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山西文化消费潜力如何释放

2017-02-15 发表|来源:发展导报|作者:毕树文
文博会山西特色产品受青睐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等方面。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今是一个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新时期。大众早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文化消费的支出意愿和规模在不断攀升。旅游市场风生水起、电影票房佳绩频传、民俗文化吸金可观……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要 “拓展文化消费空间”的利好政策,我省正加快文化消费转型升级的步伐,文化消费市场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山西文化消费市场充满活力

旅游市场风生水起,电影票房佳绩频传,民俗文化吸金可观……近年来,山西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可谓精彩纷呈,热闹非凡。特别是在《山西省“十三五”文化强省规划》颁布后,文化建设更是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文化强省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文化建设中重要一环的文化消费也必将进入井喷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并有望成为新的投资亮点。

旅游消费成山西文化消费市场生力军

近年来,作为文化消费中的重要一环,旅游消费的潜力正逐渐释放。特别是对于文化旅游大省的山西来说,旅游业的强势发力和文化元素的有效补充,极大拉动了山西文化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以刚刚过去的 2017年春节长假为例,全省景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据统计,2017年春节假日期间,山西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 951.0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93%。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47.7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8.94%。除了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皇城相府、绵山等5A景区游客火爆外,一些“非主流”景区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和节庆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汾阳贾家庄作为山西新兴景区的代表,表现十分抢眼,共接待旅游者37万人次,接待量超过了许多传统王牌景区,贾家庄景区100多间外地商户都选择了在贾家庄与游客一起过大年,春节期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4.44万元。

阳泉市小河村评梅景区第一次尝试大型庙会活动,新建了38家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共接待游客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2.66万元,假期7天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是全年一半。

春节假期,去太原动物园逛庙会成为不少太原人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威风锣鼓、清徐背棍、拉洋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彩纷呈,韩式棉花糖、老北京梨汤等来自各地的风味美食更让人垂涎欲滴。而据统计,从正月初一至初七共接待游客近28万人次,游客比上年同期增长五成还多。

古色古香的晋南明清建筑,琳琅满目的各色传统小吃,精彩纷呈的老粗布、绣花布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2017年春节期间,运城永济神潭大峡谷景区水峪口古村景区共接待游客 30.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2.9%。

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旅游市场的火爆与景区文化产品的开发不无关系,一大批颇具民俗特色的文化项目,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而旅游消费的表现只是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缩影,我省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还并不止于此。

文化消费:山西人消费支出“新宠儿”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一两年,省城太原的电影院突然多了起来。从大商场到社区,电影离老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电影院开到了家门口,再也不用扎堆去看电影了。”2月12日,在中影星美影城西华苑店,前来观影的小周告诉记者,以前看场热映片,还得去大商场扎堆排队买票,停车是个大难题,现在电影院开到了家门口,只需手机轻轻一点,电影票就轻松搞定。“我是个电影迷,但之前由于价格高,买票难,停车麻烦,一年其实也看不了几场电影。自从电影票加入团购后,票价越来越亲民,看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只要一有感兴趣的新片大片就第一时间直奔影院。”

小周的话道出了省城电影市场近年来的可喜变化,也反映出电影消费正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一个重要支出。数据显示,仅仅2015年一年,山西省城市影院票房收入就达到了 5.95亿元,同比增51%,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观影人次超过两千万。当年,山西新增数字影院50家,新增银幕217块,全省共有城市数字影院 149家,银幕 665块,其中3D数字电影放映厅达到82%。而随着中国巨幕、I-MAX等高新技术银幕类型的引入,山西省的影院视听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观影热情。

提起山西保利大剧院,都知道这是龙城艺术殿堂的“窗口”,在那里可以欣赏到国内外各种艺术院团的演出,而且场场都是精品。据统计,在保利院线正式入晋的3年里,山西大剧院共演出860场,上座率高达80%,并接待国内外艺术团体400余个。这份“成绩单”无疑为山西的演出市场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来说,也是最大的福音。

3年演出860场,如此算来在山西大剧院里,平均不到两天的时间,就会有一台剧目上演。最多的一次,大剧院的3个演出厅同时开放,3场演出同时上演。最重要的是,不少演出以惠民演出的形式出现,观众仅需要用非常低的票价。

