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传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7-03-17 发表|来源:光明网|作者:刘希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血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频繁,中华优秀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需要迫切得到激发,传承发展体系需要得到着力构建。
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为奋战在第一线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振兴与发展,又有着怎样的探索与思考?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做客光明网《代表委员会客厅》,就振兴传统文化,戏曲艺术未来该如何传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贵在坚守:坚守文化阵地 坚守艺术高度和精髓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志。对于未来如何传承的问题,韩再芬表示,传统戏曲传承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坚守,而坚守需要有很大定力。她说从事黄梅戏的人,有一些在从业过程中选择了其他行业。而她因为喜欢,所以30年来始终扎根在黄梅戏这片土壤不曾离开。传统戏曲若要继续传承下去,青年演员们也要保持这份定力,要执着的在这片舞台上坚守下去。
除了个人对戏曲艺术的坚守外,也要坚守传统戏曲文化固有的高度和精髓。韩再芬说,在进行艺术创新的时候,不能因为一味的迎合,而降低了自己的艺术标准。一定要留住戏曲最本真的东西,不忘初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然在坚守好传统的同时,也要注重传承。韩再芬认为,传承应该是多元化的,所以她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黄梅戏艺术传承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著名戏曲音乐家时白林、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麻彩楼、黄梅戏作曲家陈儒天、徐代泉等一众老艺术家们。她说,黄梅戏要想得到完整的传承,必须有个传承集体。因为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单靠几个演员来传承还是非常的力不从心。
重在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媒介传播的方式。不少传统戏曲纷纷插上网络的翅膀,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贴合当下的生存环境。在韩再芬看来,传统文化寻求改变,定位一定要准确。不能为了改变而改变,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亮点和特点,把握什么东西可以被改,而什么东西不可以被改。
“为了培养青年演员,我们也借助新媒体拍摄了网络剧《后台很火》,还通过网络,直播了再芬黄梅新春晚会。这些新媒体手段的运用,只是一种借用,也是一个载体。传统戏曲与互联网相结合,主体一定还是文化本身。这些形式多样的传播手段,是为了彰显我们具有价值的舞台艺术。传播到最后,我们还是要把大家引领到剧场来体验具有独特魅力的舞台艺术。”
这一精准定位,使得韩再芬在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时,更注重她们对舞台艺术的传承。韩再芬说,再芬黄梅青年团成立以来,不仅设置了每月一出戏的考核标准,还为小演员们复排了青春版《五女拜寿》、《女驸马》、《天仙配》以及原创黄梅戏抒情喜剧《仲夏夜之梦》。“我们不断给他们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再到更高平台的锻炼,现在他们已能够独自担当大戏的主演,并且每个人身后都有一群粉丝。”
赢在创新:用精品引领观众走进剧场
传统戏曲在当下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如何创新,传统戏曲既能走进市场又不失艺术本真,一直是所有戏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方向。
韩再芬认为,传统戏曲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创作精品剧目,一个剧目只有成了精品,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引领观众走进剧场。“黄梅戏在剧目创作上,一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塑造了‘再芬黄梅’这一品牌,所以在剧目创作上始终坚持传统韵味,现代审美的核心和一戏一品格,一剧一样式的标准。”
韩再芬说,她的经典黄梅戏《女驸马》、《徽州女人》、《徽州往事》每年在各地巡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果。这说明经典的作品不仅能开拓市场,还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管演多少遍,观众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体验,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
除此外,韩再芬还在安庆成立了再芬黄梅公馆,这个公馆不仅是青年演员施展锻炼的平台,更是弘扬黄梅戏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公馆每天晚上都向观众售票,能让很多到安庆旅游的朋友们欣赏到好听的黄梅戏,安庆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黄梅戏生态圈”。但是韩再芬表示,传统戏曲要发展的更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继续向其它优秀院团学习。坚定文化自信,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向前。