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促进创作与发展
2016-08-01 发表|来源:解放日报|作者:诸葛漪“房子盖好,灶头砌好,锅子买好,就等米下锅了。我想,体制改革真正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是促进创作、促进发展。”在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原创大型沪剧《挑山女人》进京前夕,主演华雯这样回顾“一团一策”实施近一年的感受。
演出场次增加,市场效益与观众口碑双丰收,背后离不开各大院团精心策划,而“一团一策”的改革探索,则为全市各戏曲院团发展搭好了台阶。
全年演出系统化品牌化
“一团一策”改革探索一年来,各文艺院团演出场次明显增加。年初,上海京剧院制定并向全社会公布全年演出计划,推出“上京实力派”、“青春舞台”、“大圣来也”等演出季,其中既有剧院主打的演出,也有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全国巡演,更有主演尝试制作人机制的演出,形成丰富多彩的演出形态。“占尽风华”史依弘全国巡演,已在京津沪三地演出8场,下半年将赴重庆、深圳、广州演出8场。9月底,《王子复仇记》将赴美参加纪念莎翁逝世400周年演出活动,而后转赴加拿大多伦多,计划组织3场商演。10月底,“上海京剧万里行20周年”演出活动,赴潍坊、太原、呼和浩特、郑州、武汉、重庆等地演出20场《智取威虎山》。
上海越剧院根据“一团一策”方案来制定优秀剧目经典版、驻场版、巡演版演出规划,将“上越”品牌影响力辐射至全国。5月,由剧院承办的“越从海上来——2016新剧目北京展演”系列活动成功举办,获得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和广泛好评。截至6月底,上海越剧院完成演出场次111场。上海淮剧团围绕“纪念淮剧进入上海110周年”,策划实施全年“海上情淮”四季系列演出活动,以演出季为核心点,首次推出淮剧常态化剧场周末公益演出,在逸夫、宛平、人民大舞台、艺海、周信芳戏剧空间等剧场,坚持以公益票价演出淮剧经典折子戏专场和淮剧大戏。剧团还积极拓展社区、郊县和学校的演出空间,在浦东新区、杨浦区、普陀区、长宁区、黄浦区等地的文化活动中登台亮相。
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留住老观众,吸引新观众,是戏曲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各院团都致力于走近年轻群体,普及传统文化。“沪剧《邓世昌》上海地区高校巡演季”先后在复旦、同济、华政、财大等19所高校巡演20余场。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表示:“我期待《邓世昌》能和大学生观众产生审美碰撞,引发观剧共鸣,聆听到更多青春的声音。”《邓世昌》在上海海事大学演出时,学校旗语班学生身着水手服,排成整齐队列,挥舞彩旗,用旗语“祝贺《邓世昌》巡演成功”。旗语节目只有短短3分钟,但学生们仿佛在与《邓世昌》的伙伴们用“旗语”进行时空对话。“观看沪剧《邓世昌》不仅仅是艺术享受,也是历史教育。”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说。
7月的一天,上海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青年队队长邢娜如往常一样,带领年轻演员们开始基本功训练,踢腿走步、开嗓拉腔,练得不亦乐乎。正当大家练习得热火朝天之时,练功房门口走进20多名中学生,他们是上海浦东模范中学戏迷学生代表。在演员手把手指导下,学生们翘起兰花指,扎个大马步,“认真指数”已近爆表,一招一式绝不含糊。
而此前,“上海淮剧校园传习实践基地”已在浦东模范中学揭牌。上海淮剧团团长王建强表示,淮剧进校园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淮剧团还在普陀区光新学校、杨浦区内江路小学、上海大学等学校形成了推广普及淮剧试验点,在传习实践基地举办特色班淮剧汇报演出和剧团专业演出,形成学生带动家长的“小手牵大手”观众拓展新模式。
为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上海评弹团有意识选择创排《林徽因》。早在3月4日,《林徽因》就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开展讲座和试演,演出结束后观众长时间鼓掌,主创人员备受鼓舞。6月15日,《林徽因》前往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出,开票仅4天即告售罄,也让主创们对剧目更有信心。市文广局艺术总监吴孝明认为,上海评弹团近年来不仅在长三角一带演出,还积极“走出去”,到北方地区,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演出,现在又要主动“走下去”,通过高校巡演,同时将评弹历史、评弹文化送入高校,在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加强与青年人的良性互动,推动评弹艺术更好地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艺术院团的文化担当。
创作要把心交给观众
作为上海市唯一入选的剧目,由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创作的原创大型沪剧《挑山女人》近日参加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演出首日北京暴雨,地铁停运,马路积水,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只有200多人。谢幕时,华雯感谢观众冒着暴雨前来观看《挑山女人》:“今天是我们《挑山女人》演出以来,人数最少的一场,但你们的热情与掌声,深深地温暖着我们的心……”台下观众高喊:“我们是趟着河过来观看你们的戏,謝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好戏!”第二场演出,剧场座无虚席。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华雯进入宝山沪剧团工作,至今已有36年。她经历了剧团兴衰起伏,“‘一团一策’施行后,创作排练经费逐年提高,演出也有了政府以公益买单的方式托底资助。改革真正目的是促进创作、促进发展。”《挑山女人》首演至今,演出场次累计达210场,观众超20万人次,先后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17个重要文艺奖项。谈及《挑山女人》四度晋京感受,华雯借用电影导演李安的话——“把心交给观众”,她表示:“好好思考自己的初心。《挑山女人》创排之初没有宏大目标,只是人物甜酸苦辣的回味。全剧没有炫目的舞美,但它的美学价值、戏剧观定位不低。‘王美英’一角面对困境的角色担当和包容,是当代社会缺少的,也是艺术家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