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言山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2017-01-17 发表|来源:山西晚报|作者:路丽虹 冯戎16日上午,省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进入第三天分组讨论,文艺界别依然是热火朝天。今年,建设“文化晋军”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如何大力发展山西省文化事业,政协委员们的话题谈也谈不完。
实际上,不止文艺界别在关注文化。截至16日17时许,在省政协网站上,委员提案总数为762件,其中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就有163件,占到所有提案的近三成。加强我省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晋军”,已经成为委员们的共识。
保护人才重点培养建设“文化晋军”
建设文化晋军,首先要加强文艺人才队伍的保障和培养。对此,省政协委员、山西省曲艺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兆麟认为,我们首先要保护本土文艺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得留得住,文艺团队才能发展壮大。“咱们的文艺人才流失严重。我举两个例子:省京剧院原来是全国重点省级京剧院团,培养了不少京剧人才,但也走了不少。这几年好不容易培养起一个王越,去了国家京剧院。阳高县二人台团,曾经走出阿宝、高保利、张玲玲等,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这些人有名了就被挖走了。”说到这里,王兆麟不禁叹气,“为什么人留不住?关键是待遇,体制编制待遇,工资待遇。”王兆麟建议,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有利于艺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保护艺术人才的编制和结构。
文化人才得保护,还需要重点培养。省政协常委、民盟山西省委会副主委赵恒寿认为,应该实施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各文化行业领军人才,带动整个文化队伍向前走,“比如,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物保护、工艺美术、动漫等文化领域,政府可以组织开展短期国内培训和境外培训,为他们举办专题展览、承担重点课题、参加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等活动进行专项资助。”
把文艺品牌创作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目标
山西精品文艺节目,普通老百姓张口就来的还是话剧《立秋》、电视剧《乔家大院》等经典作品,也许还可以加上今年初央视一套播出的历史大剧《于成龙》。“总的来说,我省文艺精品数量偏少,我们的文艺创作还存在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在全国叫得响、叫得开的作品还不多。”省政协常委、省文联主席张根虎认为,文艺精品缺少,还存在于文化品牌工程不够响亮的问题。“我省有血脉相承的根祖文化,有撼天动地的黄河文化,有汇通天下的晋商文化,有金戈铁马的边塞文化,还有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但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缺乏精品文艺品牌。”
“要加大对文艺品牌工程扶持力度。围绕我省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打造省文联建立的 美丽山西 欢乐山西 文化山西 三大文化品牌工程。”张根虎表示,把文艺品牌创作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纳入党政政绩考核内容,让各级部门都真正重视起来。
占领文化地盘组建艺术研究院
谈到如何能更好地发挥山西文化软实力时,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说,要发展山西文化,就一定不能只局限于山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你常去包头或是陕北、张家口,你去他们的公园看看,里面唱的都是晋剧、山西民歌,说的都是山西方言。所以,要提高山西文化软实力,就要先了解山西文化究竟有多大的覆盖区。”
王辉举例说,晋方言区其实是包括了陕北、内蒙古中西部、张家口地区,甚至包括了宁夏和甘肃的部分地区。比如我省的二人台,发源于山西,分布在六省,特别是在冬奥会的举办地张家口,张家口80%是山西文化,20%是草原文化。他强调,“发展山西文化,一定要把眼光放远,2022年的冬奥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应该借此之势,占领文化地盘,复苏 流落 在陕蒙冀的山西文化。”
另外,王辉认为我省还应该组建艺术研究院。他说,艺术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其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们对古代文明的研究大多是通过艺术。而且目前,从中央到全国各地都有艺术研究院,只有山西没有。“目前,山西虽设有戏曲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院,艺术科技研究所等,但就是没有一个综合的艺术研究院。”王辉说,这些分散的研究院是无法与北京及兄弟省市进行对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