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即将揭晓

2015-03-25 发表|来源:东方网|作者:郁婷苈

中国晋剧艺术网阅读提示:2014年10月31日、11月1日晚,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上马街》剧组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参演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并参评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参评结果将于颁奖晚会正式揭晓。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将有尚长荣、茅善玉、钱惠丽等历届白玉兰获奖演员进行表演演唱,还有谢涛、牛建伟二人的晋剧表演,与颁奖晚会交替进行。

3月24日,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闻发布会在市文联举行。记者从本次新闻发布会获悉,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提名演员名单已产生,将于3月31日晚在上海大剧院的颁奖晚会上正式揭晓。

与往届相比,本届“白玉兰”奖颁奖活动作了较大的调整。首先是不再将“白玉兰戏剧论坛”与颁奖活动捆绑运行,而是根据全年戏剧创作演出现象,适时确定主题、不定期地举办;更大的调整是将往年的获奖演员展演与颁奖晚会合二为一,将揭晓、颁奖与获奖演员表演更紧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持奖项权威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体现出更精纯的艺术理念、更简约的办奖风格。

本届“白玉兰”奖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广局、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办公室、东方卫视中心、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杂志社承办。“白玉兰”奖旨在通过表彰每年度在上海舞台亮相的优秀演员,繁荣戏剧创作演出,加强各地艺术交流,“提携新秀成名家、推动名家为大师、表彰大师启后人”,充分发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文化精神,推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

近几年来,“白玉兰”奖逐渐加大了“提携新秀成名家”的力度。为遵循戏剧艺术人才成长规律,鼓励更多青年演员磨练技艺、追求艺术、勇攀事业高峰,第24届组委会决定从第25届起增加新人主配角及提名奖各1名。消息传出,参评本届“白玉兰”奖新人主配角奖的青年演员人数明显多于往届。

“白玉兰”奖自1989年创立以来,今年正值第25个年头。为总结25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的办奖成果和经验,提升奖项的理论水准和学术含量,扩大奖项的业内外影响,进一步推动上海戏剧评论、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发展,组委会还组织了相关理论评论文章征稿活动,将在今年下半年汇编并适时举行“白玉兰戏剧论坛”。

剧种演员各擅场,参评人数创新高

据统计,参评本届“白玉兰”奖的各地演员共计144名,创了历届新高(第20届84名、第21届78名、第22届87名、第23届73名、第24届87名)。其中参评“主角奖”、“配角奖”的各有61名,参评“新人主角奖”的6名,参评“新人配角奖”的达16名之多。

这144名演员分别来自全国49个剧团的69台剧目,共计29个剧种,包括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剧、豫剧、晋剧、评剧、曲剧、粤剧、汉剧、绍剧、婺剧、滇剧、徽剧、扬剧、吉剧、梆子戏、高甲戏、黄梅戏、滑稽戏、肢体剧、轻喜剧、儿童剧、皮影戏等。

对所有的参评演员及剧目,“白玉兰”奖评委库在2014上下半年各作了一次集中评议,充分交换意见。2015年1月,根据《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库工作办法》,组委会在观看了85%以上剧目的评委中,抽取17名作为投票评委,经再次评议并经初选、提名奖决选、正式奖决选三轮投票,产生主角奖提名奖演员20名(其中正式奖8名)、配角奖提名奖演员10名(其中正式奖5名)、新人主角奖提名奖演员3名(其中正式奖3名)、新人配角奖提名奖演员5名(其中正式奖3名)。在所有38名获奖提名演员中,上海演员10名,外省市演员28名。同时,评委会还从申报集体奖的8个剧组中,评出提名奖剧组2个(其中正式奖2个)。

