出去、“古堡·家园”文化论道、国际名人围棋邀请赛等系列活动,个个有特色、有亮点,成为晋城市的一张文化品牌,展示出了当地深厚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特色,丰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9年,仅晋城市区开展各类文艺文化活动达310余场,是近年来创新性开展活动场次最多的一年,惠及群众95万余人次。
开启精品创作新时代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晋城谈及精品,不能不提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和国内首部大型水上古堡实景剧《古堡!古堡!》。以传承红色基因,反映军民鱼水深情的革命历史现实题材剧《太行娘亲》,自2017年7月首演以来,历经25场研讨会、140多场演出打磨,先后受邀赴京赴沪参加央视新春戏曲晚会、央视“七一”戏曲晚会、国家大剧院夏季优秀剧目展演、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和上海第20届国际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主演陈素琴、张晶分别荣获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新人配角奖”。今年5月代表山西省参加第12届中国艺术节,荣获了第16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奖,主演陈素琴荣获“文华表演奖”,地方小剧种站到了国家艺术的最高殿堂。
国内首部大型水上古堡实景剧《古堡!古堡!》,通过对晋城蚕桑文化、丝绸文化、冶炼文化、古堡文化、教育文化和商贸文化、历史文化等,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进行挖掘整理,用讲故事的方式,辅以国内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进行舞台呈现,使得这部剧在第五届太行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一经演出便惊艳四方,荣获2019年度中国国家旅游优质旅游节目,推动“太行古堡”文化品牌在国内打响叫亮。晋城市委书记张志川说:因为《太行娘亲》,“晋善”有了形象代言人,因为《古堡!古堡!》,“晋美”有了推广标识物,随着这两部剧的走红,“晋善·晋美·晋城”的城市品牌正在越擦越亮。
这两部精品的诞生,得益于晋城市积极探索实施新的文艺创作生产机制。近年来,为了加快文艺精品创作,晋城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对优秀文艺作品进行扶持奖励的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文艺作品进行大力扶持,积极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筑牢传统文化根底上下功夫,在挖掘历史文化精髓上下功夫,在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上下功夫,创作出一批有筋骨、有温度、有道德的精品力作。
与此同时,晋城市委宣传部还定期举办专题研讨、大型讲座、创作座谈会等,以此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水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今年开办的“听名家名师名角讲创作”公益讲座,邀请国内文艺界的知名作家、音乐家、书画家、摄影家、戏曲家、曲艺家等名家大咖现场讲授创作技巧,分享创作心得,深受全市文艺工作者的青睐。著名作家葛水平、中国古典吉他教育家胡爱华、著名编剧姚宝瑄先后莅临晋城,与文艺工作者、与热爱文艺的市民进行现场互动交流,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正是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开启了晋城精品创作新时代。据了解,晋城每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近1200多件,去年以来就有300多件获省级以上表彰。今年上党梆子《郝经》获取第16届“杏花奖”,陵川钢板书《心的呼唤》荣获“杏花奖”曲艺表演奖;市作协张暄、任慧文荣获2016—2018年度赵树理文学奖,2位美术家创作的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市精品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用高尚的文艺引领新风尚
若提及2019年文艺界的“网红”,非“晋文文”莫属。“晋文文的夏天之草坪音乐汇”“晋文文的心故事走进丹河新城”等场景,定格在市民对“晋文文”挥之不去的记忆里。
“晋文文”是晋城市今年打造的传播文化、传递文明的文化品牌。以新时代文艺轻骑兵为演出班底,带着让文化浸润城市,让文明滋养人民的夙愿,“晋文文”系列活动——“晋文文的夏天”和“晋文文的心故事”走进了市区广场公园、社区游园、老街新城。“文艺节目+文明创建知识有奖互动问答”“文艺节目+现场真人分享身边感人故事”“晋文文”用零距离与老百姓互动的方式,用时尚贴心的文艺表现形式,一度成为市民追随的“明星”。截至目前,举办了14场公益演出活动,惠及市民30余万人,很多热爱文艺、有一技之长的市民踊跃加入了文艺轻骑兵,很多参与活动的市民成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生力军。
文艺工作者是培根铸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责任和使命,正是深谙此理,晋城精心策划文艺活动,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朔冬时节,室外零下三摄氏的寒气仍无法阻挡文艺工作者奔赴农村、厂矿、社区、学校进行红色故事宣讲的步伐。8名宣讲员,8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声情并茂的宣讲,带给人们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激发着每个人的爱国情怀和拼搏斗志。兰花集团职工梁文芳告诉记者:“听完宣讲之后,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对晋城的热爱,浑身充满了力量,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更多的事情。”
引领风尚,更需要一批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队伍。近两年来,晋城市注重培树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每两年进行一次优秀文艺人才的评选,树了榜样,立了标杆。全市文学、书法、美术、摄影和诗词等国家级协会会员达到150余人、省级会员达到400余人,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先后有5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晋城大地上,文艺工作者正以先行者的姿态,积极投身火热的改革实践中,以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贴近时代、贴近民众,在这片沸腾的热土上挖掘文艺富矿,描绘精神图谱,为这座城市培根铸魂,文艺的繁荣发展正在为实现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