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钏寒窑18年,现在的姑娘会接受吗
2016-06-29 发表|来源:钱江晚报|作者:陈淡宁“经典老戏有市场,难道就意味着戏曲只有复制和模仿大师才是正道吗?创新是一个畏途吗?”
“让戏曲在当代能够自我生长跟循环,让它真正的成为一个活态的生命肌理,这是需要重新构建的一个东西。”
2015年8月,在西子湖畔,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青年评论者,早已按捺不住从前一晚相谈甚欢之时就大开的脑洞,兴奋地讨论起他们共同感兴趣的戏曲,在当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留着明星“爆款”的LOB发型的女生和穿着时尚有型的男生们, 脱口而出的,不乏以上这些与学术前辈“较劲”的犀利观点。
这是发生在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成立不到1小时后的一幕。
对于这样的“较劲”,首届西湖论坛的学术主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剧本创作中心一级编剧罗怀臻表达了赞赏:“我很欣赏年轻人直呼其名地对前辈学者的观点提出质疑,我很希望能够看到在公开的场合下,各方不同的观点展开论证。”
西湖论坛
与国家戏剧扶植政策的暗合
“西湖论坛”的成立,以及首届论坛“我们的戏剧——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的主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让整个中国戏曲界都无比振奋的七月——
2015年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支持戏曲演出、改善戏曲生产条件等共计21条“真金白银”的优惠扶持政策;紧接着,7月29日,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又在北京举行,再次强调,振兴戏曲艺术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繁荣文艺事业的需要。
“论坛的成立,与国家这一系列的动作,其实只是一种暗合。此前,我们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论坛竟然会成为对国家政策最快、最及时的反应。”罗怀臻说。
在罗怀臻看来,国家的一系列扶植戏曲发展的举措,包含着一个历史性的进步:“那就是把戏曲艺术定性,并做了一个重新的表述。传统戏曲究竟是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DNA,是我们的人格图谱,是我们的精神图像。这个定位,一改我们许多年来,对戏曲一种狭隘的有失偏颇的定性。不再把戏曲简单地看做商品,简单地当成娱乐,简单地视作宣传工具。从历史上看,凡是简单地把戏曲当做商品、娱乐、宣传工具的时期,都是戏曲发展不健康的时期,也是戏曲遭受损失的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戏剧界越来越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观念的支配,各个门类各个行业的戏剧人才出现了断档和断代的危机。原来全国的剧团,不管大小,都有完整的编剧、导演、作曲、舞美、音乐设计这样的人员配置。但慢慢的,变成了‘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态势,剧团把创作人员当做是负累,取消了他们的编制岗位,这就使得全国的剧团,就只追逐那几个最有名的编剧、导演、舞美……甚至为此不惜高价。这些人水平是很高,一次性使用好像很划算,质量也很不错,更重要的是,在评奖时,名家起评分高,人脉广,得奖就比较有利。”罗怀臻说,一个剧团必须储备自己的创作人才,“一个用北方语言思维写作的剧本,怎么适合用南方的语言来吟诵呢?这必然会带来气质上的落差。”
他认为,与创作人才同样遭遇尴尬境地的是评论人才,“因为评奖制度代替了评论,评论家不再写文章了,而是变成了在黑匣子里的投票者。”
创新的关键
解决戏曲与现代人的关系
听完了一上午关于戏曲艺术创新问题的探讨,罗怀臻觉得无比欣慰:“西湖论坛作为一个常设机构,将会发挥长效的作用。按照戏曲艺术发展的趋势,形成一种新的批评的风度,进而催生一种新的戏曲。我们不能在身处宋代的时候,每天高喊‘振兴唐诗’,因为这样宋代的文化就会被遮蔽。我们一直在移步换形,从汉赋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传奇,虽然在变化中不断产生出新的形态,但是我们的精神依然还在。现在,国家给予了戏剧尊重、扶持和地位。这等于是把球抛给了戏剧人自身,你该怎么做?在新的历史机遇到来的,有热血有担当有智慧的青年相聚西湖,这必将形成一种新颖的批评之声,向全国剧团推送。”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能让戏曲传承、保护与发展下去。
“我们不要责怪创新的人,也不要责怪保守的人。”罗怀臻说,“我们要放开创新,但关键是解决戏曲与现代社会人的关系。我们不能总让戏曲不动等着人亲近。戏曲是适应环境的,曾经,戏曲上能表现皇廷宫闱,下能表现床第生活,那时候的戏曲不存在盲区。但戏曲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面对现代生活时,它有了盲区,你可以表现书法写字,但你怎么表现打电脑,刷手机?能表现上楼骑马,但怎么表现坐电梯,开汽车呢?盲区你要去解决。传统戏曲在面对工业社会和都市生活时,表现力的萎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你还要解决和现代人审美的关系。以前没有电视,电影、交响乐,网络剧。能看的只有戏曲,杂技。人们的审美经验中没有其他东西。然而现在80、90、00后的审美储备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戏曲。要重新进入他们的审美储备之中,形式上的解决很容易,但那未必是最好的一种。
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等来一个已经娶了别的女人的男人,现在的小姑娘是不会接受这种观念的。你得解决这个观念上的问题。所以,这戏要演就要改,不是王宝钏不等18年,而是18年后等来这样的结果,她不再选择满足薛平贵的道德需要,而是关上窑门,从此过自己的生活。这就符合现代人观念的戏曲。”
罗怀臻说,传统戏曲的继承,是要继承它符合现代文明理念的部分,挖掘其中仍然有活力的,有再生能力的文化基因,而不是毫无选择的感情寄生。只有这样,传统戏曲才能在新的时代焕发出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