综观38名获提名奖的演员所演绎的作品,包括戏曲、话剧和歌剧、舞剧多个剧种,选材主题丰富,艺术风格多样。其中,有贴近百姓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如豫剧《王屋山的女人》、沪剧《小巷总理》、话剧《生死遗忘》、滑稽戏《爱出花样经》,以真实鲜活的故事情节、亲切感人的艺术形象直面社会问题、讴歌时代精神,激发观众对当下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歌颂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用生活的细节与朴实的信仰获得了专家与观众的认可;有原汁原味、忠实传承经典名作的演出如京剧《乌龙院》《伍子胥》《闹天宫》、汉剧《宇宙锋》以及昆剧个人专场等,演员技艺精熟、演绎堪称完美;有根据名著改编的作品如京剧《金锁记》、粤剧《风雪夜归人》、评剧《我那呼兰河》、淮剧《祥林嫂》以及唯美典雅的芭蕾舞剧《小美人鱼》,演员显示出对角色的精准理解、对技巧的灵活运用、对舞台整体感的出色把控;也有原创古装戏与现代戏如婺剧《遥祭香魂》、晋剧《上马街》、越剧《风雪渔樵记》《双飞翼》等,带给人“旧中有新”、“近前望远”、“小中见大”的审美体验,思想内涵深刻、艺术表现独特、演绎难度各异。所有获奖演员均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态度、饱满的精神与精湛的功力加以呈现,令人激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三届“白玉兰”奖的角逐中,婺剧演员已连续两次上榜并名列前茅。其中青年婺剧演员杨霞云、楼胜凭出色的演艺才能分别夺得第23届主角奖榜首、第24届主角奖“探花”。本届又有一位婺剧名家朱元昊参评并被提名,如果他能获得主角奖,那么梯队整齐、实力强横的婺剧演员将在“白玉兰”奖平台上实现“连中三元”。

再颁特殊贡献奖,马科导演获殊荣

从2002年的第14届起,“白玉兰”奖每届都推出一个非常设性的大奖,以表彰一位杰出的前辈戏剧艺术家。其中终身成就奖曾颁予袁雪芬(第16届)、李默然(第17届)、红线女(第20届);特殊贡献奖曾颁予日本歌舞伎演员坂田藤十郎(第18届)、裴艳玲(第19届)、刘厚生(第22届)、焦晃(第23届)、王盘声(第24届);育人奖曾颁予周小燕(第15届)、徐晓钟(21届);特别奖曾颁予陈薪伊(第14届)、尚长荣(第15届)。

此次,根据“白玉兰”奖非常设性奖项的产生办法,由本届部分评委提名,组委会决定将本届“白玉兰”奖特殊贡献奖颁予著名戏曲导演、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

马科生于1930年,河北深县人,1942年考入私立夏声戏剧学校,主攻京剧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的悉心教授。1949年毕业后,马科随校编入解放军三野文工团(娃娃剧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在周信芳主演的《文天祥》中既扮演群众角色、又参与导演工作,该剧成为他戏曲导演生涯之始。1956年,马科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师资进修班学习,其后导演了京剧《红色风暴》、《赵一曼》、《海瑞上疏》、《武则天》、《战海浪》、《海港》、《宏碧缘》、《乾隆下江南》、《曹操与杨修》、《盘丝洞》、《程长庚》、《岐王梦》,越剧《西园记》,粤剧《潮涨潮落》及黄梅戏《红楼梦》等几十部大戏,成就卓著,影响广泛。

马科历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上海表导演研究学会会长、瑞典斯德哥尔摩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等职。他接受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系统训练,在实践中又将斯坦尼理论灵活运用到京剧表导演中,逐步形成了写意与写实交融、人物塑造与戏曲程式贯通的导演风格。他导演的作品情节紧凑、个性鲜明、场面生动、风格大气。他导演的《红色风暴》被业界认为既是一部有强烈的京剧特色、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有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的佳作。他导演的《曹操与杨修》被业界认为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传统写意的,是将两者融为一体的“新时期中里程碑式的京剧作品”。该剧在1988年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中获优秀剧目奖第一名,马科获最佳导演奖,此后获得殊荣不断。

1993年,马科与瑞典皇家戏剧学院院士彼得·奥斯卡尔松互相拜师,其后两人在瑞典共同执导了话剧《仲夏夜之梦》、《亨利四世》。

马科在戏剧创作和导演理论上建树颇丰,曾将他编剧或参编的十多个剧目结集出版,并发表了《试谈京剧演员接受斯坦尼心理训练的可能性》、《让京剧与世界接轨》等论文。2000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艺术生活回忆录《马科回忆》。余秋雨为其作序,称他为“生长于民间土壤,扎根于传统艺术,陶冶于国际学派,奋斗于坎坷岁月,大成于改革盛世,享誉于海内海外”的戏剧家。可以说,马科的艺术生涯正是京剧艺术从传统走向现当代的整个历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