演出总是要和票房挂钩的,可是对于山西演出市场来说,多年来总有一个问题——要票。但是3年来,山西大剧院外有精品演出当招牌,内有严苛的票务管理制度,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自掏腰包走进剧院。这种市场运营方式为省城的其他剧院做出了榜样,让山西的文化消费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在省城交通大厦一层茶馆内,近年来活跃着一支相声团体。从2014年成立到现在,这家名为“醋溜捧逗汇”的相声表演团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成为我省相声领域的一支生力军。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弓瑞坦言,他们从一开始就杜绝要票现象,不分亲戚远近,必须全部买票消费。“这不仅是为了团队的长期生存着想,更是为了文化的尊严。”事实证明,经过3年的发展,这个团队如今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营业收入节节攀升,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肯定和欢迎。

事实胜于雄辩,上述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山西人对文化消费的热情。

文化惠民:让文化消费更亲民

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是搅动文化消费市场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2016年太原市发行的文化消费卡,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文化消费的热情。“很方便,拿身份证,填张申请表就可以领,卡里有政府给补贴的100元,自己再充100元,不限人次一年内消费完。有最近上演的戏剧、音乐剧、话剧、舞剧等等,购书也可以享受折扣优惠,真是落到人头的文化福利,感觉不错。”3万张太原文化消费卡的发放,开创了“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新模式,让文化消费更亲民了。

一直以来,话剧、舞剧等文艺演出作为高品质的文化享受令人神往,然而动辄上百元的票价,让不少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文化惠民卡正是在文艺演出与观众之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太原文化消费卡是我省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项新举措,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文化惠民和培育文化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和推动文化市场发展繁荣搭建了新的桥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手段,文化惠民消费卡值得进一步推广。“这种模式下的文化惠民,受益的不仅仅是普通百姓,也拉动了文艺院团和剧场的发展。”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宋建国表示,政府采购订制的模式,让文化惠民更精准更有生命力,打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每周末晚,位于太原市府西街与桃园北路十字路口的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的剧场里,总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古老的梆子声让这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剧场,成了省城戏迷们一处难得的精神乐园。“5—10块钱一张票,就能走进大剧院看名家表演,这搁以前,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老戏迷张兰英老人说,在她现在的生活支出中,看戏、购书和看演出的比重越来越高,而文化消费也成为像她这样的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最乐意支出的一部分。

跟房子、车子、家电、食品等物质消费相比,文化消费属于“无中生有”,再多也不嫌多的那一类。而另一方面,文化消费又属于可有可无的。饭不吃不行,电影、展览不看也无所谓。如何才能把消费者那一点可有可无的消费冲动变成行动,文化惠民无疑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山西文化消费这几年

山西是文化大省,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近年来,山西文化消费水平在逐年攀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3年,11月 9日,第八届北博会期间,中国人民大学与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在京发布2013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和中国文化消费指数。在首次发布的 “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 中,山西文化消费满意度得96.2分,超越京津,排名全国第一。而在公布的2013年度各项指数中,驱动力指数山西居第五,文化消费水平指数山西排名第五,文化消费综合指数山西排名第七。

2014年,在我省城镇居民总支出中,我省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75元,增幅达47.3%,成为所有支出中增幅最大的一项。特别是当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团体旅游支出由上年的202元增加为315元,增幅达55.6%,占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66.4%;人均景点门票支出增长34.2%。

2015年,山西省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较快增长,全省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544.3元,比 2014年增长12.9%,比全部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4.5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4.6%,比 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268.65亿元,比 2014年增长12.1%,比全国增速快 1.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10%。

近日,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发布,201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993元,比上年增加 1174元,增长7.4%,从绝对额来看,教育文化娱乐和食品烟酒、居住构成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支出为2439元。

 

2017年伊始,山西省发改委、省文化厅印发了《山西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我省将在太原开展文化消费试点,拓展文化消费空间。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文化消费卡”,培育文化消费理念,拓展文化消费空间,并在试点经验基础上向全省逐步推开。同时,在《山西省“十三五”文化强省规划》中,也指出要构建统一开放的文化消费市场。

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文化消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