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6月中旬走进太原

2015-05-20 发表|来源:山西晚报|作者:孙轶琼

《北国佳人》剧照

5月18日下午,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在国家大剧院内举办了“梆韵悠长”—三省四地交流巡演活动的新闻发布会,同时今年是该团建团55周年,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要开启寻根之旅,重走河北梆子起源之路。

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在北京扎根的剧团,河南梆子剧团全年演出总收入、场次都在逐渐递增,就连不少地道的北京人,都在听梆子腔,可谓粉丝无数。它如何能转型成功,又如何营造市场,该团的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省众多剧团之镜鉴。

抓住优势,扎根三地去演出

形容女人,人们总会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话要是放在北京河北梆子剧团身上,那就是“上得了高雅艺术殿堂,也去得了农间地头”。虽然,很多戏曲剧团都这样做,但难得可贵的是,该团善于从“根”上着手,牢牢抓住了河北、天津、甘肃、陕西等地戏迷的心。

各类梆子,都算是同根同源,都发源自“山陕梆子”,发展到了河北,就成了河北梆子,整体而言,这些剧种都是高亢、苍劲的,所以在北方,尤其是山、陕、甘、天津、河北一带,有很多梆子腔的拥护者,而该团就是看中了这一市场,响应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借助三地文化领域一体化发展的东风,陆续到天津、河北等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商业演出,拓展演出市场。

虽说去天津、河北演出是该团在2014年的“创举”,但是他们随后发动起了京津冀三地四大知名院团、十位戏曲梅花奖得主汇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以七台经典大戏和一台名家名角演唱会展示了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号召力,打破了人们“河北梆子只拥有农村市场,登不上城市大雅之堂”的观念。该团副团长罗杰是专门负责市场营销的,他说,“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你光会唱戏不会吆喝也不行,所以就得让观众了解我们,才能扩大河北梆子的受众,通过组织其他地区的院团到北京来演出,慢慢就能形成一个以北京为核心的河北梆子演出中心,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许是尝到了甜头,今年的“寻根之旅”,该团将带着三部剧目到山西、陕西、甘肃三省演出,届时太原市、长治市都将唱响河北梆子。

驻场演出,扩大生存空间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慕名前来的戏迷们站满了整个新闻发布厅,对于听着京剧长大的北京人来说,怎么会爱上梆子腔?我身旁的一位大爷说了,听河北梆子是另外一种感受。正如罗杰所说,扩大影响力,就是为河北梆子赢得一席生存空间,让观众了解河北梆子,就是为他们的欣赏和喜爱奠定基础。

放到咱晋剧身上,戏迷对晋剧也是相当忠实的,尤其是公园里的各种以晋剧为名的“聚会”,更是人山人海。可是,当戏迷们想看戏了,去哪里看?现在是有“周二惠民剧场”了,大家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去看,可是一个惠民剧场够吗?如果想看名家的演出,又去哪里看?所以驻场演出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当一些省外人士对晋剧感兴趣时,这也是三晋文化宣传的窗口。

邀请明星参与,突破戏迷年龄屏障

2012年,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转企改制,鉴于消费主力的年轻化趋势,转变经营思路是他们当初最先考虑的问题,要让梆子戏焕发活力,必须吸引年轻观众,这也是他们拼市场的首要要素。

排新戏,尤其是适合现代人看的戏。剧中内容既要与当代价值观、审美观相结合,也要贴近市民实际和生活,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为了给河北梆子造势,或者说培养年轻观众,该团还想了个办法,那就是邀请著名相声演员何云伟来唱戏,“何云伟会唱梆子戏,而且他的知名度肯定比戏曲演员知名度高,除了让戏迷们多些看点外,也能利用其名人效应,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此外,该团还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定时推出各种戏曲交流、名家教戏、戏迷联谊会等线上、线下的活动,粉丝量近万。从2012年到2014年,该团总演出收入达到1187.58万元,营业性演出和公益性演出共计482场,这是让不少演出团体羡慕的数字。

另外,地方剧种要想长期发展下去,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北京市文化局领导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市还将出台扶持地方曲种的政策,从各方面对河北梆子剧团给予扶持和帮助。剧团演出,政府采购;剧团创排剧目,政府来支持,这也是对剧团生存和发展的一种保障。

最后播一条小广告,喜欢河北梆子的戏迷注意了,在6月15日—17日,北京市河北梆子将在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上演《王宝钏》《清风亭》《北国佳人》;6月19日—21日,将在长治市潞州剧院演出,届时演出的都是该团的台柱子,也是梅花奖的演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