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政协委员建言:整合建立山西艺术研究院

2017-01-17 发表|来源:山西新闻网|作者:郝亚红 任思雅

五千年文明的孕育和积淀,让山西的文化丰厚而灿烂。如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将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坚定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课题。1月13日下午,山西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首日,来自文艺界别的多位政协委员结合自身所处领域,围绕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

DesktopIMG_8575
省政协委员王辉建言加强文艺研究机构的整合

王辉:整合机构汇聚资源打好文艺研究攻坚战

山西是闻名海内外的“古典戏曲的摇蓝”、“民间歌舞的海洋”,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之丰富,艺术文物藏品之珍贵,在全国首屈一指。“但由于我省文化艺术研究部门划分过细,导致资源不能整合,工作环境太差,工作与职能重叠交叉,重复建设严重。”在省政协委员、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看来,“加大对我省文化艺术研究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全省文化艺术研究机构的整合,是目前一项紧迫而又异常重要的任务。”

为形成合力,握紧拳头,打好对三晋文化艺术研究的攻坚仗,王辉认为,应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戏剧研究所、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省艺术科技研究所合并成立为山西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统一招聘人才,调整课题经费,避免重复建设,全面展开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考察。此外,将现已建成的两家数据库和正在建设的一家数据库合三为一,建设统一的‘山西民间艺术数据库’,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我省的文化资源。”

王辉建议,在“山西文化艺术研究院”内,以原有的省艺术科技研究所为基础,成立“文化产业开发中心”,对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修复和开发利用。在适当的时候,吸收省文化厅文艺理论研究室、创作室、录音录像室,使文化艺术研究院升格、变大,做大做强,成为我省研究地方文化艺术的最重要的学术科研基地。“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成立后,亦可对全省市一级的艺术创作、研究单位做一示范,改变市级单位创作、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职能分离无人管的现象。”

王学辉
省政协委员王学辉建言用艺术作品宣传美丽山西

王学辉:用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宣传美丽山西

进农村、入工厂、上矿山……这是近年来不少山西画家外出写生的常态。对此,省政协委员、山西画院院长王学辉这样说:“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艺术创作过程带到基层,实实在在地体验百姓的心中所想和对生活的感受,才能真正接地气,才能和老百姓心连心,才能创作出群众喜欢的、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一直以来,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精美遗产,让山西人倍感骄傲。但不可否认的是,山西虽是文化资源大省,却不是文化发展大省。面对如何把这些文化资源利用起来,真正实现文化强省这一课题,王学辉结合专业优势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现在搭上建设文化强省的快车,美术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眼下最容易实现的一点,就是发动更多画家赴基层写生,用最擅长的方式,描绘和宣传山西的灿烂文化、大好河山。通过画笔,用富有感染力、百姓喜爱的作品,把山西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展示给世人,引来更多人对山西的关注,对山西的文化建设尽一份力。”

李俊虎
省政协委员李骏虎建言让山西文学标志更耀眼

李骏虎:让山西文学标志“赵树理”更加耀眼

作为享誉全国的“山药蛋文学流派”创始人,赵树理是山西文学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坛的标志性人物。“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定文化自信,赵树理的文学影响力就是山西的文化自信。”对此,省政协委员、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骏虎建言,应该把赵树理旧居划归省作协管理,并把山西文学院更名为赵树理文学院,将山西这张文学名片打出去,也把赵树理的文物保护好。

李骏虎介绍,赵树理旧居初建于民国,整体建筑为晚清结构,是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内部陈设赵树理生活用品及其小说原稿、照片等珍贵文物。在他看来,把赵树理旧居划归省作协,对外便于国内外文学界人士参观拜谒,感受赵树理的文学和人生魅力,展示山西文学的辉煌历史;对内给山西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和读者,提供了直接领略和感受文学大师的场所,感受赵树理精神,使山西文学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另外,中国作协有鲁迅文学院,北京作协有老舍文学院,上海作协有巴金文学院,湖南作协有毛泽东文学院,作为文学大省的山西,却只能以地域名称来命名山西文学院。”这一现状让李骏虎颇感遗憾,但也让他更加期待对此有所改变,“如果能够把山西文学院更名为赵树理文学院,必然能够重新树立山西文学的品牌,发扬山西文学的传统,把赵树理文学院打造成现实主义文学重镇,成为山西历史文化的一张鲜活名片、耀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