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传神之包青天
2016-05-25 发表|来源:中安在线(合肥)|作者:佚名在戏曲舞台上,我们常可看到有些角色脸上用红、白、黑、黄、蓝、绿等色彩勾绘一些象征性的图案。既增强了人物感染力和戏剧效果,刻画人物的性格,丰富戏剧人物的故事内涵,又平添几分难以言尽的舞台艺术美,这就是享誉中外的戏曲脸谱。现舞台戏曲及影视上所见到的包公的那张“大黑脸”,已成了他独特的形象定格,特别醒目。
其实,历史上的包公,是个文雅的净面皮的人物。文载有包公逝世后不久,合肥等地相继为他建纪念祠堂,他的泥塑坐像和石刻立像,都是“白脸长须,而且面目清秀”。包公又怎么成为戏曲舞台上的黑脸呢?其实,那百态千姿的戏曲脸谱,是中国特有的一门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含浓郁的品味。它孕育于上古时期的图腾,发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驱鬼避邪傩祭乐舞宗教活动。相传,到了元代,戏曲大盛,包公的戏日益俱增,但对包公的脸谱化妆不一。有一位阅历效深颇有造诣的戏曲化妆大师,为了使包公的脸谱统一形象化,走访了许多戏班也没寻到合适的脸谱图案。他常独自一人在家冥思苦想设计,连续几夜晚读戏文,熬下来疲劳过度,不知不觉伏在书案睡着了。
梦中迷迷糊糊一个黑脸大汉,头戴乌纱身着官服从老远招手向他走来。大师不由警觉的问:“你是何人?为何如此装扮?”来人不由哈哈大笑:“你连我都不认识?岂不怪哉,我就是你的戏班天天演唱的包拯。”“不,包拯不是黑脸人扮像。”来人向前作辑行礼:“没法子,大师呵,我包拯的脸是给说成黑的,仇恨反对我的人,说我六亲不认无情无义,背地里喊我包黑炭,支持爱戴我的人讲我刚正阿不留情面,像铁板一块,你说这铁板不也是黑不溜秋的吗?我干脆横下一条心把脸变成漆黑,随便人们怎么说都行。”一觉醒来及南柯一梦。
大师也越想越觉得有趣,越有趣就越感到兴奋。第二天赶到戏班,他给扮演包拯的演员的脸画成漆黑。戏班里的人都莫名其妙,有个弟子问道;“包拯乃白净面皮,大师为何把他画成黑脸?”大师没有直接回复,反问一句:“你们可知道剧中人物各种脸谱代表什么含义吗?解释这其中色彩的运用,富有褒贬善恶,评价好坏等含义:一般红色脸多用于忠义正直之人物,如关羽、姜维等;白色是一种寒色,常用于多谋狡诈一类的人物,如曹操、司马懿、秦桧等;紫色脸一般表现为有血性而又穆静的人物,如庞统;蓝色或绿色,多表现为勇猛剽悍的人物,如窦尔敦;而黑色乃华夏之祖色,可表现刚正不阿的包拯。正因为如此,有人给包拯起了个绰号:‘包黑子’这倒不是言其脸黑,而是指他公正廉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接下来大师才把昨夜梦见包公的事向大家叙述一遍,戏班的人听了大为惊呀!
“怪哉,莫非包拯真的成了神?”大师微微一笑曰:“包拯不是死后才变成神的,他活着的时候就断案如神,人称包青天。戏曲中不是有唱老包过阴的传说?”说完便拿起画笔,在黑脸包拯额头上画了个白色月牙。大家又不解其意于是问:“师傅,这又是什么?有何寓意?”“这个白色月牙表示包拯能昼断阳,夜断阴呀!就连阴朝地府十八层地狱下的鬼怪妖魔见了包拯都害怕。”语音刚落地,开戏的锣鼓响了,一声叫板“大黑脸”包公上场了,博得观众满堂喝彩。直到今天,包公都张带月牙的“大黑脸”流传很广。
脸谱虽源于生活,但他是经过变形和夸张的艺术再现,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点还能表达广大人民的感情爱憎。早在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审查剧目时说:“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一种性格,一种象征,它是京剧中不可缺少的艺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